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觀后感>長沙保衛戰觀后感

長沙保衛戰觀后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長沙保衛戰觀后感(一):血染的長沙

  血染的長沙,我曾有幸踏上這塊令人魂牽夢縈的土地。坐在長途汽車上,在並不寬闊的瀏陽河邊,我想起了那首紅遍中華的歌曲,聽知識淵博的導遊,講了許多名人逸事,有毛澤東、劉少奇的,還有彭德懷的,被導遊戲稱為赤龍、白龍、烏龍。二虎相爭,必有一傷,這三龍共事,那不僅僅是一場戲。在嶽麓山下,我們瞧湘江北去,看橘子洲頭偉人雕像,不禁豪情滿懷,詩意盎然。

  近期,午夜時分,躺在床上,在揚州電視台第三頻道斷斷續續看完了電視連續劇《長沙保衛戰》,雖然漏掉了幾集,但主要情節在我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劇中硝煙瀰漫的戰爭場面,血肉模糊的陣地場景,讓人觸目驚心,讓我想起了“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名言。這部電視劇比較客觀地反映了抗日時期的主戰場,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體現。

  從高層點睛 .偉大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在外交上,長沙是談判桌上的一顆棋子,美、英、蘇、德、日、意都高度關注。日本天皇和內閣為了以戰養戰,挫敗中國人民的抗戰意志,讓重慶蔣介石政府投降,不惜一切代價向長沙發起猛攻。中國將長沙作為抗戰的一面旗幟,因為它是陪都重慶的一道屏障,所以抽調精兵強將在此嚴防死守。在敵後延安的中國共產黨也拭目以待,讓八路軍駐長沙通訊處的同志全力配合國軍做好群眾的思想發動和情報搜集工作,為“天爐”戰略的實施作出了貢獻。

  從上層着眼 .長沙保衛戰具體是由國民黨第九戰區組織實施的,作為司令長官的薛岳,不愧為保定軍校的高材生,不愧為蔣介石的得力幹將,運籌帷幄,設立了伯陵防線,決勝於千里之外,讓日本指揮官崗村寧次、阿南惟機傷透了腦筋。他發揮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統率幾十萬大軍,採取陣地戰、運動戰和巷戰相結合,敢於誘敵深入,勇於背水一戰,打破了日軍一比五戰勝國軍的神話。在戰爭中,無論是王牌軍,還是川軍等地方軍,都像“神經病”一樣與敵人殊死搏鬥。在戰爭中,吳逸志、楊森、羅卓英、李玉堂、王耀武等一批高級將領也與敵人鬥智斗勇,誓死捍衛自己的陣地。著名演員張豐毅成功地塑造了薛伯陵這一角色。

  從中層突破 .這部電視劇還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從小警察成長為團長的李本忠。長沙會戰前夕,李本忠剛剛結婚,可戰爭打破了他的鴛鴦蝴蝶夢。第一次長沙會戰,他奉命送彈藥上前線,結果陣地上國軍只剩下幾個人,他向日寇打響了第一槍,火線上迅速成長為連長。新婚燕爾的妻子來前線看望他,卻倒在了他的懷裡,更堅定了他抗戰的決心。在以後的偷襲、巷戰中,他機智靈活,打退了敵人的一次又一次進攻。像李本忠這樣的團長、旅長、師長還很多,但也有給敵人提供情報的女機要室主任和女中央日報記者。

  從基層體現 .三次長沙會戰,可以用屍橫遍野、血流成河來形容,湧現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戰鬥英雄。在敵機的狂轟爛炸下,一批批戰士倒下了。在毒氣彈中,一個個戰士口吐白沫而死。在陣地的爭奪中,捨身炸坦克、拼剌刀更是屢見不鮮。小東北開着卡車沖向了敵人的彈藥庫,李大力拉響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死前卻沒有穿上一雙布鞋。在引導百姓撤離過程中,八路軍通訊處的同志發揮了積極作用,商會會長將敵人引向了地雷陣。

  長沙保衛戰觀后感(二)

  在這個流行“接地氣”的時代,講究品質反倒可能成為旁人眼中一個孤芳自賞的笑話。你要惡搞、要低俗、要時不時地製造一點聳人驚聞的話題,畢竟八卦當道,你得摸准觀眾的脾胃。所以,連戰爭這種殘酷的話題都莫名其妙地被娛樂了,動輒手撕鬼子、抗日奇俠,讓人簡直看不到抗戰劇的底線。在這樣的環境下,《長沙保衛戰》的橫空出世總顯得有那麼點“不合時宜”——沒有誇張的劇情、沒有智商堪憂的敵軍、主人公既沒有身懷絕技也不是會在戰場耍酷、刷臉的小鮮肉,實在是非常“高冷”.但就是這部劇,一開播就強勢入主收視排行榜前三位,在熒屏的光怪陸離之後,這似乎證明了一點——真正的好劇能打破一切約束,把觀眾重新帶回電視 機前。

  《長沙保衛戰》的寫實風格從劇名上便可看出端倪,不加修改、直接將那場着名戰役的名字挪用過來。這種看似偷懶的行為實則需背負巨大的壓力,畢竟它所要呈現的是一件極為重要的歷史事件——三年間的三次長沙保衛戰對抗戰局勢形成了難以估量的直接影響,這事關中華民族的存亡,不容戲謔。頂着這樣的壓力,《長沙保衛戰》卻沒有畏手畏腳,在視角的選取上,它大膽而頗具巧思。與類似題材《戰長沙》、《勇士之城》相比,它以長沙保衛戰指揮人薛岳為主角,這就讓整部劇的真實性大大提高;再搭配彭中華、李本忠等人,借劇中角色不同的階層、身份客觀而巧妙地展現了長沙保衛戰的恢弘全局。所謂“偏信則暗,兼聽則明”,單一視角難免自說自話,不同視角則形成了一個對話場,不同價值觀在其中恣意碰撞,在突齣戲劇衝突的同時也讓劇集所呈現的內容更顯客觀。

  難得的是,面對這樣一個嚴肅的題材,主創卻沒有將其打造為一部冰冷、缺乏感情的戰爭紀實片。劇中,無論是薛岳為不能盡孝而灑淚,還是與妻子相處時那種獨屬於中國男人的沉默的深情,都讓一個印在歷史書上、沒有感情色彩的名字瞬間生動起來。而他與共產黨員彭中華關係的演變,更成為推動劇情發展的一條重要線索。對共產黨一直存有防範之心的薛岳原本對彭中華就沒有好感,當傻小子李本忠請來彭中華為大家講如何打游擊、並將紅軍四渡赤水之事拿來舉例時,剛好目睹如此場面的薛岳更是直接黑臉走人。直至後來經歷多次惡戰之後,薛岳認識到了團結共產黨和湖湘百姓共同抗戰的重要性。主角的蛻變與史實相結合,虛實之間更為觀劇增添了諸多趣味。

  除了故事的出彩之外,演員的表現也為《長沙保衛戰》增色不少。以硬漢形象為人熟知的張豐毅飾演薛岳這種鐵血戰將實在是再恰當不過,單看他那張嚴肅而又正氣凜然的臉,就讓人信服他是一個不敗戰將,再加上不動聲色而又暗含激情的表演,不怒自威之感簡直讓人汗毛倒立。鄭昊在劇中的表現同樣出彩,他將李本忠莽撞、血性的“愣頭青”氣質描摹得極為細緻而富有層次。他沒有大喊大叫、張口罵娘,但挺直脖頸往那兒一站你就忍不住安撫一番:本忠,莫衝動,淡定,淡定!

  長沙保衛戰觀后感(三)

  截止今天,中央台第八頻道已播放完16集。觀后如下有感:

  1.中華民族只所以繁衍生息五千年,是因為有了集體苦難時能喚醒一種偉大的力量——團結。中國文化中有很多優良與糟粕並存的東西,比如“義”字。中國人的“義”不單純是指“正義”,有很多時候是狹義、義氣,中國人的義字裡面,很多時候是與“益”有關的,也就是說,中國人的“義”的目的,是為了“益”.將義氣不是守合同,守法規,義是益的前提,益是義的目的。因為平時爭奪的是“益”,所以一盤散沙,當集體苦難降臨,再不團結會導致所有人的益受損,這個時候,中國人就會開始從口號上,行動上,把義轉化成正義的義。

  2.戰爭從來都不是單純的軍事行為,是歷史沿革的必然結果。世界戰爭是強國與強國之間劃分利益範圍導致的。個人與個人之間的戰爭是個人與個人利益衝突導致的。每一個戰爭都有它的偶然與必然的聯繫,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有它的前因後果。

  3.大國與小國思維永遠是有區別的。大國領導人必須考慮大國的尊嚴才能保證他的領導地位,他所有的決策都必須基於這一點出發,否則,他必將失去領導地位。這是很多最高領導人很被動的地方。他的意願上不願去做的事情,但又必須去做,否則,他想做的事情也不會做成。比如:百團大戰之後,蔣介石必須更加積極地號召抗戰,否則國民黨將失去主導地位。

  3.大民族有大民族的思維,大民族有一個集體意識,就是大。不會消亡,因為大就會勝利。早晚會勝利。

  4.抗日戰爭直到今天並沒有勝利,或許它會伴隨中華民族到永遠。

  5.日本人是為天皇而戰,是聖戰。有集體意識,或者說有信仰。毛澤東為共產主義而戰,也是為信仰。蔣介石為利益而戰。誰勝誰敗,還未開始就已經出了結果。

  6.俄羅斯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俄羅斯不會失敗,早晚會勝利。俄羅斯強大的民族歸屬性決定了今天的俄羅斯在苦難面前會更加團結,西方制裁的越厲害,俄羅斯會更加支持普京。俄羅斯人不計較小利益,不把義隨時轉化成利益的益。

  以上思考非常凌亂。凌亂地記之。留存。



長沙保衛戰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