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觀后感>劉華清觀后感

劉華清觀后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劉華清38歲到蘇聯留學,首先要過俄語關,他放棄所有的休息和娛樂時間,認真刻苦地學習俄語和海軍指揮專業知識,4年後,13門課程都以優異的成績通過考試。整整4年啊!這其中的艱辛是難以想象的。

  劉華清在"文革"期間歷經坎坷和磨難,從國防科委副主任(副大軍區級)到海軍造船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師級),官降數級,可他依然對海軍的建設事業充滿熱情,下部隊、上海島、調查研究西沙建設方案、進行航母工程論證,甚至冒着得罪海軍主要領導的風險,秉筆上書鄧小平,為海軍建設獻計獻策。雖然當時這些做法並未發揮作用,卻為他後來出任海軍司令員、發展海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劉華清》給我的第二個啟示是,國防建設既要自力更生,艱苦創業,也要解放思想,大膽引進外國技術。

  劉華清在國內軍工企業處於轉型期遇到困難時,提出"軍轉民"但要以軍品為主的改革思路,使很多軍工企業走出困境,在其"山窮水盡"之時轉為"柳暗花明",並在國內軍工產品需求飽和的情況下,將某些軍工產品出口到外國,換取外匯用於引進新的技術,使一度舉步維艱的軍工企業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劉華清將軍身居高位,卻對我國軍工企業的情況了如指掌。他對每一個企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甚至連哪個企業職工幾個月未發工資這種事情都認真了解,並予以妥善處理。軍工企業老總和工人們對他充M了感激,有這樣好的領導,使他們為國防業做貢獻的幹勁更足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引進蘇-27生產線的過程中,劉華清親自參與引進工作,具體指導談判。他多次出訪莫斯科,會見蘇俄領導人,歷經數年多個回合的談判,終於將這個引進項目落到實處。該項目的引進,對發展中國的航空事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劉華清》給我的第三點啟示是,國家要強大,首先海軍要強大,劉華清提出的"海軍戰略"理論,對發展中國海軍起到至關重要的引領作用。

  早在1953年,毛主席就曾指出: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直到1975年,中國海軍還沒有強大起來。毛主席在接見海軍政委蘇振華時,伸出小拇指對他說:"我們海軍只有這樣大。"毛主席指示:"海軍要搞好,使敵人怕。"可是怎樣才能把海軍搞好,使敵人怕呢?當時的海軍主要領導人並不清楚。1982年,在劉華清出任海軍司令員以後,"把海軍搞好"的思路才一點點清晰起來,這就是1986年由劉華清正式提出的"海軍戰略"理論。在中央軍委確定了"海軍戰略"以後,海軍的建設真正走上了強大之路。用劉華清的繼任者、海軍第四任司令員張連忠的話說:"現在海軍的建設,這麼多年基本上還是按照劉華清同志在位的時間那個規劃來實行的。"

  文獻紀錄片《劉華清》讓我們走近了劉華清,認識了劉華清,受到了一次愛國主義的教育和國防觀、海洋觀的教育。我作為一名曾經在海軍服役多年的老兵,對劉華清將軍充滿敬意。該片帶給我們的啟示太多太多。劉華清長期低調做人,高調幹事業的優良作風,將在後世傳為佳話。

  以文學的目光看劉華清

  李忠效

  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攝製的九集文獻紀錄片《劉華清》於2016年12月12日在中央電視台一頻道《晚間新聞》后播出,雖然播出時間有點晚,沒想到看的人還不少。從大家反饋的信息看,評價挺高。

  網友"迷彩虎軍事"說:這個紀錄片非常不錯,感興趣是夥伴千萬不要錯過。

  網友"swcc-whiplash"說:老爺子功在千秋啊!

  退役海軍老戰士田華忠說:看了《劉華清》紀錄片,頓時眼前一亮。

  海軍退休幹部劉佳紅說:看《劉華清》有一個突出的感覺:參加過長征的老革命就是不一樣,人家干實事,不像後來那些軍委領導(指徐才厚、郭伯雄),不幹正事,光搞腐敗了!劉華清這些老一輩革命家,令人懷念。

  本人作為該片的總撰稿,看到大家對《劉華清》給予好評,頗感欣慰。

  文獻紀錄片《劉華清》從2012年開始啟動,到2016年播出,歷時4年。前期走了很多彎路,由於種種原因,先後換掉了4名撰稿人,我是2015年底才參加進來的,是海軍政治部派給我的任務。2016年5月就要開機拍攝,留給我的時間有限,我只能夜以繼日地搶進度,好在我對劉華清的大部分主要事迹比較了解,如"海軍戰略"理論問題、南海建設問題、核潛艇工程、航母工程等等,劉華清的女兒、本片總策劃劉超英第一次與我見面后曾對別人說:這個作家怎麼什麼都知道!這也是我能夠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完成劇本的重要原因。當然這也與前期參與撰稿的人員為腳本提供了較好的基礎有關,我不過是做了一些錦上添花的工作而已。

  坦率地說,我之前對劉華清的了解很有限,並未對他進行深入的研究,通過這次寫作《劉華清》劇本,才對他有了更深的認識。歷史學家注重事件,作家注重人物。我是作家,我在寫作《劉華清》劇本的過程中,更偏重於研究劉華清"這一個"人。

  大約在2016年5月,劇組召開了一個座談會,主題是"我心目中的劉華清",那天大家發言很熱烈,我都沒有發言的機會。現在我把那次想說的話寫在這裡,與大家分享。

  一、劉華清是一個有信仰的人

  劉華清13歲參加革命,15歲參加紅軍,在極其困難的游擊歲月里,堅持鄂豫皖邊區武裝鬥爭,由於敵人到處清鄉,他一直不能回家,家人還以為他犧牲了。1934年11月,18歲的劉華清參加了紅25軍長征。先後任軍政治部組織、宣傳、文印科科長,刻印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先遣隊北上抗日宣言》。1934年11月25日,紅25軍行至河南省方城縣獨樹鎮時,遭遇敵軍的突然攻擊,戰鬥打得非常慘烈。劉華清在戰鬥中左腿中彈負傷。他跌倒了,爬起來繼續衝鋒,再次摔倒后才發現,原來是踝骨被子彈射穿了。戰後,部隊給傷員發了大洋,並安置到老百姓家養傷。劉華清堅決要求跟着隊伍走,革命到底。紅25軍政治部主任戴季英認為劉華清是紅軍中的秀才,就表態說:"那就帶上他吧!"並把政治部馱材料的小馬讓給他騎。在過莽嶺山時,行動不便的劉華清拉着馬尾巴,拖着傷腿堅持爬過山嶺,跟上了隊伍。劉華清後來聽說,那些留下來的傷員大都被敵人殺害了。是信仰讓他鐵了心跟着紅軍走,也是信仰給了他繼續為革命做貢獻的機會。我曾為劉華清寫過一首短詩:少小離家跟着黨,出生入死不彷徨。戎馬生涯幾十載,披肝瀝膽建國防。

  二、劉華清是一個有擔當的人

  1965年1月,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工程正式啟動,進入全面規劃和開始研製時期。人造衛星的研製,是一項耗資巨大、配套協作複雜的國家工程,是一個將對世界產生巨大影響的國家計劃。1968年,衛星研製工作遇到了問題,空間技術研究院領導和設計人員在原方案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改,但這一修改方案卻因主管領導受"文革"衝擊而無人拍板。五院總體主任設計師孫家棟和五院政委常勇一起拿着方案找到時任國防科委副主任的劉華清。

  劉華清不分管這項工作,他聽完彙報,認為這事不能拖,總得有人承擔責任,便果斷決策:"技術上你負責,其他問題我負責,我拍板!""最後總體決策還要向周總理和聶帥彙報。"

  接下來,在"東方紅"衛星的命名上,又出現意見分歧。由於當時特殊的政治環境,有人擔心給衛星起名"東方紅",萬一衛星發射失敗,就是一場"政治事件"……兩種意見爭執不下,最終還是劉華清一錘定音:衛星還叫"東方紅"!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準確入軌。太空中,"東方紅一號"向整個宇宙播送出《東方紅》的旋律。

  不過此時的劉華清已經離開了國防科委,被貶到海軍造船領導小組辦公室當主任。後來他回憶說:"夜間,肉眼就能看見‘東方紅’衛星。那天晚上,我站在自家的涼台上,默默凝視,淚眼模糊。衛星成功了,我也放心了。"

  劉華清為"東方紅一號"衛星拍板的故事,由於文獻紀錄片《劉華清》篇幅所限,沒有表現。

  1975年,時任海軍參謀長的劉華清對海軍黨委向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上報《關於海軍艦艇十年發展規劃的請示報告》有不同意見,他冒着得罪海軍主要領導的風險,帶病寫出長達萬言的《關於海軍裝備問題的彙報》,呈報中央軍委副主席鄧小平。同時將《彙報》抄送了海軍主要領導,還附上一封信,懇切陳詞:"今後十年是海軍建設的關鍵時期,下一步棋子走得好壞,事關重大。"

  無奈當時正值"文革"動亂之際,劉華清的這個《彙報》最終難逃被"束之高閣"的命運,劉華清本人也被排擠出海軍。

  但《彙報》在海軍黨委、海軍機關各大部引起不少議論,有贊同支持的,也有懷疑和否定的,歷史最終給出了答案。劉華清提出的建議思路,同後來黨中央、中央軍委對新時期戰略形勢做出的判斷,大體上是一致的。劉華清的一些建議在海軍裝備建設中也逐步得到了實現。

  三、劉華清是一個有情義的人

  劉華清對母親的感情很深,因為參加革命,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1948年11月3日,劉華清率部北出大別山,自夏店出發挺進中原,參加淮海戰役。部隊路過劉家院子村,劉華清藉機回到了闊別十多年的家鄉,這是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了。他非常傷心。多年以後,海軍作家施昌學為劉華清寫傳,到劉華清的老家採訪。劉華清聽說施昌學採訪回來了,就讓秘書把他叫到家裡,對他說:聽說你到大悟去了一趟?了解到什麼故事了?施昌學就講了一些見聞,當講到劉華清的伯父說,"你娘是想你想死的"這句話的時候,劉華清的夫人徐紅霞在旁邊給施昌學打了個手勢,叫他停止,這個時候他扭頭一看,劉華清低着頭,已經是淚流滿面。

  前面提到的紅25軍政治部主任戴季英,是個有爭議的人物。但是如果當年不是他同意劉華清隨部隊長征,劉華清可能就和那些留下的傷員一樣被敵人殺害了。劉華清認為戴季英對他是有恩的。可戴季英這個人思想比較"左",辦什麼事喜歡搞點神秘性,在鄂豫皖"肅反"時就抓錯過人,殺錯過人;在紅25軍長徵到陝北后,也抓錯過人,殺錯過人。全國解放初期,他在任開封市委書紀時被開除黨籍,並受到毛主席的點名批評,稱他是很少的"不可救藥的人"之一。不管戴季英有多少錯誤,劉華清仍對戴季英懷有一顆感恩的心。1996年6月,身居中央政治局常委高位的劉華清,仍然不忘60多年前的往事,他到河南考察工作時,特地在鄭州看望了當時已經91歲的戴季英。後來劉華清還在回憶錄里記述了這件事。

  四、劉華清是一個有理想的人

  全國解放以後,劉華清曾"三進海軍",當過大連海校副政委、副校長(校長、政委由海軍司令員蕭勁光兼任)、旅順基地司令員、北海艦隊副司令員、海軍造船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海軍副參謀長、海軍司令員,除此之外,他長期從事軍隊裝備建設工作,並擔任黨和國家領導人。他的最大願望就是把海軍搞好,把我軍的裝備搞好,他把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海軍建設事業和國防建設事業。他參加了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的論證和組織工作,提出了第二代核潛艇的建造方案;他從1970年就參加和組織了航母工程可行性論證,1982年出任海軍司令員后,又多次組織航母論證,1987年到軍委工作後來仍然關心航母工程,為後來發展航母打下了基礎;他力排眾議,提出了第二代導彈驅逐艦的建造方案;他還對東風導彈、新式坦克、載人航天工程等項目起到助推和促進作用。近年來的幾次閱兵儀式上展示的現代化武器,很多都是他在位的時候力主研究、立項、建造的。

  劉華清屬於文學創作領域的"這一個"人物。他的經歷、事迹以及貢獻,是不可複製的。他是我黨我軍歷史上的一個奇迹。

  大型文獻記錄片《劉華清》觀后感

  大型文獻記錄片《劉華清》近日在央視播出,贏得廣泛讚譽,好評如潮如涌。我衷心祝賀這部精品的成功問世。

  觀看這部紀錄片,我時而感慨萬千,時而熱淚盈眶,時而陷入久久的追思,深深緬懷我的老首長劉華清。

  這部紀錄片,真實展示了劉華清波瀾壯闊的絢麗人生。劉華清從13歲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成長為解放軍高級將領,到擔任黨和國家領導人,劉華清經歷了無數次生死考驗、崗位考驗、使命考驗,經歷了難以想象的困難、挫折和挑戰,他都交出了無愧於時代的優秀答卷。

  這部紀錄片,真實展示了劉華清追求真理的錚錚鐵骨。劉華清在血雨腥風的黑暗年代毅然參加革命,早就把個人身家性命置之度外。無論是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時期,無論是在順利之時,還是處於逆境之中,他都始終堅持共產黨人的政治信仰,絕不向惡勢力低頭,真是我們民族的鐵肩和脊樑。

  這部紀錄片,真實展示了劉華清駕馭全局的大智大勇。劉華清從一個大山裡的孩子,成為黨、國家和軍隊的領導人,是偉大時代鑄造的精華人物。劉華清在每一個重要領導崗位上,既能站在戰略全局的高度思考問題,又能腳踏實地從細微之處抓起。而一旦認準的事情,他敢于堅持自己的主張,頂住非議,鍥而不捨,終於夢想成真。這是高級領導人的可貴品質和責任擔當。

  這部紀錄片,真實展示了劉華清令人神往的人格魅力。劉華清以天下之憂為憂、以天下之樂為樂,那份大氣頗具古賢者之風。他有喜怒哀樂,有情感渲泄,甚至在發怒時罵幾句。但他總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對事不對人,那份厚道讓人心悅誠服。即使是有不同意見的同志,也為他的胸懷所感召。

  這部紀錄片,真實展示了劉華清堅守一生的老兵情懷。劉華清始終把自己視為一個兵、一個老兵。兵的情懷是根植於大地的崇高情懷。這個老兵,永遠要為祖國站崗放哨,保衛人民的幸福安寧;這個老兵,矢志不移追求國家強盛,傾注心血建設強大國防和軍隊;這個老兵,始終把自己視為普通一兵,始終關心基層官兵的成長進步。我軍為有這樣的老兵而驕傲。老兵雖會逐步凋零,但老兵情懷必將永生。

  《劉華清》文獻紀錄片給予人們的啟示是多方面的。我們感謝所有為這部力作付出辛勞的同志們。你們的努力,使我們獲得新的視角來真正認識劉華清,認識這個偉大的時代、偉大的黨、偉大的國家和偉大的軍隊。(作者系軍事科學院軍事戰略研究部原部長:趙丕)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劉華清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