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有效教學與成功德育讀後感

有效教學與成功德育讀後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有效教學與成功德育讀後感(一)

  本書是關於研究"有效教學與成功德育"的專着,全書共分為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主要是着重從理論的前瞻性宏觀引領層面上,分別闡釋了教學與德育相割離的現狀,教學與德育相融合的客觀依據,有效教學與成功德育的關係,有效教學與成功德育的操作原則,教師德育素養的提高等五個方面;第二部分主要是結合各學科教師的全程教學,在備課、上課、評課、輔導、命題等多種教學行為中如何具體有效地落實德育,通過理論結合教學實例的深入剖析,為廣大一線教師提供了眾多鮮活的、富有實效性的和可操作性的學科教學中德育的方法和技巧;第三部分,名優學科德育教學實錄展示,主要介紹了吉林省部分中小學教師對有效教學與成功德育的實踐探索。讀了這本書,讓我對有效教學有了深刻的體會,下面就簡單談談自己的感受。

  凡是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結果的教學活動都可稱之為有效教學。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我思考着,教學是有計劃、有目的的活動,沒有預設就沒有教學,只有生成沒有預設的課堂教學實質上就是放棄教學的責任,那麼,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問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方法。但加個問號不等於提出一個問題,這樣提出的問題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沒有什麼價值。

  提問是一個很微妙的教學技藝。在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發生了重大轉變,由以往的"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發展為今天的"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更多地強調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課堂提問實際上是實現師生交往互動、溝通交流、理解與對話的重要手段,也是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功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徑。正如書中所說:"有效提問,意味着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回應或回答,且這種回應或回答能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

  在"有效指導"中的有效"提問"與"傾聽"一節中,看到這樣一段話:"有效教學基本狀態是對話式的、互動式的。而教學是否出現和維持某種對話式的、互動式的狀態,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夠有效地‘提問’。"我想起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是啊,教師高質量的提問,能夠開啟學生心智,促進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堂提問在我們每天的教學中是大量的,可以說是貫穿在整個課堂中的,可見,提問在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課堂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提問。讀完本書,我對有效教學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有效教學是一種理念,同時也是一種教學實踐活動。書中對"什麼樣的提問是有效的"給出了建議:一是使問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二是使問題保持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做到提問要精心設計,要緊扣教學目標,依據教學內容的重點,抓住知識的關鍵,注重提問的質量和效率,達到以"精問"促"深思",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同時在設計課堂提問時還要注意難易適度,把握好分寸,善於尋找學生的"已知區"與"最近發展區"的結合,即在知識的"增長點"上布設懸念,使學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其次,提問還要有層次性,問題之間要有內在聯繫,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層層推進,步步深入,讓學生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思維隨之逐步提高;此外,我們還應盡量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空間,運用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激發、指導學生對學生提問,學生對教師發問等提問的多元模式,這些都是符合學生學習需要的。

  理念是靈魂。讓我們多讀書、多學習,掌握新課程的教育理念,並在其指導下積極開展有效教學實踐,糾正誤區,優化課堂提問,增強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更加關注學生,關注教學中"人的問題",最終促進教育成效。

  有效教學與成功德育讀後感(二)

  讀了《有效教學與成功德育》一書,從這書中我領悟了一些道理,現在談一點自己的一點感受:

  凡是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結果的教學活動都可稱之為有效教學。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我思考着,教學是有計劃、有目的的活動,沒有預設就沒有教學,只有生成沒有預設的課堂教學實質上就是放棄教學的責任,那麼,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問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方法。但加個問號不等於提出一個問題,這樣提出的問題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沒有什麼價值。

  的確,提問是一個很微妙的教學技藝。在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發生了重大轉變,由以往的"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發展為今天的"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更多地強調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課堂提問實際上是實現師生交往互動、溝通交流、理解與對話的重要手段,也是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功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徑。正如書中所說:"有效提問,意味着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回應或回答,且這種回應或回答能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

  在"有效指導"中的有效"提問"與"傾聽"一節中,看到這樣一段話:"有效教學基本狀態是對話式的、互動式的。而教學是否出現和維持某種對話式的、互動式的狀態,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夠有效地‘提問’。"我想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是啊,教師高質量的提問,能夠開啟學生心智,促進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堂提問在我們每天的教學中是大量的,可以說是貫穿在整個課堂中的,可見,提問在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課堂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提問。

  讀完本書,我對有效教學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有效教學是一種理念,同時也是一種教學實踐活動。書中對"什麼樣的提問是有效的"給出了建議:一是使問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二是使問題保持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做到提問要精心設計,要緊扣教學目標,依據教學內容的重點,抓住知識的關鍵,注重提問的質量和效率,達到以"精問"促"深思",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同時在設計課堂提問時還要注意難易適度,把握好分寸,善於尋找學生的"已知區"與"最近發展區"的結合,即在知識的"增長點"上布設懸念,使學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其次,提問還要有層次性,問題之間要有內在聯繫,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層層推進,步步深入,讓學生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思維隨之逐步提高;此外,我們還應盡量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空間,運用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激發、指導學生對學生提問,學生對教師發問等提問的多元模式,這些都是符合學生學習需要的。

  理念是靈魂。讓我們多讀書、多學習,掌握新課程的教育理念,並在其指導下積極開展有效教學實踐,糾正誤區,優化課堂提問,增強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更加關注學生,關注教學中"人的問題",最終促進教育成效。

  有效教學與成功德育讀後感(三)

  有效教學的核心問題是教學的效益,即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還是無效?關於"有效教學",我們有必要先來了解"有效"與"教學"兩個概念的本來含義。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所謂"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它的邏輯必要條件有三個方面:一是引起學生學習的意向,即教師首先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是在學生"想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的;二是指明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所學的內容,即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到什麼程度以及學什麼,學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學什麼或學到什麼程度,才會有意識地主動參與;三是採用易於學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學語言有自己的獨特性——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因此,需要藉助一些技巧,如重複、深入淺出、抑揚頓挫等。如果教師在講課時不具備這些條件,那麼即使教師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教學。

  有效教學旨在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是一種現代教學理念。具體說來,有效教學的理念主要包含五方面的內容。

  第一、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要求教師樹立"對象意識"與"全人概念",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同時,學生的發展是全人的發展,並不局限於某一方面或某一學科的發展。

  第二、有效教學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跟着感覺走,也不能把"效益"簡單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教學效益取決於對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綜合考慮的結果。

  第三、有效教學更多地關注可測性或量化。有效教學既要反對拒絕量化,又要反對過於量化。比如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教師應當從以下方面來完善語文測試:首先,注重語感訓練,語文知識的查考儘可能地結合語境來進行;其次,整體測試與局部測試相結合,加強整體測試;再次,單項性評價與綜合性評價相結合,加強綜合性評價;第四,注重主觀式評價與客觀式評價相結合,重視主觀式評價;最後,努力加強對語言文化積累的考核。

  第四、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反思意識",要求每一位教師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持續地追問自己"什麼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學有效嗎?""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有效教學所追求的價值是什麼?"

  第五、確立有效教學是一套策略。所謂"策略",就是指教師為實現教學目標或教學意圖而採用的一系列具體的問題解決行為方式,有效教學需要教師掌握有關的策略性的知識,以便於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作出決策,並不需要教師掌握每一項技能。

  按照教學流程,現就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策略作出具體分析。

  一、教師角色定位策略

  誇美紐斯說:"……假如沒有一個學生違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學習任何學科,我們就不會有發生厭惡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一個人都會順着他的自然的傾向去發展。"

  教師必須銘記"學校為兒童存在,不是兒童為學校存在",教師應該視學生為上帝,以服務者的角色去開展自己的工作。

  二、目標陳述策略

  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就是教師陳述自己的教學目標。目標陳述策略具體包括:目標陳述要層級化,目標的層級化是一個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課堂教學目標應該是學生的學習目標;要用學生的語言描述教學目標,使教師的教學目標真正轉換為學生的學習目標;教學目標要任務化和問題化。

  三、教學組織策略

  一名好的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組織策略,只有良好的組織才能夠使教學事半功倍。

  首先,引發學生學習動機,培育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之母,興趣是任何教學的出發點。教學組織的首要任務就是把學生零散的好奇心轉變為學習興趣和態度。從內在機制上說,學生努力學習,不斷持續學習,學習沒有阻力和阻斷,興趣使學生的慾望和衝動理性化,成為專註的學習態度。

  其次,促進教學過程相互作用。相互作用主要指的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營造活躍而輕鬆的課堂教學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自由度。人的創造性和學習效果只有在一種較為自由的狀態中才能發生。師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同時能夠改變教師"滿堂灌"而學生"靜聽"的教學狀態,學生能夠在一種充滿師生相互作用的活力和張力進行學習,其學習慾望與衝動被充分調動起來。

  最後,藉助學生原有的經驗建構知識,使學生獲得意義。教學組織的第三大任務就是實現有意義學習。這就要求學習必須使學生的原有認知結構對新知識觀念進行同化,使新舊知識建立聯繫,並在新知識之間也建立有意義的聯繫,最終實現把學生的自然力轉換成為專家式的能力,使學生在建構知識中獲得意義。要實現有效教學,教師必須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直接經驗的背景以及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的狀況,然後通過教學的設計和資源的提供,使學生能夠藉助其原有的知識和經驗進行學習,其中尤為重要的是學生的思維、經驗和體驗的相互作用,要使學生從做中學,實現知行合一。

  四、課堂情境設計策略

  學生全面、和諧、充分的發展,有賴於學校各方面的條件,有賴於教師教學組織中創設的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從某種意義上講,課程與教學就是學生髮展的生態化情景系統。

  首先,通過情境的創設,建立師生之間的反思性教學。課堂教學情境的內涵就是指人與人關係的情境。什麼樣的人際關係狀態才有利於教學效果呢?建立反思性教學關係是關鍵。在這種關係中,教師不要求學生接受教師的權威,相反,教師要求學生延緩對這種權威的不信任,與教師共同參與探究學生正在體驗的一切。

  在這一過程中,師生之間存在對話,學生是教師強有力的質疑者和反抗者。教學是一種師生之間的溝通。教師和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情感、觀念與理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實現教學相長。

  其次,創設追求審美與精神的教學情境。如果說反思性師生關係的建立是以人境創設帶動教境和學境的話,那麼,追求審美和精神的教學情境則是教學的藝境和神境。

  從藝境上講,就是追求教學之美,也就是從情感的投入切入到一種美學的境界,使教學在學生美的享受中獲得超出一般的效果。而教學的神境是指教師在忘我的教學狀態中使教學出神入化,且如杜威所言:"將我們浸透在學科中,投入進去,壓倒我們,湮沒之瞬間,清醒過來,運用理性進行反思,達成美學激情與經驗反思的交融,是具哲學意蘊的最閃光處。"這是藉助理性實現人境、藝境和神境的交融。



有效教學與成功德育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