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
平時做充分準備。部分內容做到保底。如要求背誦喜歡段落的的課文一般是全文背誦。
進行基礎知識(成語、句式、古詩名言積累)口語交際、作文等專項訓練。(每周一個專題)
針對不及格人數比較多的問題,加強強培優補差工作。還提倡分層留作業。
接着由六年級、五年級和四年級的三位老師就她們本班試卷答題情況從備課、課堂教學、作業布置、批改、培優補差以及其它方面具體分析。
其他教師補充談談自己的想法、困惑或者建議等。
從聽隨堂課的情況看,大部分教師課前準備充分,課堂上充分利用40分鐘時間進行教學。但還有上午第二節課寫作業,課時利用不合理的的現象。甚至還有的老師課前準備工作不充分,心裡沒數,課容量小不說,有些重點難點知識教的含糊不清。
過去的說法,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自己就得有一桶水。現在變了,我們面對的是信息時代的學生,他們的知識面,信息量遠遠超過我們成人的想象,所以,過去的“一桶水”要變成“一眼泉”“一眼源源不斷的活水”。所以,我們必須不斷地學習,不斷充實自身的專業知識,來滿足的教學的需要。
做老師辛苦,做語文老師更辛苦,因為語文能力的培養一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慢功夫,需要你不停歇地日積月累。
我們一起努力,讓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更上一層樓!
小學語文質量分析(二)
為了檢測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促進廣大小語教師學習、理解和運用新課標、轉變教學行為、確保我縣小學語文改革務實高效推進,**年第二學期期末,我縣採取統一命題,學校組織測試的辦法,對學生語文學習情況進行了檢測。
一、命題說明
命題的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積極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體系。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利於學校平時教學工作的正確導向;有利於穩定正常的教學秩序;有利於調動城鄉各學校的積極性。
命題依據的原則
這次命題考試屬於階段性的水平測試。側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突出評價的激勵性、診斷性、過程性和發展性作用。從學生實際出發,注意麵向全體學生。依據現行教學大綱,靠近新課程,以教材內容為主,重點測試語文基礎知識、閱讀能力和作文能力。命題的易、中、難比例分別控制在70%、20%、10%。同時,測試內容的設置注意趣味化、生活化、情景化,體現開放性、靈活性和人文性。盡量讓所有學生都能體驗到自己語文學習的成就和進步。激勵所有學生在答題過程中盡顯自己的語文才能,發揮創造力,發展個性。
試題的設計思路
(1)試題內容突出基礎性和人文性
“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在為這門基礎學科命題時,我們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階段目標,力求從四方面體現其基礎性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態度。按照這樣的思想,在命題時着眼基本要求,避開難題、偏題。如在編製課外短文閱讀時,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讀懂課文,提高閱讀量。同時,也注意了知識與能力的結合。如:“課文中的片斷背誦積累”,“單元訓練中的歇後語、諺語、成語”,對於這類基礎題,我是用“填空”、“連線”、“默寫”、“填標點”的方式出現的。這樣做,一方面考查了學生對應該積累的句段的掌握情況,另一方面又考查了學生組織語言和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同時也檢測了學生進行記憶時語文學習的基本態度。新課程標準的價值取向是以學生髮展為本,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態度及情感的和諧發展,這次課改首次把“要使學生具有初步的人文素養”納入了培養目標,並提出了“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為體現這些新的理念,我們在命題時盡量注意試題所體現的積極的價值取向。
(2)評價標準注重多元性和個性化
因為語文課程本身具有重情感體驗、重感悟的特點,因此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語文課程標準”在評價上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和個性特點,讓學生自由表達他們的思想觀點、價值取向。因此,命題的設計也要求具有相當的開放性,給學生充分展現自我的空間。如“把你最喜歡的古詩默寫下來?”“把你喜歡的成語、諺語、警句、格言等寫下來?”雖然這些命題很難有統一的標準答案,但真實地考查了學生收集有價值信息的能力和正確的價值取向,這也對教師的評改提出了挑戰。
試題突出的特點
全:面向全體學生,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既注重了新舊知識點的聯繫、基礎知識的掌握,又注重了對學生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培養。
精:以點帶面,從一個考查點能透視出多重問題,在份量和要求上均有一定彈性。
活:突出素質教育思想,強化能力培養,使學生能活學活用。
實:每一個題目都實實在在,符合“語文新課程標準”,每個年級都體現了積累和運用這一新理念。
新:每份試卷都有學生創新意識的體現,注重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
二、試卷分析
(一)定量分析
(二)定性剖析
本次測試題確實是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基礎知識。試題靈活多樣,知識覆蓋面廣,突出重點,貼近生活,廣度、深度皆宜。
對於調上來的試卷,我們仔細看了幾遍,從卷中能反映出很多問題,有的屬知識性錯誤,有的是非知識性錯誤。
非知識性方面
學生方面:諸如:漏題、寫錯別字這一現象,低年級嚴重。中高年級學生卷面上本應會寫的字,還用拼音代替。捲紙不寫姓名。還有一個問題:三年級以上的學生應該正確使用鋼筆書寫文字,而全縣有38名學生用鉛筆答卷。這些雖然是小問題,我們也應嚴肅對待,養成良好的習慣。從卷面看,文字書寫不規範、不整潔,勾划、亂塗的現象較嚴重。教師方面:教師評卷不認真,學生只要寫出漢字就給分,學生得分彈性太大,合錯分數。2、知識性方面
(1)基礎知識
通過成績統計可見,各年級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非常好,充分顯示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例如:一年級得分率96%、二年級得分率為95%、三年級得分率為90%、四年級得分率為89%。
①學生的積累素養很高。修訂后的語文教科書,把“基礎訓練”改為“積累·運用”,刪除了“拼音、字、詞、句、修、”等單項練習,以“讀讀、背背”的形式增加了傳統優秀文化的積累。因此,這部分試題不能簡單地看成是基礎知識測試,確切地說應該是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和運用。因為它既包括一般基礎知識的掌握,又包括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例如:一、二、三、四四個年級同時考查了“看拼音寫詞語”這問題:表面看是學生“書寫生字”,而實際上是綜合測試了學生“拼讀音節”、“詞語的組合”、“把生字寫規範、正確”;再如:“比一比,組成詞語”,既考查了學生認清字型,識記字詞,又考查了學生對課文中好詞語的積累,如:二年級的鴨與鴉是音同意不同,腦和惱則是音同形近,其他兩組則是型近字。
這充分說明了我們的教師十分重視基礎知識的傳授,進而提高了學生拼音、識字、寫字、積累這方面的語文素養。
②學生的理解、運用能力亟待提高。
雖然積累這方面的成績很好,但有一個現象不得不提出,那就是學生在理解和運用上欠缺。
如:三年級的“組詞”一題,涎,95%的學生組“誕生”,只有極少部分孩子組“饞涎欲滴”。四年級的組詞,“賴”,97%的學生組“依賴”,除了不會組的,幾乎沒有組成新詞的。還如:三年級試題中“請寫出自己喜歡的一句諺語或名人名言珍惜時間的名言或諺語”,96%的學生都寫出,“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後人超前人。”。學生的答案只定位在語文課本上,沒有生活,沒有實踐,進而就沒有運用。
從以上現象能看出我們的學生積累沒有深度,運用沒有廣度。教師教教材,學生學教科書。可見,學生的感悟能力很成問題,而學生這方面的功底不是憑空生成的,而應在以語言為載體的各種材料的積累中,在聽、說、讀、寫的言語實踐中,不斷豐富、轉化而成的。
這方面要想更準確、更全面地評價學生,遠不是一張捲紙、幾道試題就能涵蓋得了的,此次的命題只是代表性的抽樣,希望它的實際價值能以點帶面。
(2)閱讀能力
1~4年級我們都設計了閱讀篇目,而且加大了閱讀量,課內外閱讀篇目兼有,題型靈活多樣。這部分從抽樣看得分率不高。把閱讀從出題範圍上分為兩大塊———課內和課外;從命題方式上分為知識性問題和能力性問題。從卷面分析到數據統計不難看出:學生完成課內閱讀好於課外閱讀,完成知識性問題好於能力性問題。
因為課內閱讀學生們都熟悉,大部分知識是學生見過的,光憑記憶就能得分;而課外閱讀學生眼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即要理解又要運用。所以失分率較多。綜觀閱讀題目:我們的孩子具備了一定閱讀能力,基本上把握住短文的主要內容,對語言特點具有一定程度的領悟能力,也能夠運用簡練的語言表述自己的體會和感受。
這裡我想舉兩個典型的例子說明一下:
①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領悟能力強。
“理解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並用這些詞語寫話。”類似這樣的問題學生答的比以往的測試要好得多。
以往對該題目的命題方式是:解釋詞語意思,造句。嚴重脫離了語言環境,非常抽象。
如:一年級《有趣的嘴巴》一文,我出了這樣一道小題:畫出嘴巴的特點和作用,即使放在文中學生理解也有一定難度。這道小題12分,是一年閱讀中最難、最有典型的一題。但80%的學生答案正確。可見,我們的教師很關注平時的閱讀教學,注重在語言環境中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
②學生個性化體現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