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學專業學生的心得
1、有人說建築師是受共產主義教育,卻在資本家手裡幹活。談談你的理解。
2、結合現實中的設計的情況,談談你對建築的理解。
3、任選一題,不少於3000字。
一、就像孩子在海邊玩沙子一樣,我的青年時代是在玩弄材料。一個人不能忘記你來自何處,你的出生地和那些屬於你自己別人沒有的東西。 --倫佐 皮阿諾
初涉建築學專業的學生,進入課堂時總是懷着一種既崇敬又覺得神奇的心態。我們總是認為只要夢想到的土地,無論其多遠,每個人都能成為他自己的建築師。建築學生應該多外出旅行以增加閱歷,應該多接觸建築實際建造和材料使用以克服當今信息時代與物質時空的疏離。現在的信息社會,我們知道的越多,理解的越少。這個過程使我們逐漸地遠離生命的真相,卻活在一個圖像的世界里。我們怎麼與我們的夢想互動,賦予夢想豐富的背景,引導夢想的前進並將其闡述清楚?--旅遊、閱讀、理論分析、繪圖、思考、交流、設計、感受自然還有生活。
在一天中要有一段時間應該一個人靜靜地度過,在這個躁動的社會下讓自己擁有一個比較沉靜的心態,和一種超越煩躁的修養。匠人之心,質直而專註。每一位偉大的建築師都是,而且必須是一位偉大的詩人。現在的我們很少能夠聽到雅緻、迷人、舒適、和諧這些詞語。相反,可以聽到社會目的、干涉、功能、適用性、風格、可持續發展和許多深奧的概念以及簡單的專門術語。由功能、結構和理論決定的建築只是留下一張白紙而不是一個故事。這張白紙可以引起許多抽象的想法,失去的是與用戶有關他或她在建築物內居住時的精神或神話方面的對話,留給我們的只是設計者的風格和個人的表達。而建築需要的更多……
關於藝術我們知道的很少,但是我們至少應該知道我們喜歡什麼。建築師的個性,建立在他的專業知識與對人世的深切關懷上。藝術不應是外在的癲狂,而是思想的張揚。藝術家和科學家的區別在於藝術家用支離破碎的思想來表達那些持續連貫的事情而科學家是用持續並且連貫的假設去研究那些支離破碎的事物。當攝影師將現實變為夢想的同時,建築師正在將夢想變成現實。從這個角度看建築在本質上其實是個樂觀的職業。我們塑造了建築物,然後建築物塑造了我們。
二、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雕塑是凝固的舞蹈),是石頭的史詩。
人類最原始的需求是建造能夠遮風擋雨的棲息之所,房屋是人生存鬥爭的產物。最初的最初,建築只是人類安身立命的偏安一隅,還是心靈棲息的美好家園?延續是人類的最高意願,它孕育了生命超越的動力,具有自在的傳承性,表現為時代精神的交替,負載着某些記憶和美好的夢想。然後建築開始慢慢發展演變,被賦予了更多的內涵和外延:建築既是一種文化,又是容納其他文化的場所。表達自身的文化形態的同時又較完整地映射出人類文化史。建築作為文化,它對人的心理作用表現在:1人和社會的崇高性(善);2科學和文明的召喚性(真);3美和藝術的陶冶性和自我完善性(美)。
建築是一種科學,一種藝術,但它更是生活的容器。建築是社會活動的舞台,是社會文化外顯的形態。欣賞一種建築,要自欣賞一個社會及其文化開始才成。建築的外延是什麼?有人說建築是從雕塑到構築物(水塔、煙囪、聚氣塔等)之間的一切,就是把建築作了一個有關應用性和藝術性之間的截取。然而我們似乎應該從更多的角度來認識建築。建築作為:
·場所--與生活契合
·事件--反映時代、精神(理念)
·語言--形式、材料
·藝術--空間感
建築是尊重現實的實踐,是充滿詩意的敘事。一些建築物是沉默的,沒有什麼可說,沒有聲音--僅僅是一個物體,另一些就太吵了,還有一些可能會講述一個包含驕傲和炫耀的愚蠢的故事。建築物應該能代言它所處的時代和地域,卻又渴望永恆。建築中的人性美就是當人們沉溺在建築技術、形態美學、陷入哲學思辨的同時,還能意識到自身在社會中所應該承擔的責任。
真正的建築藝術形式是以建築的美為目的。所謂美,就是使人引起審美心理上的愉悅,它並不為了其他的目的或者功利。可是對於一個具體的建築來說,總有它的具體的用途,因此建築藝術不是一種純藝術,建築必然有非藝術的目的。建築不僅僅是表達,它不是藝術,藝術能抒發或者激蕩人的理想,而建築則可實現很多人的理想。
真實是建築的上帝。建築的真實一定是向你展現易於記憶的空間,或是從未有過的體驗。建築被視為人類搭建的情感容器,它在承載生命的同時,也被賦予了生命。真正優秀的建築設計並不會局限於建築的自身形態和美學功能,它還會建立在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行為學、生態學等諸多學科的基礎上,實現對新技術、新材料和新的結構形式的靈活嘗試,也突出了對最新的建築研究成果的關注和驗證。建築中的社會價值沒有其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那麼容易體會,它所能解決的社會現實問題也沒有現行制度來得直接。然而我們無法忽視它潛在的、深遠的影響。在寬泛的空間概念中,相對獨立的存在應該融合建築的技術性,服務於建築、景觀環境和城市空間的細節表達,並關注建築與其所處的環境或者社會性文脈之間的關係。時間是衡量價值的最好標準。在現實的建築中,已經很難聞到精神的味道了。有價值的藝術品在傳達出那種感性或可知覺的因素之後也會同樣被外界識別。建築的存在行為能否實現人類預想的價值和意義,取決於建築和城市存在的最終狀態,而設計或者竣工本身不代表建築的真正存在,當建築處於存在的界限之中,符合倫理秩序的關係,實現人類的幸福願望,才是存在的真正價值所在。
三、現實有兩種,一種是主觀的現實,一種是客觀的現實。
許多人樂於設計方案並構想建造方式。我們喜歡做夢,幻想設計和製造物品。我們喜歡學習知識,做藝術家,把複雜的組織積聚在一起。人們對建築藝術有一種好奇心理,渴望親自體驗建築藝術,期望建築是異乎尋常的,把它當做一件藝術品來理解,將其視為一個故事牢記在心,感受建築與自己的生命融為一體的那種激動。這是一種從無到有的創造方法,一種以令人滿意的方式使事物規範有序的方法,這種方法能夠幫助人們改善生活方式,它是一種回報你和社會的藝術。然而,真正幽微動人的互動,必須用沉靜的心才能感知,因為建築的宏觀之美,人人皆能輕易感受,而微觀之美,卻只有柔軟的心才有福氣觀察到。它應該能夠啟發我們的思想,開拓我們的情感領域,鼓舞我們的創造力……我相信真正有價值的作品,一定會有一種大家可以領會的語言,以便達到它激發我們情緒與思想的目的。然而所有的建築都必須由建築師來建造嗎?事實上全部建築中只有5%來自建築師的設計,我們因曾經認為的美輪美奐的5%的建築而致力於建築師這個職業,但是我們沒有接觸到事實上正在設計那95%的建築物的人,他們在社會的各行各業,為人們簡單地建造他們所需要的設施。
建築的市場很大,不同的定位,不同的方法,做的事情不一樣。但是我們依然要明白,現實的建築行業里,一個建築師做事的方式是私人的,可是他做出來的作品可以屬於每個人。一個設計師的價值不僅在於他的作品,還在於他用自己的與客戶、受眾進行的溝通。設計師要有情感,但是這種情感更應該建立在理性基礎上。建築師不僅要考慮功能、形式、空間的東西,還要考慮法律的責任、社會的責任。我們不應該在遭受創傷的土地上抹抹藥膏,而是使土地的肌膚更加光滑。自然不會欺騙我們,欺騙我們的從來都只是我們自己而已。
房子越蓋越好,城市也是越變越漂亮,但只是漂亮,卻越來越不真實。市民文化,老百姓的價值在社會中變得越來越渺小,而真正的社會價值往往是在利益方面的價值取向,大量的城市更新帶來了一個英雄式的時代,塑造這一時代形象的,不是老百姓的生活迫切需要的,而是大量的地標建築,是大劇院,體育中心。也許我們更應該關心的是缺少好的建築,而不是缺少偉大的建築。人類發展至今,在建築上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如果在社會的價值觀和思想上沒有清醒的認識,永遠用這種強勢的力量來推動社會發展,潛在很大的危險。建築從來不是由一個單獨的事件觸發的,也不是由一個人的計劃和設想的直接實現。建築是對社會流動中各種相互矛盾力量不斷進行調整適應的結果。為人類環境建立秩序和關係,這就是我們建築師的任務。
後記:上完課回來宿舍閑聊,舍長大人說:這算給材料作文吧。回想起高中給材料作文文中要體現材料, 頓覺好笑。想想覺得不太像。然而又想不出來是其他什麼類型的作文。於是將大學四年裡的筆記整理一番,湊足3000字。令人諷刺的是,自小學三年級到高中結束,我們所接受的都是八股教育,不曾想在一個普通的工科的大學里的工科專業,反而學習到了所謂的文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