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什麼是有效的課堂提問”的一點體會
內蒙古赤峰市克旗宇宙地鎮中心完小 崔景瑜
常言道:“學起于思,思源於疑。”疑問是思維的火花,思維又應從問題開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能否科學地設計出靈巧、新穎的問題,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需審時度勢、多方引導,盡量使每一次提問都具有實效,從而提高課堂效果。
教師在提問時應注意把握好以下幾點原則:
一、準確性原則
課堂提問的語言要科學、準確、規範、明了、具體,切忌含糊不清、模稜兩可。不管學生能不能做出準確的回答,都要讓學生清楚問題提出的實質是什麼,這點是課堂提問的表述所必需的。另外,提問的語言要具有啟發性和激勵性,使學生一經被提問,就能積極地投入到捕捉正確答案的思維活動中去,最終做出正確的回答。
課堂提問的語速要適當,問題提出后要作適當的停頓,以供學生思考。若學生感到困難,應給予適當點撥提示。在一節課的不同階段,學生的思維緊張程度是不同的。如:在上課初期,學生的思維處在由平靜向活潑狀況發展,這時教師可以提問些回憶性的問題,以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參與討論問題的意識。當學生的思維處於高度活潑的狀態時,可多提些說明性和評價性的問題,以促進學生分析和理解教材內容,使學生經過思考,得出完整、正確的答案。如果答案不夠全面、正確、深刻,教師要從不同角度將學生引向正確的思維之路,使其對問題達到較全面的理解,再做出正確的回答。
二、針對性原則
課堂提問的目的性明確、針對性強,是指設置的問題直至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如果漫無邊際地進行提問,即使所選的問題再精彩,也完成不了教學任務。這就要求我們在備課過程中,加大力氣鑽研課程標準和教材,挖掘各種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並根據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多種水平的問題。另外,提問要疑而不難、引人入勝。過難過深,會使學生喪失回答問題的信心;過易過淺,則不利於學生的智力發展。提問的難易應該控制在學生經過聽取老師講解和自己一定的思考後能夠回答出來的程度。課堂提問應盡量形成系列,環環緊扣。對於主要教學內容中易混淆、易出錯的知識,應通過提問來加以區別和澄清。那種無準備的盲目的頻頻發問,脫離重點難點的無意義亂問,不僅不會帶來好的教學效果,而且往往會幹擾學生對重點知識的注意。
教師應該深刻體會:一個好的提問應該包含廣泛的基本知識,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難度深淺得當,與其他問題關係密切,有較大的引申餘地。問題答案靈活而不呆板。所以,課堂上的提問看似隨機應變,實際上功夫在課堂外。這就要求教師既備教材、備教法,又要備學生,按照教學規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三、普遍性原則
提問應面向全體學生,有較大的輻射面,而不能僅僅局限於少數尖子學生。要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設問,調動每個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教師與學生要在平等的基礎上展開討論,在民主融洽的氣氛中解決問題。這也是既要照顧點也要照顧面,以點帶面,培養優生,轉化後進生,從而達到共同提高,也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要做到這些,首先提問時對應答人數要有量的要求。每個問題根據難易及重要程度提問1——3人,形成一種討論的氛圍;每節課要盡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回答,特別要考慮中低程度學生的參與面。課堂提問不能滿足於個別學生的回答。對個別學生的回答,無論正確與否,教師都要考慮這種答案與全班大多數學生的理解是什麼關係。如果個別學生的回答需要糾正,那麼就要考慮他所存在的問題是否代表着多數學生。其次,提問要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思考,切忌先指名再提出問題。
總之,課堂上提問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思考問題,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的課堂提問是一門學問,又是一門藝術,沒有固定模式,只要尊重教學的客觀規律、善於創設情境、不斷實踐、不斷摸索,就會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充分發揮提問的作用,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