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小小說>舊聞舊事>驕橫日軍葬身叢林

驕橫日軍葬身叢林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1944年2月11日,地處亞洲東南部的印緬交界地區,悄然迎來一個血色的清晨。

  日本駐緬甸方面軍正式啟動“烏”號作戰方案,目標是印緬邊境重鎮英帕爾——英軍重要的軍事和後勤補給基地。

  重兵團輕裝遠襲

  擔任進攻任務的日本第15軍,下轄第15師團、第31師團和第33師團,編製員額充足,武器裝備完善,戰鬥力較強。昔日的緬甸戰役中,英國人曾節節敗退、不堪一擊,原本驕橫的日本人,對英軍愈發輕視。

  此次作戰,日軍指揮官牟田口廉也中將認為,憑着3個師團的兵力,只要三周時間的輕裝奇襲,可在短期內攻佔英帕爾。至於後勤保障,因為很容易獲勝,他認為,攜帶三周的補給物資,已經綽綽有餘。結果,這樣的後勤保障計劃,也未落實到位。

  日軍主力部隊出擊時,僅攜帶一兩周的口糧和不超過兩個基數的彈藥,還有兩萬餘匹馬、牛和象等。他們計劃用這些牲畜馱運物資,併兼作食用,估計可支持一個月。至於爾後的補給,日本人的美夢是,等着攻下英帕爾,享用英國人堆積如山的物資。

  3月8日,牟田口廉也率領10萬日軍渡過欽敦江,拉開英帕爾之役的序幕。

  此時,英國東南亞軍總司令蒙巴頓,親臨英軍前線的第14集團軍司令部,並作出決定:主動將欽敦江沿岸的防禦部隊,撤至英帕爾附近高地。這一步棋看似簡單,卻非常奏效:一來可以增強防禦力量,頂住日軍進攻的三板斧;二來可以誘敵深入,關門打狗,使日軍越來越遠離後方基地。英軍憑藉空中優勢,摧毀日軍的後勤補給線。

  戰後,日本防衛廳戰史專家們不得不承認:蒙巴頓的這一決定,正中日軍要害。

  驕橫的日軍將領把十萬大軍的後勤補給,懸於作戰預想勝利的空中樓閣,註定是一場悲劇。

  受阻擊露出軟肋

  渡過欽敦江,日軍的初期進展比較順利。短短20天,第33師團攻勢凌厲,一口氣打到距英帕爾西南約二十公里的比辛布爾地區,堵住英帕爾的南大門;第15師團封鎖住英帕爾的北部通道,對英帕爾形成南北合圍之勢;向科希馬進攻的第31師團攻至目的地外圍,局勢十分有利。

  4月上旬,牟田口廉也以第33師團為主攻部隊,劍鋒直指英帕爾。4月10日,日軍攻佔英帕爾東南面的伯萊爾公路上的謝阿姆山口,離目標越來越近。這時候,日軍的好運氣似乎到了頭。

  日軍通往英帕爾的必經之地伯萊爾,屬於山嶽叢林地,地勢起伏,深谷交錯,易守不易攻。英軍駐有三個旅的人馬,他們構築一系列切斷公路的大小工事,分兵把守各制高點,日軍想在短期內拿下,實屬不易。

  從5月初開始,日軍多次發起攻擊,企圖擴大對伯萊爾公路入口處周圍山地的佔領,均被英軍擋住,雙方漸成僵持之態。牟田口廉也無計可施,距他預想的攻佔英帕爾的期限,早已過去一個多月,日軍後勤補給不足的劣勢,開始顯露出來。

  經過一個多月的連續激戰,日軍疲憊不堪,官兵們普遍缺乏給養,靠人背肩扛的彈藥,所剩無幾;口糧從出發時的每人每天300克,降到200克、150克、75克,甚至15克,戰鬥力大為減弱。英軍截然不同,每天除了獲得基本生活物資,還能得到諸如香煙、甜酒等物品。

  在戰事膠着的不利形勢下,雨季到來了,地面變得泥濘難行,日軍後勤補給更加困難。牟田口廉也決定變更主攻方向,向英帕爾以北迂迴,欲從北面得手。

  日軍開始沿着濕滑難行的叢林小道向前推進,士兵們在各級軍官的督促下,強忍飢餓,冒着連綿陰雨,在泥濘不堪的高原叢林中,同狹路相逢的英軍第20師拚死戰鬥。

  驕橫日軍叢林斷魂

  6月22日,日軍竟然奇迹般地闖過英軍的堵截,衝出叢林,沖至英帕爾的邊緣。當他們開始“遙望英帕爾市街,祈禱作戰成功”時,駐守在英帕爾的英軍,早已嚴陣以待,分別用坦克和鐵絲網建成一處處環形工事,等待日軍自投“火”網。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由於後勤補給極度匱乏,日軍已成強弩之末,無力對英帕爾發起攻擊。英軍戰機則不斷俯衝,轟炸日軍進攻部隊。日軍一聯隊長不得不哀嘆:“靠我們現在的實力,要想拿下這些環形防禦陣地,等於是拿腦袋去撞混凝土牆。”

  更可怕的是,連綿的雨季導致河水泛濫,僅有的一兩條叢林小道,變得泥濘難行,糧食、彈藥補給運不上來,士兵們飢餓難忍,怨聲一片。潮濕的氣候和惡劣的叢林生活,使三萬多日軍士兵染上瘧疾、霍亂、流感和傷寒。由於缺乏藥品和醫療器械,日本軍醫眼巴巴地看着患病的士兵遭受病痛折磨,他們的皮膚常常布滿潰瘍和膿瘡,穿着濕透的衣服,躺在地上,任憑“叢林惡魔”吞噬他們的生命。

  隨着時間的推移,日軍撐不住了。第31師團司令官佐藤未經長官同意,6月初,先行率領師團主力撤退。蒙巴頓隨即指揮英軍展開反攻,僅用半天時間,擊潰日軍宮崎支隊。6月25日,英軍直插日軍後方,整個戰場形勢急轉而下。日軍前線部隊開始面臨後路斷絕、全軍覆沒的危險。

  7月2日午夜,日軍開始實施全面撤退。在敗退的路上,他們得不到食物和藥品,唯一不缺的東西是英軍追擊的炮火和子彈,衰弱不堪的日軍官兵,只能往嘴裡塞滿野草。在沿路深可陷足的泥漿里,時常漂浮着日本兵的屍體。當初想成為征服者的士兵們,帶着一身的疾病,從炮火下拚命逃生,沿着無數條叢林小道,痛苦地向前掙扎。在沿途密林中力竭倒下的人,被濁流吞沒下落不明的人,不計其數,一路上鬼哭狼嚎,凄慘萬狀。

  英帕爾之戰,日軍傷亡過半,共有5.3萬人葬身於英帕爾的高原叢林里。在印緬戰場,盟軍從此轉入戰略進攻階段。

  造成日軍英帕爾慘敗噩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對後勤保障的忽視。戰後,日軍也承認,他們在英帕爾打了一場“忽視後勤的無謀之戰”。

  (摘自《環球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