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愛永純讀後感

愛永純讀後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愛永純讀後感(一)

  《愛,永純》這本書並不是輕鬆的愛之書,這是央視《新聞聯播》主播郎永淳與病中妻子吳萍共同講述愛與堅守的故事,講述人生中的一場未知的旅行。

  如沒讀過這本書,誰也不會相信才華橫溢的"國臉"背後,竟暗藏着一段波濤洶湧般的感人故事:早在2010年廣州亞運會時,他的妻子吳萍罹患乳腺癌,並且後期還出現了癌細胞轉移的嚴重情況,經過兩次化療后病情才得到好轉。不難想像,這個事實對於這對風華正茂、事業處於上升期的夫妻來說,該是多麼沉重的打擊。可貴的是,他們能迅速調整自己的心態,在攜手並肩走出命運的低谷后,隨即做出了大膽的決定——讓吳萍去美國休養,已經考上北京知名中學的兒子留學美國,陪伴媽媽。該書便是吳萍去美國休養后,夫妻雙方分別以各自的視角,於中美兩地寫下的關於家庭、人生以及教育等的心情感悟,讀來感人至深,催人淚下。

  全書分為《圓缺》《相識》《相攜》《相守》四個部分。《圓缺》里,郎永淳寫了自己最初得知妻子罹患乳腺癌後由痛苦、沮喪而又坦然面對的心理過程,吳萍則寫了自己與乳腺癌頑強抗爭的艱難經過,並坦言相告自己之所以要寫這份化療日記的初衷:"如果我不告訴你我曾是多麼的害怕,你就不會知道健康是多麼的值得珍惜;如果我不告訴你我曾是多麼的脆弱,你就不會知道疾病是多麼的令人討厭……"在《相識》部分,兩人用情感真摯的文字和一張張青春洋溢的照片,深情演繹了從相識到相戀再到相伴的甜蜜過程;在《相攜》一章里,吳萍為大家詳細講述了在美國休養和陪伴兒子於康州讀書的新奇經歷,並由衷地道出了中美在文化教育、社會制度以及生活環境等方面的巨大差異。《相守》部分則重點寫了在得知檢查結果一切正常后,夫妻二人喜極而泣、相擁相守的動人場景。

  書中我覺得《相攜》部分給人的感觸最深。其中由吳萍創作的11篇文章里,能深刻體會到一位遠赴異國他鄉的陪讀媽媽雖然孤獨卻無比驕傲的幸福心理。如,她豐富細膩的筆觸,讓我們理解了她之所以帶孩子到美國留學的初衷:"‘師以長技以制夷’,我們培養自己的孩子,並不是為自己,是為社會,也是為國家。"中國學子心中的那份失落讓我們感同身受:"美國是好,但它不是我們的……赤子之心是在痛苦中煉出來的,還是要中國好才是真的好。"尤其是中美兩國在教育方面存在的差異,使得我們不得不更加冷靜地審視我們的教育現狀,以科學應對更富挑戰的未來。

  如果沒有大病的降臨,這個三口之家該是何等的幸福;經歷了癌症的折磨,書中的主人公們會更加珍惜當下的幸福,更深一層領悟生命的真諦:郎永淳會依然愛着妻子的聰明、美麗、善良與堅毅,吳萍還會親切地稱自己的夫君為"郎老師"、"郎童鞋"、"郎中"……

  "人生真正的圓滿,不是平淡的幸福,而是勇敢地面對所有的不幸。"

  (集團黨工部 康元晶)

  愛永純讀後感(二)

  一本讓人流淚的書

  似乎還沒有哪本書,讓我在讀的過程中不由得落淚,然而,近期剛剛看過的《愛,永純》卻讓我好幾次都不由己地落下淚來。

  《愛,永純》是由央視《新聞30 分》主播郎永淳與其妻子吳萍合著的一本書。書中分四個章節,記述了他們一家溫馨感人的故事:一家人走過的風風雨雨,經歷的坎坎坷坷,感受的恩恩愛愛。其中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故弄玄虛的吆喝,沒有嘩眾取寵的誇大,全文採用平實的敘述口吻,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記錄下來,猶如一幅寫實的素描,真實地的再現了自己的經歷,給人呈現出一種全景式的回放,讓人獲得真實的體驗,產生深切的感悟,達到情感的共鳴。

  《愛,永純》,書的名字很吸引人;待了解了全書的內容,更能感受到它的貼切。從狹義上講,是以妻子的口吻,藉以諧音,表達對郎永淳的愛意;從廣義上講,指的是他們一家三口人之間,愛的深沉,純美;再擴展開來,還指親人之間、朋友之間,甚至身處異國的生活中的美國人與他們之間相互的愛,永遠純美。所以說,這是一本歌頌人間大愛的真情之作。

  書的封面,溫馨美好:一家三口那如花的面容,如春日暖陽,瞬間驅散人間的陰霾,點燃心靈的火種,綻放生命的激情。他們相挽的手,緊擁的肩,凝神的眼,傳遞着對生活的熱愛,對彼此的惺惺相惜。這樣的熱愛生活、陽光明媚的一家三口,他們凝聚在一起的愛的力量,足以讓任何邪惡望而生畏,逃之夭夭。很為書中最後複查的結果中"一切正常"四個字叫好,但願這樣的好,能夠持續,吳萍的生命之樹,猶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葉老曾說過,文章,真正打動人心的是自己的真情實感。本書正是因為這樣的緣由,才走進了人的心裡。書的第一部分《圓缺》,開頭的幾篇文字是郎永淳寫的,憶述了他在意外得知妻子患了乳腺癌之後貌似平靜、內心波瀾的故作鎮靜,勇於擔當。其中有幾處文字讓我不由得淚水滑落:為愛人之間的心心相印,為疾病面前的渺小無助,為生命的詭譎無常,更為人在死亡面前的大徹大悟而感慨。

  尤其是看到吳萍做完最後一期化療后,買了三件T 恤,戴上假髮,嚷着要與丈夫、兒子一起照全家福時,不由得心酸。是啊,平平常常的一張全家福,在我們慣常的家庭中,是再平常不過的一件事了。那一定是在某個特定的場合、某個喜慶的時刻,某個別樣的氛圍中,浸潤着油然的喜悅而產生的。然而,對於也許即將離世、或許再沒有多少時日的人來說,卻是那樣的珍貴,那樣的渴求,那樣的迷戀。那是一種別有深意的舉措,是想留給親人的思念,留給世人的懷想。是對生的眷戀,死的無奈、惋惜與痛楚。怎能不令人心靈傷感、淚水滑落?

  一本書中曾寫道,人生應該常去的三個地方,其中之一,就是醫院的火葬場。到那兒,我們就能夠感受到生命的全部意義,生命中最重要的需求是什麼,就會徹悟,在生命面前,一切神馬都是浮雲。

  文中的好多處文字,讓我們再次看到了這樣的忠告,很有感觸——

  "過完新年,別人都上班了,而我卻要住院,進行化療。看着熙來攘往的人們,你會想到,那是多麼幸福。你再不會計較你的職稱比他低,拿的工資比他少,你的名譽沒有他高……"你的一切,在生命面前,都不值一提。正像人們常說的那樣,萬里長城今還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人生就是一次旅行,每天睜開眼與太陽再見,打點好愉悅的心情,背起快樂的行囊,告別心愛的親人,踏着輕盈的腳步出發,用心收集生命旅途的點點滴滴,千萬不要忘了欣賞沿途的風景,不要讓心智被無謂的貪念所蠱惑,失去了本來應該有的樂趣。

  吳萍與病友的對話,也別有深意。有病友問,你幸福嗎。我回答,很幸福,生病以後,幸福感更強。他說,我也是。可是為什麼我身邊有些健康的人每天卻老是怨怨艾艾,感覺不到幸福呢?我答,他們太忙了,奔跑在奮鬥的路上,沒有時間停下來感受幸福,有時,甚至路過幸福而不自知。 真是樸實而又深刻。人人都懂的道理,可是,我們卻常常會不經意地顛覆。沒有時間去發現幸福、抓住幸福、感受幸福。我們生活的意義不就是快樂享受每一天,獨善其身,造福他人嗎。那麼,要想更多更好地服務他人,自己健康的體魄,就是首要的條件,因而,要把健康提到生命的高度上來經營,擁有,不要等健康沒有了,疾病來襲了,才會如夢初醒。

  "……抱緊她,緊緊抱着,不放手……"郎永淳在得知妻子患癌之後的一個看似尋常的擁抱,在這個特殊的時刻,顯得那樣不同尋常。這一擁抱,飽含着多少無奈,多少不舍,多少鼓勵,多少暗示,多少情深意長,多少愛的表白!忙碌生活的我們,可否回想一下,你上次給他(她)的擁抱是在什麼時候?愛要及時,回饋要趁早。正如書的封面所言:沒有什麼是天長地久,除了愛;愛過了,就是永恆。這是愛的誓言,是用生命體驗得出的真理。

  這樣的例子讓人心痛。惟願我們這些有幸以她為鏡的人,能夠照出自己的貪念,找回迷失的心志,擦亮蒙蔽的雙眼,找到前行的方向。儘可能不給人生留下任何遺憾!

  珍愛自己,珍愛身邊人。從現在做起。



愛永純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