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子讀後感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鏡子》一直是我最喜歡的科幻小說之一,小說講述了一個物理學取得大突破的時代,人們發現量子效應只是物質更深層規律擾動的影子,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被確定性和唯一性取代,換句話說,當宇宙發生大爆炸的一瞬間,往後的一切都將註定。
主人公是一名生活在內地城市鄭州的軟件工程師,他率先利用超級計算機開發了宇宙演化模擬軟件,即創立一個大爆炸奇點的模型,使其在計算機中開始演化。他誤打誤撞地產生了我們生活的宇宙,創造了一個“現實鏡像”的模型,由此能夠看到地球上過去發生的任何事件,同時能夠看到遙遠的未來。由於對本地腐敗現象的深惡痛絕,他本來希望鏡像技術能夠用於司法領域,但他震驚地發現,在遙遠的未來,人類文明消亡了,正是鏡像技術在人類社會的應用導致了消亡的發生。
他發現,雖然鏡像技術一開始僅用於司法領域,但其影響已開始滲入社會的各個角落,一切人類社會的黑暗和骯髒的事物都暴露在鏡像的強光之下,罪惡無處可逃。鏡像技術毀滅了人類文明的一切罪惡和一切不道德的東西,使人性如一汪清水般純潔。由於沒有可描寫和表現的,人類文學首先消失了,接着整個藝術領域都陷入停滯,而以藝術為發展動力的科學領域也因此停滯。隨着地球自然資源的耗盡,人類工業文明開始衰退。
社會的活力,其實是以種種偏離道德主線的慾望和衝動為基礎的,正是在對舊道德的不斷挑戰的過程中,產生了新道德,也就生成了社會進一步發展的動力。一個在道德上永不出錯的社會,其實是一個死了的社會,因為它的每個社會成員都精確地按照其道德標準行事,即使道德倫理不再符合文明進一步發展的要求,也無力去推翻它。
水清無魚的道理,其實適用於社會的許多問題。在地球35億年的生命進化史中,正是DNA的錯誤進化了生命,推動了文明的進程。設想,如果DNA永遠精確地複製和遺傳,那森林古猿永遠無法直立行走,現在的的地球可能仍是單細胞生物的天下!
現在的社會仍然有許多錯誤,但不應當建立強制性的監視與監督機制來維護規避社會問題,而扼殺社會成員的思想自由。我們應當以珍視的眼光看待錯誤,在改正錯誤的同時不斷發展完善自身。
鏡子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