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演講稿>會議發言>學習科學發展觀體會發言稿

學習科學發展觀體會發言稿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學習科學發展觀體會發言稿

  科學發展觀是對以胡錦濤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論觀點的高度概括;科學發展觀是十七大精神的靈魂,是關於發展的本質、目的、內涵和要求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有什麼樣的發展觀,就會有什麼樣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和發展戰略,就會對發展的實踐產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響;科學發展觀吸收和借鑒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科學系統地揭示了社會主義發展的客觀規律。通過認真學習科學發展觀,積极參与學院組織的學習培訓與基礎部里的熱烈討論,我有如下體會:

  科學發展觀核心是以人為本,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論的基本原理,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深刻理解以人為本,才能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切實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

  一是以人為本就是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本

  以人為本的“人”,是指人民群眾。在當代中國,就是以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勞動者為主體,包括社會各階層人民在內的中國最廣大人民。以人為本的“本”,就是本源,就是根本,就是出發點、落腳點,就是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堅持以人為本,就要始終堅持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發揮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就要堅持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堅持在全體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礎上,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係,走共同富裕道路;就要切實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項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滿足人們的發展願望和多樣性需求,關心人的價值、權益和自由,關注人們的生活質量、發展潛能和幸福指數,體現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和人文關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堅持以人為本,既有着中華文明的深厚根基,又體現了時代發展的進步精神。中華文明歷來注重以民為本,尊重人的尊嚴和價值。早在千百年前,中國人就提出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天地之間,莫貴於人”,主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強調“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中國古代的民本思想,體現了樸素的重民價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緩和階級矛盾、減輕人民負擔的作用。我們今天強調的以人為本,繼承了中國古代的民本思想,但又與它存在着實質上的區別。民本思想中的“民”,是相對於“君”、相對於統治者而言的,其本質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統治地位,是實現“得民心、存社稷、固君位、達邦寧”的“馭民”、“治民”之術,其價值取向是君本位而非民本位。以人為本也不同於西方的人本主義。近代西方人本主義反對迷信、崇尚科學,反對專制、崇尚自由,反對神權、張揚人性,對於反對封建主義、推進人的解放起到過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西方人本主義,以個人為本位、以實現自我價值為基本追求,在處理人與人、個人與社會的關係上主張個人利益至上。同時,人本主義離開具體的歷史條件,離開人的社會性,以抽象的、永恆不變的人性說明社會歷史,在本質上是為資產階級取得和維護統治地位服務的。馬克思尖銳地批判了資產階級人本主義,揭示了其唯心主義的本質,形成了歷史唯物主義關於人的學說。我們今天強調的以人為本,堅持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和基本觀點,體現了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而中國古代的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義,則站在唯心史觀的立場上,體現了剝削階級維護自身統治地位的需要。這是它們的根本區別。

  二是以人為本體現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

  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最鮮明的政治立場。以人為本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和執政理念的集中體現,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特徵,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力量。胡錦濤同志指出,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區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對於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來說,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充分發揮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來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始終是最緊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全國各族人民實現自己利益、創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業,是億萬人民廣泛參與的創造性事業。廣大人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主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充分發揮,是我們事業興旺發達的根本保證。我們推動科學發展,根本目的就是要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堅持為崇高理想奮鬥與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堅持完成黨的各項工作與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堅持保障人民權益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一致性,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黨的一切奮鬥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除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和政府的全部任務和責任,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須始終堅持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始終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最高標準,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切實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求具體地、深入地落實到黨和國家制定的各項方針政策中去,落實到各級領導幹部的思想和行動中去,落實到關心群眾生產生活的工作中去。

  三是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堅持以人為本,必須在治國理政的過程中充分體現和代表人民的利益,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斷使人民群眾得到更多的實惠,使全體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

  堅持發展為了人民,就要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着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把發展的目的真正落實到滿足人民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要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各項工作中都體現和保障人民群眾的利益。經濟建設,要着眼於創造更豐富的社會物質財富,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政治建設,要着眼於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和合法權益,不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文化建設,要着眼於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眾精神生活質量,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社會建設,要着眼於協調好各方面的利益關係,不斷建設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要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辦群眾之所需,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

  堅持發展依靠人民,就要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發揮人民的主體作用,密切聯繫群眾,始終相信群眾,緊緊依靠群眾,做到謀划發展思路向人民群眾問計,查找發展中的問題聽人民群眾意見,改進發展措施向人民群眾請教,落實發展任務靠人民群眾努力,衡量發展成效由人民群眾評判,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會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使我們的事業獲得最廣泛最可靠的群眾基礎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要全面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激發和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對為祖國富強貢獻力量的社會各階層人員都要團結,對他們的創業精神都要鼓勵,對他們的合法權益都要保護,對他們中的優秀分子都要表彰,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億萬人民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牢固樹立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的觀點、竭誠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觀點、幹部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觀點、對黨負責和對人民負責相一致的觀點。要切實轉變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切實改進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使我們的各項決策和全部工作更好地體現人民群眾的利益。

  堅持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要把改革發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體現在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上,體現在不斷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上,體現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權益上。堅持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的具體體現和最終目的。在整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過程中,一定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着力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切實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而且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不斷有所增加。要更加註重發展成果的普惠性,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係,統籌兼顧全體社會成員的利益,促進創造財富和公平分配的協調。要清醒看到,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發展,我國人民群眾的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但不同地區和部門、不同群體和個人在享受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多少方面是不同的,部分群眾因為各種原因生活還有一些困難,勞動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住房、醫療、子女上學等方面的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大氣力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努力使全體人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

  四是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統一起來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通過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經濟社會發展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前提和條件,沒有經濟社會的發展,人的全面發展就失去了基礎和保障;人的全面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又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最重要力量,離開了人的全面發展,經濟社會發展就失去了目標和動力。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相互聯繫、相互促進,人越全面發展,社會的物質文化財富就會創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質文化條件越充分,又越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社會必然走向共產主義。實現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是馬克思主義最崇高的社會理想。實現共產主義是一個非常漫長的歷史過程,只有在社會主義社會充分發展和高度發達的基礎上才能實現。要立足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實際,腳踏實地地為實現黨在現階段的基本綱領而不懈奮鬥。以人為本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理想,同時又為實現遠大理想和最終目標指明了現實途徑。堅持以人為本,就要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最終目的,既着眼於人民現實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又着眼於促進人民素質的提高。要在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人的素質和能力,通過不斷提高人的素質和能力,不斷推進經濟社會的發展。

  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只有隨着社會財富的不斷增加和社會文明的持續進步,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才能日益充分地得到滿足,人的全面發展才能日益充分地得到實現。要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不懈追求,不斷增強工作的緊迫感,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抓住機遇,加快各項事業的發展,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要,同時又充分考慮現階段的實際情況,不能提出超出現實可能的要求。要充分認識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做好長期艱苦奮鬥的思想準備,老老實實艱苦創業,踏踏實實艱苦奮鬥。堅持從具體事情做起,把以人為本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體現到黨和國家各項方針政策中,使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成為不斷為民造福的過程,成為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過程,成為不斷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的過程,成為不斷保障人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權益的過程,在推動經濟不斷發展的基礎上,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

  作為一名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教師,要自覺地用科學發展觀中以人為本的思想指導各項工作,踏踏實實幹好本職工作,認認真真完成工作任務,具體體現在:

  一是轉變教育思想觀念。堅持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改革,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要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要知道,任何教學都是“教”和“學”對立面的有機統一,老師教得再好,學生不學,也達不到教學的目的。沒有“學”,就無所謂“教”,因此,教學層面必須着力尋求“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的統一。高職院校的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在當前還是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由傳統的教書、教知識向教人、教學生轉化。這樣就得深入了解學生,認識學生,尊重學生。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興趣和知識結構,認識學生的接受能力、接受特點和接受規律,尊重學生的價值選擇,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這樣才能夠因材施教,實現高職教育的目的。

  二是做到愛崗敬業,加強自身師德修養。大學是塑造全方位能力的基地,對於教師的教學能力以及德育能力都有着很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還應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由於教師所從事的職業特殊,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業,因此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甚至一言一行,都會通過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對學生的各個方面產生影響。因此,我們應該時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養,通過言傳身教,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做人的道理,幫助學生完善人格。

  三是教師必須做到博學多才,將理論應用於實踐。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師博學多才,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所以教師必須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它表現在精通與知新的方面。精通,就是對所教學科,要掌握其基本理論,了解學科的歷史、現狀、發展趨勢和社會作用,掌握重點、難點。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抓住要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運用自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知新,就是要學習新知識,講課要有新意。當代科學知識分化急劇,新陳代謝迅速,應用期越來越短,知識的創新性越來越鮮明,這就要求教師要及時吸取新信息、新知識、新理論,不斷充實自己,完善專業知識結構。專業知識的精通與知新,要求教師自覺堅持接受繼續教育和各種專業培訓,始終站在知識的前沿。此外,作為一名高職教師,我們應注重將理論及時應用於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社會要進步,學校要發展,都離不開科學的發展觀。這就要求我們要緊密結合新時期下工作的新特點,新要求,落實崗位職責,轉變觀念,拓寬思路,不斷創新,在學校正確領導下,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理解和把握其深刻內涵,並貫徹到教學工作中去。

  基礎部

  於大澎

  2009-04-15

  學習科學發展觀體會發言稿

  基礎部

  於大澎

  2009-04-15



學習科學發展觀體會發言稿 標籤:科學發展觀 兩會學習 黨章學習 外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