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縣地處湘黔交界地帶,有侗、漢、苗、回、土等19個民族雜居於此,歷來社情複雜、矛盾糾紛較多。加之當前正處於經濟轉型時期,各種新矛盾、新問題層出不窮,信訪工作壓力巨大。但我們始終把信訪工作作為了解群眾疾苦的“寒暑表”、改進工作的“調節器”,作為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始終從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解決人民群眾實際困難的角度來對待和處理人民群眾來信來訪,將大量的矛盾問題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有力促進了社會政治穩定。自1985年以來,連續18年榮獲省、地(市)信訪工作先進集體。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突出組織領導,狠抓制度保障
好的工作成績來自於有力的領導和過硬的制度。近年來,我們始終把信訪工作作為縣委、縣政府為民辦實事、為民解憂愁的一項重要工作擺上了重要議事日程,建立了強有力的信訪工作領導小組,縣長親自挂帥,全體縣級領導分別做好聯繫鄉鎮和聯繫單位的信訪工作,各單位、各鄉鎮都建立了信訪工作領導班子。在縣委、政府主要領導的帶動下,各級領導紛紛帶頭為群眾排憂解難,形成了全縣齊抓共管、上下聯動的信訪工作新格局。為了使信訪工作落到實處,我們狠抓領導責任制、定期排查研究制度、領導接待日制度、領導包案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和定期督查制度等6項制度,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率先垂範、經常過問,其他縣級領導都身體力行,做好表率。2003年縣委書記王行水同志在百忙中抽空閱處群眾來信94件,縣長黃雪鴻同志閱處群眾來信218件,他們所批示的問題都得到了查辦落實。2003年12月,縣信訪局接到懷新高速公路征拆遷戶反映,因高速公路建設征地致使有的拆遷戶成了“無田、無土、無住宅地基”的“三無”戶,而此時已是隆冬時節,群眾過冬保暖已成問題,部分群眾準備越級上訪。王書記、黃縣長聽取了彙報后,連夜召開縣委常委會議,決定在全縣幹部職工中開展“獻愛心捐款支助高速公路拆遷‘三無’戶”活動,全體縣級領導帶頭解囊捐助,全縣幹部紛紛自覺捐助,共為拆遷戶捐助了26萬多元。在春節前,全體縣級領導對拆遷困難戶進行了走訪慰問,為他們送去了過冬物資和慰問金,送去了全縣幹部職工的愛心和黨的溫暖。由於我們的真情行動,感動了廣大遷拆戶,原來準備上市、赴省甚至進京上訪的群眾打消了念頭,並表示將大力支持高速公路建設。
二、突出網絡建設,狠抓基礎工作
基層是信訪問題的主要源頭,是信訪問題的查處落實地。夯實基層信訪網絡建設是減少越級、重複信訪問題的關鍵工作,也是基礎工作。為此,我們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健全了鄉鎮、社區和機關單位三張網絡。鄉鎮和全縣二級機構以上單位和企事業單位都成立了信訪領導小組,確定了專職或兼職信訪員,設立了專門的信訪接待室,健全了各項信訪工作制度。一些信訪量較大的單位和部門,如人大、政協,紀檢、政法、教育等部門還設立了專門的信訪科室,較好地發揮了信訪工作中的部門聯動作用。全縣各行政村都依託村支部和村委會,建立了村信訪領導小組,做到了有兼職信訪員、有信訪接待室、有來訪登記和相關設施;各村民小組都確定一名信訪信息員,一般的信訪問題能就地處理則就地處理,重大事項或處理不了的問題及時向上級報告。我們還在新晃鎮、興隆鎮和酒店塘工業園的9個社區建立了信訪工作組織,確定了42名信訪信息員。為了使這三張信訪網絡真正發揮作用,我們堅持對信訪員進行經常性業務指導和業務培訓,不斷提高其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基層信訪網絡處理信訪事項的能力和工作質量,許多群體性上訪苗頭,特別是在國有企業改制、重點工程建設方面,都是基層信訪網絡及時反饋、及時協調處理,才使大量的矛盾問題解決在基層和萌芽狀態,預防了大量的群體性上訪。2004年1月12日下午,扶羅鎮扶羅村等4個村的100多名群眾為鄉村公路征地補償問題,用木材、水泥電杆、石頭等物資強行堵塞公路,致使通往重晶石礦區的公路不能通行,附近的村民及礦車司機邀人準備強行推開堵塞物,雙方互相爭執,一場群眾械鬥一觸即發。 村的信訪員____了解這一情況后,立即叫妻子向鎮政府報告,自己則與四個村的領導及信訪員共同做群眾思想工作,穩定群眾情緒,緩解雙方矛盾,向群眾說明必須由政府出面才能妥善解決問題,有效控制了事態發展。縣委副書記張家茂同志帶領相關部門負責人趕赴現場親臨指導后,也是利用基層信訪員的群眾優勢,先由鄉、村、組三級基層信訪員出面做思想工作,疏散群眾,后組織各方派代表到鎮政府協商解決,最終預防了這起群體性事件擴大。
三、突出工作創新 狠抓查辦落實
為了使信訪工作這一黨和政府聯繫群眾的橋樑和紐帶更加牢固,我們始終把創新作為工作的助力器。繼推出信訪工作首問制和信訪公開承諾制后,我們針對信訪積案較多、查辦落實不力、群眾經常重複上訪的問題,又創造性地推出了重複信訪案件會議交辦制度,將信訪部門排查出來的重複信訪案件以及重要信訪案件,以會議交辦的形式要求相關單位在規定期限內辦結,使群眾停訪息訴。2002年9月我們召開了第一次全縣重複信訪案件交辦會議,共交辦80個重複信訪案件,會後,承辦的18個鄉鎮、26個縣直單位都迅速組織力量,深入實地調查取證,嚴格依法查辦落實,這80個重複信訪事項都基本得到了妥善處理,案件停訪息訴率達到了80%。2003年,經縣信訪領導小組排查出來的重複信訪案件僅剩13個,經過2003年9月的第二次全縣重複信訪案件交辦會議交辦后,這13個重複信訪案件全部辦結。步頭降鄉古巴溪村楊天普,在“大跌進”和“文革”中,當時的生產大隊以其有海外關係為由,兩次沒收其房屋共一棟半,致使楊天普全家沒有房屋居住,幾十年來一直寄人籬下,2個兒子長大后也只好到外地去“上門”,楊天普本人則過起了飄泊流浪的生活。楊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一直要求退還其房屋或予以補償,甚至致信中央、省、地(市)反映,但因屬歷史遺留問題,案情複雜,牽涉面廣,一直未能落實。在2003年的交辦會上,縣委、縣政府將此案作為一個重要案件交辦。會後,縣信訪局立即與縣民政局和步頭降鄉政府研究,決定將楊天普的住房問題納入當年的民政安居工程,向市民政部門爭取撥款2000元,縣裡配套2000元,由步頭降鄉政府負責組織力量幫助楊天普新建住房。2004年春節,楊天普住進了黨委、政府為其建的新房,這一持續十餘年的重複信訪案件得到圓滿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