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為人父為人母的人們,關心愛護子女已成自覺行為,日思夜想身體力行樂此不疲。正所謂:鳥飛難捨卵巢;獸疲不忘乳子,天性使然也。而作為萬物之靈的人,將無限關愛無私奉獻於後代於情於理無可非議。然而,讓這種關愛超出了一定的限度,勢必會走向反面。
近來有媒體披露一則消息:在校大學生中獨生子女越來越多,而在他們身上暴露出來的許多弱點已經初見端倪——孤傲甚至霸道、狹隘以至自私;為人處事以我為中心等缺陷像病菌一樣侵蝕着他們的靈魂,作為他們的第一任老師的父母們,自有其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也將品嘗到自己釀製的苦酒的滋味,想想就讓人揪心。
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至今未見定論。而人應當接受正確的教育卻是世人公認的真理。嬌慣、溺愛恰恰是子女教育的腐蝕劑,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弱化甚至抵消了正確教育的力度,為後代的健康成長幫了倒忙,最終的結果使人們背離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初衷。
溺愛是一片沼澤地,看上去平展如砥水草兼備,景色也有些旖旎宜人,一旦陷進去則難以自拔。而子女的成長之路成長過程有其不可重複性,不是一道風景,興緻一來可以走一段回頭路。一味溺愛只能一失足成千古恨,豈能掉以輕心等閑視之!
而今大多數做父母的皆對子女疼愛有加,衣食住行都想到了。子女要趕考了也跟着。孩子在考場答卷子,父母們在考場外面干著急,着急自己有勁使不上。那兩顆懸着的心啊,很難用貼切的語言形容。翻翻歷史看看古典文學,古人祖先都像咱們?千里迢迢趕赴京城可有父母陪伴?然而古代考生中照樣有出類拔萃的人才。三篇文章兩首詩那也是得硬功夫!有資料顯示:古代考場也不是那麼好進的。據統計中國古代考生要背誦《論語》11705字;《孟子》34685字;《書經》25700字‘《詩經》39234字;《禮記》99010字;《左傳》190845字;合計40多萬字。還有大量的註釋史書文學作品都得借鑒,頭懸樑錐刺股,臨了臨了還得自己上路赴京應試,當父母的就那麼放心?不經風雨難見彩虹,不歷千難難成大器,古人到底是明白人!
如此看來,走出溺愛沼澤是要下一番狠心的,是要有一點勇氣的。為了使自己的子女將來成為有用之才,我們大家真到了重新審視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的時候了。千萬不要相信什麼“樹大自然直”,倘若果真如此,世上哪還會有“歪脖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