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觀后感>依然愛麗絲觀后感

依然愛麗絲觀后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依然愛麗絲觀后感(一):我想念我

  引言

  在這學期的外國電影史課上,老師帶領我們觀看了許多也許並不出名,但卻有較深人生/人性含義的電影,單單是這一點便令我對電影有了不同的見解,以前總以為只有所謂的"大片",才能夠稱之為好電影,有時甚至忽略了電影本身的深刻內涵而專註於令人眼花繚亂的特效,但是在這一個學期的學習中,老師帶領我們從更專業的角度去分析評判一個作品的好壞,這令我受益匪淺,而在眾多電影中,最打動我的,仍是在第一課上老師所放映的《依然愛麗絲》,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並不知道這是一部獲獎影片,所以也並沒有抱有太多的期待,然而兩個小時后,我卻唏噓不已。

  劇情與賞析

  在此我願意分享幾個最打動我的鏡頭,時間順序已記不太清,希望我混亂的思緒不會影響對這部電影的理解。

  當女主角愛麗絲患上阿爾茨海默症后,她曾在家人都外出時,打開電腦,播放裡面在之前就已存好的短片,觀眾很快便得知,這是一段教導此時的愛麗絲如何安樂死的影片,裡面的步驟很簡單,只需幾步,也許愛麗絲便會永遠的消失在這個世界上,然而,就是這短短几分鐘的影片,愛麗絲反反覆復看了不下十遍,她已無法記住其中的步驟,這讓我感到震驚的同時,更感到了一種無力與深刻的悲哀,當我們丟掉了自己引以為傲的事業,家庭,甚至尊嚴,我們想最後為自己做一個了斷,卻發現,我們連自殺都做不到。也許這才是阿爾茨海默症最可怕的一面,你會逐漸迷失自我,忘掉自我。當藥片散落一地的時候,愛麗絲眼中是滿滿的心疼,她已經無法判斷和思考,連最後一點後路也沒有了。這一定不是她想要的結局,但是她已經沒有選擇的機會。

  第二個打動我的鏡頭,是在家庭聚餐時,愛麗絲想要記住家庭聚會的時間與地點,這時她的兩個女兒表現出了完全不同的態度,麗迪雅將愛麗絲記不住的單詞一個個拼給她聽,然而安娜卻表示有家人在不需要愛麗絲去記住這些東西。我想導演是聰明的,從這麼一個小小的情節便看出了阿爾茨海默症的病人在家中的狀態,也許大多數人的態度和安娜一樣,把照顧病人的責任平攤到大家身上,以家庭為單位的去照顧她。但是這真的是病人想要的么?資料顯示,很多阿爾茨海默症的患者,在後期十分痛苦的原因是源於自己的自卑,怕自己拖累家人,他們拼了命的想要獨立,卻被家人親手攔下,愛麗絲是一個多麼要強而堅強的女性,這一刻她將會有多孤獨?只有小女兒麗迪亞認認真真的告訴愛麗絲時間地點,順從愛麗絲的意願,讓她將計劃記錄下來。這是一種包容與愛,她相信着愛麗絲,並在一旁鼓勵她支持她。愛麗絲並不會真的記住這些時間和地點,但是只要這一刻,她做了,便是對她的一種滿足。

  感悟?

  阿爾茨海默症是可怕的,它的可怕不僅在於讓人失去記憶,失去自理能力,失去自我,更在於,喪失掉一種感知能力。這就是這種疾病的可怕之處,就像一次死亡,而且是真正意義上的死亡:徒有肉體,卻已失去意識。你只能對當下有反應,過了這一瞬,你就會忘記這一瞬。越到電影的末端,我們越能感受這種疾病的兇狠,它的殺人於無形,失憶是如何剝奪生命感和存在感,如何使你身心分離。人在面臨疾病時那種無力和脆弱,像被命運的牢籠囚縛的弱鳥,只能被重重纏縛,苟延殘喘,等待結局。試想,有一天,你最親愛最尊敬的人,那個從你牙牙學語的幾歲起就陪伴在你身邊的人,在未來的某一天,徹底的,遺忘了你。即使你站在她面前,即使你握着她的手,她仍然用平和的如死水一般的目光看着你,就像看着一個陌生人——不,那時的你已經是一個陌生人了,這種心痛,才是最可怕的。當我已經忘掉了我,這具身體里的究竟是誰呢?而如果我的意識已經不在這具身體里,那麼這具身體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呢?話至此我想到了最近剛剛看過的電影《超能查派》裡面的一段情節,查派為了讓自己活下去,想用神經傳感器將自己的意識數據化並傳送到另一具身體裡面,它的創造者對它說那是不可能的,查派擁有自己的意識,這和其他機器人是不同的,你無法將一個人的意識數據化,這個意識,才是"我",而當意識消失了,那麼所謂的"我"便也消失了。

  電影留了一個溫暖的尾巴,已經徹底喪失記憶和自理能力的Alice,在聽完女兒讀給她的故事後,還能辨認出"愛".這個場景在真實的世界里是不可能存在的,然而電影必然具有藝術性,必定是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這樣一個小小的改變,足以讓觀眾心中一緊,也許原本流轉在眼眶中的眼淚,現在便可以落下了。這個結尾不能說震撼,相對於電影進程中疾病的癥狀對於我們的打擊,這個結尾真的算不上是點睛之筆,然而它卻是溫暖的,讓人能夠在這樣的結局中慢慢放鬆下來,也能夠回憶到愛麗絲在與疾病鬥爭過程中所展現的堅強與尊嚴,從一個高智商的教授,到一個只能發出無意義低喃的老人,即使她已不再是她,但她仍可以從他人的語句中辨認出"LOVE".

  愛麗絲在失憶,其實我們也在失憶,不過我們失憶得慢些。年輕時走過的路、經歷的人、見過的風景、遇見的挫折、得到的收穫,年紀大一點就漸漸記憶模糊了,僅僅能記住一些片段,它們彷彿完全代表了當時的事件,很多細節已無法追憶。從這個層面說,我們的記憶是不太牢靠的,很多都在模稜兩可中,很多也許被我們後來粉飾了,我們也在過失憶的人生,不小心忘記的事、封存的人名、或故意忘記的痛苦、被掩蓋的往昔。愛麗絲走得快些,我們走得慢些,要到老朽之年才能遺忘,辛辛苦苦過了一生,想牢牢抓住很多東西,窮盡一生想要記住;可到了生命的末端,命運教我們從容放手、逐一忘記。這樣看來,人生就像一個循環,一次周而復始,一次開始和結尾的重合;它不是一條直行線,而更像彎曲的圓形,在生命的暮年,我們將與自己的初始重逢,結局將跟開端咬合。我們將毫無牽挂地來臨,也將兩手空空着離去。

  然而,我們依然是我們,這就已足夠。

  依然愛麗絲觀后感(二)

  其實我本人是比較喜歡這種類型的小品的,雖然沒有鴻篇巨製的恢弘氣勢,但在家長里短之間的故事也別有一番風韻。況且不客氣的說,大部分獨立文藝片,雖然在成片後有諸多瑕疵,卻往往因為這些不完美之處而特別能凸顯演員的演技。是好片還是爛片,很多時候就在演員的一顰一笑中了。

  這部影片也是如此,其實從影片的整體表現上來說,不能算是多麼的優秀。結構較為鬆散,部分情節比較刻意,而且對比摩爾來說,幾位配角的演技雖不算差,但明顯有點跟不上摩爾,會讓人有一種一群人陪着摩爾對戲的感覺。但我依舊被這本片感動,除了劇本本身的功勞,更多則是拜摩爾所賜。

  在獨立電影圈浸淫多年,摩爾的演技可以說是漸入化境,如果說前幾年提名的還會因為角色限制被貝寧壓過一頭,那這次摩爾在片中的發揮可以說是將多年的技藝融入了全片的血液。一部好的電影,應該是演員為影片服務,成為影片的一個註腳。但有時也會有例外,比如在這部電影中,所有的角色,甚至是這部片子,都讓我感覺是在為摩爾陪襯。摩爾就像是一個錘鍊多年手藝的老裁縫,將一絲絲細小的哀愁密密地縫進整部影片,綉出了一副長卷,讓人叫絕。

  相比起大起大落情緒激昂的影片,我反而更喜歡這種細水長流的文藝片。其實從角色上來說,Alice作為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在世界語言學領域更是教育奠基人之一的她可謂是事業愛情家庭都順風順水,在五十歲的黃金年齡罹患阿爾茨海默症可謂是晴天霹靂,她有足夠的理由來不滿、來憤懣、來尖叫、來狂躁,但她選擇了更理智的平靜對待,其實從演技上來說,這就是第一重考驗。不過對於摩爾來說,這已經算是小菜一碟。讓人叫絕的是在Alice逐漸喪失記憶后的情節,不管是她認不出自己的女兒Lydia,還是妄圖自殺卻因為病症加重而失敗,再到逐漸忘記所有事情后的茫然,摩爾都把握得十分精準。其實這些片段的尺度很難掌握,輕一分會讓人感覺是在裝傻,重一分會讓人以為女主是個白痴。那種話到嘴邊想不出詞語的焦慮和記憶喪失后認錯人的些許尷尬,都被摩爾演繹得十分精準。

  我無意在這裡討論阿爾茨海默症給Alice生活和家庭帶來的影響。推己及人,如果是我的家人,也許我也會像John一樣在日復一日的照料中逐漸喪失耐心;如果我是Alice,也許我也會更希望自己是得了癌症,乃至走上自殺的這條路——至少,能讓我有尊嚴的死去。只有當事情真正的發生在我們身上了,我們才會深切感受到變化所帶來的陣痛。影片對Alice患病後家人的情緒變化稍着筆墨,有意識的將影片主題升華到一定的社會問題討論中去,但畢竟受限於劇本和導演的功力,最終影片還只是歸於簡單的家庭情感交流,實在是有些遺憾。

  影片名為,扣住了Alice患病前後的生活及情感變化,她努力在日益加重的病情中保持住最初的自己。而摩爾,也為我們呈上了從影后的又一份展現個人演技的佳作。對於我來說,當摩爾出現在熒幕上時,她已經不是在扮演愛麗絲,她已經成為了愛麗絲。



依然愛麗絲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