近幾年來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漢服復興運動,號召要讓漢服回歸,一股國學熱甚至各種古代婚禮也隨之湧現。當然,這項活動存在很大的爭議,畢竟漢服已經像漢代一樣久遠,與人們的生活幾乎沒了什麼關係。
東亞各國諸如日本、韓國,複式改革雖早已完成,但傳統服裝作為一種文化符號被保留了下來,隨便哪個日本人家一定是有幾套和服的。然而我們經歷了元清的屠殺,漢文化已經覆滅,三寸白玉冠被大辮子所取代,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又談何保留漢服?唯一被現代人們所接受的不過是滿清的旗袍,不但不是漢文化,而且已經是中西的融合了。
在網上結識過幾個支持漢服復興的朋友,相聊甚歡。但實際上我並不提倡大範圍推廣漢服,這實在是徒勞無功。漢服在文化融合中已經被淘汰掉了,也就沒有再去復興的必要,雖然這一過程中政治的影響很大,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漢人從此向滿清靠攏。清帝國覆滅后西方文化流行於國內,從城市到農村,服飾形制悄然發生改變。其後幾十年裡,西式服裝徹底與中國文化融為一體,漢服被遺忘與歷史的角落裡。
之所以和他們談得來,是因為我支持漢文化的復興,而這需要一個載體,漢服就很好。漢服能夠成為一面旗幟,吸引人們關注傳統文化,從文化侵略的狂轟濫炸中得以喘息。現在的中華民族是缺少文化底蘊的,必須要有什麼來充實民族精神,與其被西化倒不如從傳統文化上找出路。漢文化只是一個統稱,傳統文化的最繁榮時期莫過於先秦時代,諸子百家的大爭鳴造就了風華的極大發展。由於尚不存在後世的文化專制,各種思想激烈對撞,各學派的交融雜會又促進了新學派的產生,民風由此得以開化。略早於此的雅典城邦也盛行這麼一種風氣,雄辯家輩出,引發一次次的民主改革。論戰之風對戰國之世的影響則表現為變法家法潮流以及各派著說立說,這給後世留下了諸般的治國理念。
復興傳統文化絕不僅僅是搬出一些國學經典,真正的目的在於新一次的百家爭鳴。如同歐洲文藝復興,打着古羅馬的幌子確是在發展人文主義。而傳統文化復興的真正意義也在於此,一個強大的國家必須要有國民素質來支撐,否則就註定滅亡。
漢服復興能夠真正深層次復興傳統文化自是再好不過,社會需要這麼一場運動整治風氣,現在的中國文化軟實力太過薄弱,很難立於世界。
附上《重回漢唐》歌詞
我願重回漢唐 我願重回漢唐
再奏角徵宮商 再譜盛世華章
着我漢家衣裳 何懼道阻且長
興我禮儀之邦 看我華夏兒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