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柔石為奴隸的母親讀後感

柔石為奴隸的母親讀後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柔石為奴隸的母親讀後感

  張群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每一個被束縛的奴隸都可以憑藉他自己的手掙脫他的鎖鏈。”有形的鎖鏈容易被打開,可是無形的枷鎖一旦將你捆住,你便會深陷自己所構造的囹圄之中,感覺到的是一種壓迫,一種被奴隸的痛苦,卻無法掙脫。

  黑暗的社會,慘淡的人生

  在讀完柔石的《為奴隸的母親》的時候,內心始終被小說中悲劇式的人物和悲劇式的結局所牽動,讓我在感覺到悲痛傷感的時候,也有一種悲憫、嘆息的感覺,讓我不由得慨嘆當時那種腐朽沒落而又殘酷黑暗的社會扼殺了多少人的希望,造成了多少人的悲哀。

  在小說的開頭,曾經提到過春寶娘的丈夫皮販子。他勤勞樸實,每天除去做自己的皮貨生意,還在空閑的時候做一些農活,並且做得十分賣力,“假如有五個人同在一個水田內,他們一定叫他站在第一個做標準”。然而當時黑暗的社會總是殘酷的,辛勤的勞動卻沒有使他有多少財富的積累,境遇反而一天天變壞。後來,他逐漸因貧窮而變得墮落,變得兇狠,變得殘暴。迫於生存,他竟然親手用開水燙死了自己剛剛生下不久的女兒。最後甚至被逼無奈,將自己的妻子——春寶娘,用一百元典當了出去。作為一個原本老實本分的農民,他勤勤懇懇地做事,卻依然使自己的境遇逐漸困頓下去,而與此相對比的是秀才家,他們這些人每日呆在家中,卻依然有萬貫家財。在這樣一種社會背景下,生活在其中的人有如此截然不同的不公正待遇,是造成這一故事悲劇的根源,也是春寶媽被“奴隸”的根源。

  回眸中國幾千年來的封建歷史,女性的地位一直比較地下,作為“夫權”社會下男性的附庸品,女性甚至被當做一個物品,一種可以買賣的物件,一件只為傳宗接代的工具。就像小說中的春寶娘,她沒有獨立和自由,作為一個奴隸在皮販子和秀才間來回買賣。或許,他們對她也有過愛,可是這種愛更多的是一種佔有,把她所做的一切(包括傳宗接代)都看做是一種理所當然。對於當時這樣的一種封建社會不由得讓我想到了魯迅先生曾經在他的第一本白話小說《狂人日記》里提到的那樣:“我翻開歷史一查…每一頁都寫着‘仁義道德’…仔細看了半夜…滿本都寫着兩個字‘吃人’。”

  正如有人曾經說過的那樣,母親一旦失去了母愛的權利,母愛便成為造成母親靈魂創傷的直接因素,而這種因素的產生,歸根結底在於造成她奴隸地位的那個不合理的社會制度。春寶娘如同這個社會制度的不幸犧牲品,她的心逐漸在這種環境下被羈絆、被鎖住。

  不幸的命運,不爭的性格

  如果說當時那種黑暗的社會就猶如一塊沉重的幕布籠罩在整個中國上空,但至少我們還有雙手可以讓我們一起掀起這塊幕布,去追尋光明。但可悲的是,有些人沉浸於黑暗中太久了,卻反而失去了追尋光明的能力。或許世界上最悲哀便是有些原本可以做到的事,卻沒有做到;原本可以讓自己自救的行為卻沒有讓自己得到救贖。

  主人公悲劇式的命運說明麻木、自小的綱常理論已經使他們在潛意識裡被物化了。如果一個人自己甘願被無形的枷鎖束縛,甘願將自己關閉在一個自我構建的牢獄中,那麼他自己只能成為一個可悲的奴隸。小說中的母親善良、溫順,可是卻缺乏一種敢於抗爭的精神。當她被自己的丈夫看作一件物品,看作一個奴隸,把她賣給秀才家時,儘管她內心痛苦、不願,可是她只是默默地、發痴似地,帶着顫音小心翼翼地問了幾句,就對丈夫的要求順從了,卻沒有一句反抗的話。甚至當她生下的第二個孩子因為是女嬰,被丈夫用熱水活活燙死,她也不敢有多少怨言,只是“剜了心一般地昏過去了”。

  也許,我們會說是春寶娘太善良了,然而這善良的背後,是一種甘願忍受痛苦的心酸,是一種甘願屈從於當時封建制度的妥協。可是我不禁在想,她為什麼不去大膽地衝破這一切,為自己的權力去進行一次抗爭,卻甘願做一個心靈被束縛的奴隸呢?

  這是一個被中國傳統封建觀念和自身思想所束縛的母親,她就像一個身上背負者沉重鎖鏈的奴隸,終將在勞苦中耗盡自己的心力,默默地死去。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應當積極地走出內心中的那個囹圄,勇敢地去追尋自由與獨立的天堂,就像羅曼?羅蘭說過的那樣:“多快樂呵,獨立不羈,完全自主!多快樂呵,擺脫了他人的束縛,擺脫了往事的糾纏,擺脫所愛所憎的面目的騷擾!多快樂呵,生活而不為生活所俘虜,做着自己的主人!”



柔石為奴隸的母親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母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