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教學反思>勞動的開端教學反思

勞動的開端教學反思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篇一:勞動的開端教學反思

  《勞動的開端》節選吳運鐸的《把一切獻給黨》。文章的篇幅比較的長,給學生的閱讀理解帶來拉很多的障礙,特別是閱讀能力差的學生。“如何讓學生抓住中心內容迅速的進入文章”在課前我一直思考着。經過對教材的研究和理解,以及教學的情況來分析,就此問題,有以下兩點感受。

  一、 抓題眼,奔重點。

  我們的語文教學,應從學生剛接觸課題開始,就啟發他們圍繞課題提出疑問,一早就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教學第一課時時,我以審題為第一教學步驟,抓住“開端”,讓學生自己理解詞意,書喲課題的意思。在這一環節后讓學生質疑。學生質疑的問題基本上是集中的。1、作者第一次勞動從事的是什麼勞動?2、是怎麼勞動的?3、第一次勞動的感覺是怎樣的?4、勞動以後又怎樣了?這些問題就是這篇課文的學習任務,學生給自己提出了學習的目標。在此基礎上,我再組織學生閱讀文本。學生帶着心中的疑問,去與文本充分的接觸,閱讀的目的性強了,思維的馬達發動了,效果也明顯了。經過交流,學生對文章的重點有了把握,這樣就更有利於對文章的理解了。學生順着問題,找到了課文的重點段落,即作者第一天挑煤的經過。這為隨後的學習帶來了不少的方便。陸九淵曰:“為學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我抓住題眼,由學生質疑,理清了課文的脈絡,把握了課文的重點,幫助了學生很好的去學。這不是簡單的“告知”與“被告知”,而是一個積極主動,建設性的過程。

  二、 抓文眼,悟中心。

  在教學《勞動的開端》的第2課時中,抓住學生第一課時中質的疑“第一次勞動的感覺怎樣?”引領學生進入課文。學生在自己閱讀文本的基礎上,交流了自己所感受到的作者第一次勞動的感覺。學生對文本的自我感悟,有助於與文本產生共鳴。當問及作者對第一次勞動的感覺時,學生都找到了“艱難”這個詞。“艱難”是這篇課文的“文眼”,課文的整體內容,包括具體涉及到的體現的詞句也比較的多。而這些可以讓學生很好地感悟到課文的中心。接下來的教學環節是在學生找到文眼的基礎上,以文眼為切入點,以“文中哪些具體的詞句讓你感受到那份艱難的?”為引領,進入課文的中心內容,反覆揣摩,朗讀,感悟中心。

  篇二:勞動的開端教學反思

  《勞動的開端》是一篇表現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艱難生活的文章,由於文章所處年代與我們較遠,學生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也較難感悟其中流露出的勞動的艱辛。針對這點,結合新課程教學理念,在設計教學時,重點放在抓住課文一個突破點,並運用大量課外知識來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有層次,循序漸進地進行朗讀的方法。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

  在教學時,我就有意轉變以往老師有聲有色地講,學生毫無感受地讀的傳統的教學方法。我首先讓學生初讀課文,了解大意后。再讓學生住抓住學生感受最深得的句子去讀,從課文中可以感受自強自立、刻苦磨鍊自己的堅強意志。本課重點內容是 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經過,在學習過程中,先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我”第一次挑煤的情景的段落,接着,再讓學生思考:作者在描述“我”第一次挑煤的情景,是按什麼順序來敘述的?然後再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表示時間先後順序的詞語。這樣讓學生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性,進而提高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能力。除了引導學生抓住第一次挑煤的情景,還特別抓住本課中的比喻句和寫體會的句子,引導學生細細體會比喻句的用法,進一步體會這些句子的深刻含義,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思考體驗,體會生活的艱難和舊社會人民命運的悲慘。

  通過學習課文,大多數學生對勞動有了新的認識,感悟到勞動是歷盡艱難的,勞動是為了生活所逼迫。

  篇三:勞動的開端教學反思

  本文講述了他童年時代因受飢餓的威脅,被迫走上謀生道路——第一次挑煤的經過。重點是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艱難歷程,體會舊社會窮人生活的艱難;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舊社會窮人生活的艱難。

  一、課前準備,為教學活動作鋪墊。

  課文描述的時代背景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隔很遠,課前布置學生查閱一些有關舊社會窮人生活艱難的小故事,以及有關作者的資料。這樣可以幫助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領悟文章的中心。因此,在課前我布置學生預習,根據自己的需要查找一些有關舊社會窮人生活艱難的小故事,以及有關作者的資料。家裡有電腦的學生通過網絡搜集了很多小故事與大家分享,樂思良還拿來了一本吳運鐸寫的《把一切獻給黨》。

  整體把握課文。在講解時,我先讓學生找出文章的中心詞,后問:課文哪些地方寫出了我的艱難?整堂課就圍繞這個問題進行講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性,進而提高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能力。

  在教學“我” 第一次挑煤的情景的段落時,我採取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騰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朗讀。通過默讀、自讀、品讀……多種朗讀的形式,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文章內容,在讀中感悟文章的中心。在學生體會到“我” 第一次挑煤的艱辛時,再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能體現“我” 第一次挑煤的艱辛的語句。然後讓學生找出課文最令自己感動的語句談體會。如有的找出“我看見比我大點的窮孩子都去挑煤,也打算靠自己的力氣掙幾個錢”;有的學生是找“這山原來沒有路,那些人踩出來的小路滑極了,我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來回晃蕩,像是打鞦韆。”有的學生找的卻是:“媽媽,不要緊,我明天還去挑。”還有的學生找“扁擔把肩膀壓得生疼,膽子從左肩移到右肩,從右肩移到左肩,換來換去,兩個肩膀都吃不住勁了,只好停下來歇歇。”……而且同一個句子,學生的感受也不同。如“我看見比我大點的窮孩子都去挑煤,也打算靠自己的力氣掙幾個錢。”有的同學說:“我體會到作者是一個多麼懂事的孩子,小小年紀就懂得要賺錢,為爸爸、媽媽減輕負擔。”有的同學卻說:“我體會到作者是個有責任感的孩子,他認為自己是家裡的一員,有責任賺錢維持家裡的生活。”有的同學卻說:“讀了這一句,我體會到舊社會有很多窮人家。”有的同學說:“我體會到舊社會,窮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得挑起生活的重擔。”學生對文本的自我感悟,有助於與文本和作者產生思想的共鳴。



勞動的開端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