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前的七月一日,當我鄭重的舉起右手,在黨旗下莊嚴宣誓的那一刻,我告訴自己,我不僅是一名普通工作者,我更是一名年輕的共產黨員。從那一刻起,我就深深知道,作為千百萬黨員之一的我,不能淡忘,更不能違背黨旗下曾經的誓言。
先鋒、模範、骨幹、帶頭人……人們常常這樣評價身邊的共產黨員。而劉胡蘭、雷鋒、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任長霞、牛玉儒……一個個廣為人知的名字,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地奮起。
也許有朋友會說,革命先烈的功勛讓人敬仰,模範人物的事迹催人奮進。可我只是六千八百萬黨員隊伍中普普通通的一員,沒有生在鋒火硝煙的戰爭年代,要不然,我也可以疆場殺敵,建功立業,名垂青史;我現在沒有身居要職,崗位很不起眼,沒有為人民辦實事謀利益的權力,要不然,我也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做出驕人的業績來。
朋友們,黨員不是一種榮譽,黨員不是身份和地位的代名詞。做一名普通黨員,是說身份的普通,在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上,一點兒也不普通。在我們身邊,就有無數普通黨員,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在人民心中樹起了一座座豐碑。
周國知,宣恩縣椿木營鄉的民政助理,二十年間幹部越當越小,可一片愛民之情從未動搖。不論下鄉工作,還是進城開會,他都一直背着一個竹背簍,從鄉長到計生主任到民政助理,他一背就是二十年。他家裡生活十分困難,卻為老鄉背回了幾十噸東西,行程十多萬公里。無論嚴寒酷暑,山高水遠,他年復一年,一次次用竹簍背回了科學種田的技術,背回了脫貧致富的希望,背回了人民公僕的溫暖,也背回了黨和政府的關心。
徐本禹,2004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華中農業大學在讀研究生,這位22歲的小夥子毅然放棄了大城市優越的生活,志願到貴州農村小學義務支教。那裡不通公路,不通電話,油燈照明,寄一封信也要跑上18公里崎嶇的山路。一年多來,他忍受着孤獨和寂寞,用愛心栽培和呵護貧瘠土地上的花朵。無數人因為徐本禹而感動,因為感動而行動:截至去年底,僅大水鄉就有36名志願者前去支教,籌集建校資金37萬元,受捐贈的小學生達188人。他在日記中寫道:“我願做一滴水/我知道我很微小/當愛的陽光照射到我身上的時候/我願意毫無保留地反射給他人。”
江詩信,一個退休多年的老黨員,本可以在家裡安享晚年,卻為了貧困山鄉的孩子而四處奔走;王濤,在單調的汽車調試工作中練出了火眼金睛,創下了調試百萬輛車無故障的記錄;像李素麗、徐虎一樣的優秀黨員,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上勤勤懇懇為人民服務;像鄭培民、任長霞一樣的好乾部,為人民的利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有人又說,那些模範離我們還是遙遠。那就看看在我們身邊,那些同樣讓人感動、讓人敬佩的榜樣吧。農業戰線的老兵馬龍學,默默奉獻,用滿頭銀絲換來了全縣農業科技的大普及。退職幹部周明利,發揮餘熱,繼續投身經濟建設第一線。下崗工人吳善旺,痴心不改,鑽進深山植樹造林創大業。企業新秀陳敦橋,弄潮商海,憚精竭力做強聖水大品牌。女村主任徐德梅,不讓鬚眉,一人富帶動全村富。人大代表劉雙平,敢闖敢冒,興辦特色產業惠鄉鄰。務工能人華榮君,情系鄉里,打工路上帶出老闆一批批。
“俯首甘為孺子牛,春蠶到死絲方盡”,這正是千千萬萬普通黨員的真實寫照。他們的事迹並不驚天動地,但正是因為他們的默默奉獻,我們的事業才蒸蒸日上;他們的努力或許顯得渺小,但正是因為他們的付出,我們才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本新聞共2頁,當前在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