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早就想讀些書了,心卻靜不下來。一個星期以前,終於下定決心讀書,於是開始埋首於圖書館。我很幸運,選的第一本書便是《一個時代的側影》。
這是大型記錄片《一個時代的側影:中國1931-1945》的文案,也就是電視節目的初稿。這是一本有着400多頁的歷史書,以時間為軸,以年份為界,講述了那從日軍侵華到抗戰勝利的15個年頭裡中國的社會,政治,軍事等一切狀態。我花了三天的空閑時間在圖書館里讀完了這本書,當我最後一次合上這本書,起身走出圖書館,天是晴朗的,太陽仍舊高傲的掛在天邊,我卻有些恍惚,看到三三兩兩的笑臉迎面而來,我突然有一種極其強烈的不適應感,我仍沉浸在那個時代,那個痛苦的,悲慘的,恥辱的時代……
當我合上書的那一刻,我便想要寫一個讀後感,卻遲遲不敢下筆,我怕我無法用文字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我怕我會毀壞哪怕一點這本書的形象。然而,我終究還是寫了,終是不想留下一絲遺憾。
我不想引用一些書中原意,具體內容當然是以原書最妙,在這裡我只是想寫下自己的感悟。
我們看歷史時,往往是多看些大事,名人。我們看歷史尤喜歡看些名人的生活,可是,名人畢竟少數,他們不能代表廣大的普通民眾的生活。
在這本書中,我不僅看到了許多名人的生活和他們在那個年代的態度,我更看到了太多普通民眾的苦難和他們在那個時代的堅守。那是一個家已破碎,國將不國的年代,我看到了那有些或已塵封了的記憶,於是我開始憤怒,然後不解,最後悲哀……
我憤怒於張學良和蔣介石在日軍進攻東北時採取不抵抗態度,導致東三省數以百萬平方公里的沃土在一個月之內淪陷,導致東北千萬同胞在一個月之內淪為亡國奴,導致無數東北將士有家難歸……
我不解於蔣總司令在中日武漢會戰之前為了僅僅拖延日軍一個月的時間,竟然命人炸開黃河堤口,企圖用洪水阻攔,卻導致黃河水淹4省,淹死40餘萬百姓,致使200萬百姓流離失所,人們記住了南京大屠殺的30萬人民,我們為他們祈禱,記住了他們的名字。可有誰記住這更甚於大屠殺數目的人們,這些可憐的人們,因為蔣總裁的一句話,就那麼的不明不白的被迫的為中國的抗日做出了犧牲,沒有人記住他們的犧牲,沒有人為他們默哀,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名字,甚至沒有人知道在這個世界,他們曾經來過,而他們在歷史書上也不過是一個數字……
我悲哀於這片苦難的大地和苦難的人民。我悲哀的看着這本書,看着這段歷史,那一個個生命的消亡,在這本書中,在這份歷史里,淪為了籠統的甚至是不準確的數字,我看着那由百至千至萬再至十萬的數字的不斷累積,我麻木於生命的消逝,然而只有在我看到那些所謂的紀實的照片時,我的淚水才終於決堤,我悲哀於那個時代……
然而,我終是有些欣慰的,我看到那個時代無數國人對這個國家的堅守和與苦難的鬥爭,上海,這個風雨中始終飄搖卻堅挺的城市,用他們的方式一次次為國家捐出了糧食,軍餉,飛機……我看到無數文人不僅僅在着力於文化的研究,為這個國家延續五千年的文明,也開始在筆端吶喊,着力去喚醒這頭沉睡的東方雄獅……我看到數以千計的南洋華僑在聞祖國有難需要他們時,義無反顧的放棄了國外安定的生活,拋家棄子投身於危險的艱苦的滇邊為中國遠征軍開拓道路,多少富豪賣掉公司買來物資,多少華僑這一來便永遠長眠,可沒有人畏縮,人們依舊前赴後繼,這是一個民族的驕傲……
然而,於今日之我們,歲月輪轉,模糊了記憶,於是那些苦難的後裔們開始選擇遺忘,遺忘的不是歷史的文字,是先輩們在苦難中的堅守和秉性!
即使,於今日之中國,已然進步,可是社會開始面臨多重挑戰,貧富差距的拉大,社會矛盾開始加據而致尖銳的地步,飯館里開始有地溝油,奶粉里開始有三聚氰胺,不熟的水果開始塗上福爾馬林,打開新聞,每天都有人在非正常死亡,叔叔強暴了15歲的侄女並殺死了4個長輩,城管打死了前來勸架的老人,校長又猥褻了小女孩……而人們在關注什麼呢?文章的出軌竟然可以博眾人眼球長達數天,海天盛宴開始成為眾人的話題……這個社會怎麼啦?
我依然是有些欣慰的,習總的反腐讓我看到了這個國家的朝氣,國企的大力改革讓國家更加廉明,政府對市場的開放開始刺激經濟的發展,民營銀行的開放,自貿區的建立,民營醫院的建立無不彰顯着這個國度的日益開放和自由。政府的一系列改革讓我期待於祖國的強盛!
在看過了那個時代的苦難之後,我由衷的明白只有自身的強大,才能真正的屹立。在這裡我由衷的祝福我們祖國崛起,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