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的生動體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建立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之上,包含着令人折服的深刻哲理。黨中央強調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全面理解和正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哲學基礎,從而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對於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自覺地用以指導各項工作,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第一,科學的發展觀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發展是硬道理,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在於發展。中國共產黨歷來十分重視發展問題。20世紀50年代,毛澤東同志就提出了社會主義建設要實行統籌兼顧的原則。在改革開放時期,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根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制定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和一系列方針政策。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則提出了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等一系列重大關係和政策。進入新世紀新階段,面對新形勢和新任務,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順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偉大實踐的要求,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強調全黨要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切實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科學發展觀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基礎,緊密結合中國實際,揭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反映了我們黨對發展問題的新認識。首先,科學發展觀是建立在歷史唯物主義基礎之上的。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和發展的決定力量。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科學的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醫療保障條件;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逐步健全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從經濟制度上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全面發展所需的物質條件;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建設,為人民平等享有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提供製度保障。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強調為最廣大人民的利益謀發展,依靠最廣大人民的力量謀發展,充分體現了這一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其次,科學發展觀也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辯證唯物主義關於用全面的、聯繫的、發展的觀點及兩點論與重點論觀察問題的基本觀點,在科學發展觀中得到了充分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用聯繫的而不是孤立、發展的而不是靜止的觀點看問題,強調要理順發展中各方面的關係,把全面發展與可持續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把當前發展與長遠發展結合起來,既要把全國發展作為一個大的系統工程,實行全國一盤棋立足全局,統籌兼顧,又要把地方、部門和產業的發展作為全國發展系統工程的子系統。科學發展觀要求用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觀點看問題,強調全面的各方面協調發展才是真正的發展,堅持全面發展,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現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科學發展觀要求用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結合的觀點來觀察和解決發展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對發展中的各種矛盾,要抓住主要矛盾,同時也要學會“彈鋼琴”,注意解決次要矛盾。全面、協調、可持續三者是互相聯繫、相輔相成的。全面發展為可持續發展創造了條件,可持續發展為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協調發展體現在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之中。所以說,科學的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生動體現。第二,緊緊抓住發展第一要務開展工作。發展是硬道理,我們黨能不能解決好發展問題,直接關係人心向背、事業興衰。科學發展觀要求用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觀點看問題。實現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以下幾個關係。一是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在改革的進程中,人民內部矛盾明顯增多,如果把握不準,處置不當,就有可能危害安定團結的大局。因此,要善於統觀全局,精心謀划,把維護和滿足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各項工作的重要結合點,從整體上把握改革發展穩定的辯證關係,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人們可承受的能力有機結合起來,使三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二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關係。發展是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的過程,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發展的過程。樹立新的科學的發展觀,必須始終堅持三個文明建設的共同推進、協調發展。三是政府與市場和社會的關係。樹立新的科學的發展觀,必須合理劃分政府和市場各自作用的範圍,轉變政府職能。當前經濟社會的一些突出矛盾和主要問題,都越來越迫切要求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全面履行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方面的職能。政府轉型對於樹立新的科學的發展觀,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現代化國家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四是全局與局部、當前與長遠、一部分與另一部分等各方面的利益關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各種關係,主要的和根本的是利益關係。各種矛盾、問題也無不是因利益關係引起和導致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的“五個統籌”,既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也是新的科學的發展觀的重要內涵。各級領導幹部要胸懷全局,在研究和部署經濟工作時,自覺地以新的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的辯證關係,堅決防止和糾正單純追求經濟增長的傾向和問題,絕不能以犧牲環境和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一地的發展。第三,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科學的發展觀引導着正確的政績觀,正確的政績觀實踐着科學的發展觀,在發展觀上出現盲區,往往會在政績觀上陷入誤區,缺乏正確的政績觀,往往會在實踐中偏離科學的發展觀。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核心解決這樣幾個問題:什麼是政績?怎樣樹政績?為誰樹政績?我們共產黨員的政績,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實績,是為黨和人民踏實工作的實績,是經得起群眾、實踐和歷史檢驗的實績。說到底,是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穩人心的好事、實事,就是解決群眾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樹政績的根本途徑是重實幹、求實效。工作中,做好三點:一是樹立正確的權力觀。作為領導幹部,手中都掌握着一定的權力,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越大,職位越高,責任也就越大。要把工作的着力點放在研究解決改革發展穩定中的重大問題上,放在研究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迫切問題上,放在研究解決黨的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上,自覺地以是否符合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來檢驗自已的工作。二是腳踏實地地工作。發揚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牢記奮鬥目標,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艱苦奮鬥、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用好的作風選出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業績。三是按客觀規律辦事。看問題、做工作都尊重客觀實際,正確認識和把握具體工作規律,從而指導自己的實踐活動。制定一項政策,推動一項改革,充分論證它的可行性,充分考慮社會影響,充分估計社會可承受的程度;啟動一個工程,上馬一個項目,審慎考察其市場前景、資金來源、技術條件,全面分析人才狀況、管理能力,客觀分析對目前和今後經濟、社會以及資金、環境所可能帶來的影響。決不搞盲目攀比,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益的做法,不搞花架子、形式主義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否則,不是為民造福,而是添亂子,不是政績,而是包袱。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正確政績觀,使發展澤被當代、蔭及子孫,使政績輝煌實在、造福百姓,是時代的迫切呼喚,是人民的殷切期盼,是每一個共產黨人肩負的責任,在今後工作中,將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的力度、貫徹的力度。緊密聯繫自身工作實際,將科學發展觀與正確政績觀落實到各項工作中去,努力實踐“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一本質要求,不斷實現新發展,開創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