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尖上的成長
——明德雨實青年教師培訓心得分享
【編者按】
教師強,則校強;教師智,則校智;教師發展,則校發展。教師狀況關係著學校的整體發展,青年教師的成長狀況更是關乎學校教師隊伍的未來。加強校本培訓,建立教師培訓的長效機制,促進教師適應新環境;加強學習,更新觀念,讓學習成為一種追求,達到一種境界,明德雨花實驗中學"中學生命課堂實踐體系構建研究之教師教學理念轉變"正進行着有益的嘗試,一系列的講座、培訓潛移默化地改變着老師們的教育教學理念,豐盈着老師們的教育教育思想。"激情不老、讀書一生、寧靜致遠、以寫促思"明德雨實的老師們且行且思,用筆記下教師培訓的點滴,用文字記錄成長的印跡,感悟凝結,思想碰撞,彙集成沉甸甸的《青年教師培訓心得集錦》。在這裡,我們將連續推出一部分青年教師培訓心得,與大家分享。
對生命課堂的角色期待
(一)教師
期待一:把心安放在學生的成長需求上。心在哪裡,能量就會迸發在哪裡。打造生命課堂,首先教師要把心安放在課堂,要充分認識到課堂是學生在學校成長的主陣地,只有真正地讓學生在課堂上有生命成長的快樂和需求,教師才有他最崇高的地位和價值。而心安放在課堂,最重要的轉變是站在學生的立場服務。是把書本的知識通過自己的理解、整理,用最通俗易懂,直觀淺顯的語言讓學生接受和喜愛,從而實現書本的——自己的——學生的——學生一輩子的轉變。
期待二:把力使放在專業生活的深度研究上。知識的傳授我們可以看成是一個轉移和轉化的過程。所謂轉移,是空間位置的轉移,從書本轉移到教師,再從教師轉移到學生。所謂轉化,就是把抽象的靜態的書本知識,通過教師和學生生命的參與,轉化為形象的鮮活的生活技巧。因此,教師對學科的研究,既要從生活入手,更要指向生活。因為從兒童的心理成長規律出發,他無法在兒童階段全部理解到知識獲取的全部意義,教師只有從激發學生表意識的層面下功夫,才能最終喚醒學生生命里的潛意識、無意識、超意識。
期待三:把情濃縮在校園的人性釋放上。一所學校有沒有味道,關鍵看這所學校的文化。而文化是需要培育的,生命課堂文化的培育關鍵是要讓校園充滿人性,首先要重視人的存在。對於我們學校來講,目前的生源還不是一流的,但是我們在現實中仍然要感恩這批學生的存在。沒有這批學生,就沒有了我們教育的對象。"滿目山河空念遠,何不憐取眼前人" 我們只有放大了我們的人性關懷,才能吸引到更好的教育對象。但是在當下,任何一個來到跟前的人都是我們的生命依託,認識到這一點很重要。因此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情懷要無處不見,關懷要無處不在,胸懷要無處不廣。
節選自《前言》
【分享q第一季q聽李鎮西老師講座(上)】
譚艷紅
心若向陽,何處不是花開
"教書像是一場盛大的暗戀,感動了自己卻感動不了別人".我曾經在日記本上困惑地寫下過這樣一個句子。作為一個剛踏入教師崗位不久的新老師而言,無疑,四年的師範教育讓我對教師這個職業充滿了憧憬和熱情。仍記得那個剛入職時 "磨一腔熱情鑄棟樑"意氣風發的自己,目光堅定,立志要做一名最優秀的教師。然而,當理想與現實在日復一日的時光中打磨碰撞,才發現,夢想開始漸漸變得愈來愈遙不可及。驀然回首,不知何時,當初對教育的那份堅定也在慢慢動搖。迷茫,困惑,疲憊,心靈最深處是一片寂靜的荒蕪。而李鎮西的到來,猶如一場甘霖,讓荒蕪的心靈重新開出了燦爛的花。是的,我在黑暗的掙扎中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當老師,你幸福嗎?"
當李鎮西老師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的時候,我在腦海中努力回想着工作這一年來的點點滴滴:一踏上工作崗位就接到重任——帶差班。沒有任何工作經驗,僅憑着自己對教育的滿腔熱情走進了K136班,從此成為其中的一員。無疑,一路走來,跌跌撞撞,碰過很多壁,也曾犯過不少錯。所幸的是自己依舊是認真而執着的。工作這一年來,基本每天都是超過15個小時的工作時間,常常凌晨還在燈光下備課。是的,我愛他們,即使他們或許現在暫時還並不是那麼優秀,但在我的眼裡,他們依舊是獨一無二。過度勞累讓自己年紀輕輕就患上了肩周炎,發作頻率也越來越頻繁。然而實際上,自己的全力以赴似乎並未收到什麼成效,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常常讓自己感覺很疲憊。我開始懷疑當初的職業選擇,甚至一度想過放棄。如果你問我,"當老師,你幸福嗎?",我想,我的回答是迷茫的。教書,甜蜜卻也憂傷。李鎮西老師說,"如果你對職業不滿意,只有兩種選擇,要麼改變職業,要麼改變心態。",反思自己,似乎自己大部分的時間都浪費在了自怨自艾上,既看不到光亮,也得不到救贖,只能任憑在時光的洪流中,漸漸湮沒成一個碌碌無為的人,獨留一聲哀嘆。鎮西老師的講座,讓我在困頓中找到了方向,幸福源於心態,是的,我完全可以掌控自己的幸福,為什麼不嘗試着換一種心態呢。痛苦如鹽,把自己當成一個小小的杯子,痛苦只會被無限放大,把自己當成湖泊,甚至江海,再大的痛苦也會變得輕描淡寫。當我再次去翻開已經過去的那一頁,凝眸之處,我看到的更多是幸福的點滴:學生們的每一份成長,課堂上的每一次思想碰撞,孩子們單純而又質樸的笑臉,師生之間暖心的交流……在細細的回味中,我感受到了作為一個教師的職業幸福,簡單而真實。即使經過歲月的打磨依舊未褪色,反而隨着時間的積澱愈發厚重。
"一個有故事的老師,就是幸福的老師"
"一個日子,一個孩子,就是教育。擦亮每一個日子,陪伴每一個孩子,就是教育的全部。"在講座之前,對鎮西老師的教育理念已經有一些接觸,也收藏了不少他所寫的書。這次能有幸現場聆聽鎮西老師的講座(雖然前半場是在分會場通過現場直播的方式觀看)實在是興奮和激動。直到寫下這些文字時,內心還是抑制不住的澎湃。"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這是鎮西老師一直堅持的理念,並且付諸在實踐中的點點滴滴。鎮西老師給我們分享了他作為一個教師的成長曆程,看着鎮西老師剛踏上教師崗位時的照片,同樣的意氣風發,隱約中,我彷彿依稀看到了曾經的自己。從教30餘年,鎮西老師始終堅守在教育和班主任崗位的一線,為孩子們打造一個個屬於他們的童話。撰寫班歌、課前三分鐘報道,創辦班級史冊、野外實踐活動……鎮西老師用陪伴給了孩子們最長情的告白,教會孩子們做正直、善良、勤奮的人。時光荏苒,流轉間,30年已經過去,當年照片上稚氣未脫的孩子們重新聚在一起,他們一個個已經散布在祖國的各個角落,成為不同崗位上的棟樑,即使臉龐留下了歲月的痕迹,但他們堅定的目光中,依舊堅守着鎮西老師當年給他們的人生理念:善良、正直、勤奮。
李鎮西老師用自己的用心、努力收穫了屬於自己和孩子們的故事,收穫了一個幸福的教師職業人生。"你能給你的10年、30年留下什麼樣的故事?"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作為一個班主任,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我曾和我的學生說過:也許老師的一生會帶很多屆學生,但你們的青春卻只有一次。我期望給每一屆學生,留下的都是一段無憾的青春歲月。這學期在班級管理上,我也努力學習鎮西老師的那份投入和用心。發自內心的去發現和欣賞每一個孩子的閃光點,用自己的成長服務孩子的成長,以生命去潤澤每一位孩子的生命。軍訓時,我默默地陪伴在孩子們的一側;陽光下,用相機定格孩子們的每一個精彩瞬間;課堂上,與孩子們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彼此會心一笑;班會課,一起聆聽心靈的成長;課堂下,與孩子們亦師亦友,分享生活的點滴……努力為孩子們編織一個金色的夢,孩子們也用自己的點滴成長給了我太多的"投之以木桃,贈之以瓊瑤"的感動。突然想起去年在新進教師培訓上陶妙如老師說的那句話——"教育,應當是溫暖別人的同時也溫暖自己。"我想說,我切實地感受到了這種雙向的溫暖,一個有故事的老師,讓別人幸福着的同時,自己也會常常覺得幸福。
後記:
今年我24歲,這是我踏上教師崗位的第2年,我依舊保持着自己最初的那份教育情懷和教育熱情。鎮西老師說,"堅持不懈,就能夠使一個教師由普通走向卓越,由平淡走向幸福。",帶着教書育人的初衷,教育之路漫漫,我需要努力和思考的地方還很多,還有那麼多的故事等着我去編織,但我相信心若向陽,何處不是花開。未來的日子,堅定,努力,向上,給自己和孩子們多一些能經得起歲月洗滌的沉澱,我期待,也期盼着成為一個有故事的幸福老師。
劉瑩瑩
遺失快樂的年少
"如果你是一個家長,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度過怎樣的一生呢?"
我相信大多數家長和我的答案是類似的,不求他大富大貴,只求他一生幸福平安快樂!
可是,我們成年人的眼睛都看得太遠,把孩子的快樂幸福都定位在未來,認為年少時的付出都是為了將來的美好,今天的不快樂都是值得的。我們大多可以容忍孩子幼年時的放縱與無禮,願意給孩子一個快樂童年;卻不能忍受孩子在進入學校之後享受快樂。孩子變成學生之後,生活的目的似乎就是在為未來奮鬥,未來幸福確實重要,可是當下又何嘗不需要快樂。
我們可以搬出老祖宗的很多名句來說服教育,"三春花事好,為學與及早。花開有落時,人生容易老。""日月如梭快似風,花開花落又花紅。時間應惜爭分秒,浪費光陰萬事空。"……估計這些惜時的道理可以講上三天三夜,我們自己年少時沒有做到的,沒有學到的,浪費的光陰,總希望孩子可以彌補回來。於是,我們嚴加管束我們的孩子們-----結果呢,我們隨處看到的都是壓抑的少年。那些本該屬於他們的陽光和微笑,被繁重的作業和考試排名壓打散的無影蹤。假期被各種補習和培訓佔滿;玩手機電腦看小說都被冠上了不務正業的帽子;愛漂亮也被看成是虛榮不實;與異性同學交往都會被誤解成早戀。讀書被逼成了少年生命的主題。
可憐的孩子們,在他們這個年紀,是多麼的渴望開心的玩,希望打扮的漂漂亮亮,希望交往多一些的朋友。而這些對於人的成長,對於成就一個完美的人生是多麼地重要。讀書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不在束縛中爆發,就在束縛中"死亡".
一些孩子爆發了,成了問題少年,承受了社會各界的白眼。更多的孩子屈服了,忍受了這些規矩,默默度過了十幾年不洒脫不愜意的青春時光,但是,他們不快樂!被扼殺了創作力,束縛了審美觀,不知道如何正確交友。他們很少有人真正喜歡讀書,取而代之的是痛恨,希望早日離開校園,再也不看那些掠奪了他們快樂的書。那些書讓他們十幾年活在自卑里……
李鎮西老師說,他年輕時的很多做法,不為人理解,他帶孩子們玩,被看成是不務正業。但是,今天他驕傲的告訴我們,他是正確的!他教會孩子正直、勇敢、勤勞的做人,他陪孩子們度過了快樂青少年,為孩子一生幸福奠定基礎。
感謝李老師,我們真的需要太多的"李鎮西".我們何不把自己也變成李鎮西,如果我們的課堂更有趣味性,學生就會多些歡樂;如果我們的課堂能更高效,作業就可以更少,學生就有更多的課餘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其實我們能做的還很多,希望我能和各位老師一起快速成長,讓我們身邊的孩子都有個快樂的年少。
胡蓉
關注每一位學生
期待着,期待着,從大學就開始期待着的李鎮西老師——教師偶像,他就這樣在2015年9月15日的下午,伴着桂花的香味出現在了明德雨花實驗中學的講座上,帶給我們一場心靈的滌盪。
在踏入教師崗位之前就一直了解到每個學校都會有升學率的壓力,每一位老師都會有來自學校、來自家長以及來自社會的壓力。常常有時候會被這些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每天都會擔心自己班級的學生成績又比哪一個班的學生成績差了一分而工作到很晚,有時甚至忘記了教育的本質:培養人!
人各有所長,作為教師的我們在升學壓力下很容易忽略了這一點而僅僅只是把學習作為衡量學生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李老師說在他心目中最優秀的學生是健壯的、善良的、正直的、勤奮的、睿智的……並不僅僅只是學習優秀。作為教師的我們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着力於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提升每一位學生的素質,不能因為位置的改變或者學生的水平差異而忽視教育作重要的事情。我們應該做的是盡自己的努力教好每一位學生,讓每一個人因為自己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我的一位與我在不同的地方從事教師工作的同學對我說她有一天早晨很是感動,作為班主任的她早早地去到學校在班級門口碰到一位她班上的同學對她說:老師,感謝你讓我感覺到每天都是嶄新的一天。其實我們教師又何嘗不感謝學生呢?正是這些個性豐富、充滿活力的孩子們也讓我們每天的教學工作有了新意和歡喜。
教育是教師和學生相互需要,而並不是相互厭倦。如何避免讓自己陷入職業倦怠,讓自己的教育人生充滿詩意?李老師同樣給我們只了一條路,那就是:不停地實踐、不停的思考、不停地學習和不停地寫作。把每一次遇到的難題都當作研究那麼你的工作也會變得有幹勁起來。
在李老師的講座上,我最受感動的一點是李老師對自己三十多年的從教生涯的點滴記錄。與學生的談心記錄、學生寫給自己的話的記錄、班歌的記錄等等,這些在現在看來都是巨大的財富。在多年以後想起當年那些事兒給他們寫一封《我想念你們》的信,或許不管什麼樣的學生都會對這樣的老師多了幾分親近,從而"親其師,信其道".作為教師不需要堆積的榮譽,學生的信賴和認可是最大的安慰。
其實我們早就該明白這個道理的,每一位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只有一次,家長願意把孩子交給我們是對我們無比的信任,而我們又怎麼能不去盡自己的努力呢?我們怎麼能不交付給家長給社會一個滿意的充滿個性的好的人呢?把學生教好是一種功德更是教師的職責。
或許,以後每當我有職業倦怠的心態時就該想起那日的桂花香,想起李老師的話:只要有追求,即使在最差的條件下也能做出貢獻。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幸福比優秀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