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狗和我爹是打小的好玩伴,論起輩分我應該叫他 哥哥。七旬的李二狗說起他的幸福日子,笑起來比蜜甜。當今的日子越過越舒坦,可謂芝麻開花節節高,用他的話說那叫滿足。
把肚子填飽就是滿足的日子。60年代,我們國家正處於天災人禍造成的困難時期。那時候和我爹一樣的同齡人,做夢都想,能吃飽穿暖該多幸福。
李二狗的爹娘養育了五個女兒倆兒子,五個女兒相繼出嫁了,看着一天天長大的倆兒子。愁得的爹娘,每天唉聲嘆氣,愁娶不起媳婦。那時候,家家戶戶都是一樣的。有兒子怕娶不到媳婦,有女兒怕找不到好婆家。
李山子是李二狗的哥哥,他眼看着身邊一個個如花似玉的好姑娘出嫁了,心裡着急呀。因為家裡窮要打光棍,沒辦法就到外縣做了“倒插門”。家裡留下了李二狗,留下一條李家根。
農村人每到吃飯的時候,老少爺們捧上一碗高粱糊糊,拿一窩頭,窩頭眼裡放上幾根咸蘿蔔條。一家家人齊聚衚衕里,蹲在一起,邊呼嚕大碗糊糊邊拉家常。就這飯食能夠吃飽也是一種奢望。
那年過年,孝敬老人的李山子,給他爹帶來了二斤肉。他爹從上面割下了一塊兒肉皮, 在黑咕隆咚小屋裡,用麻繩栓起來掛在黝黑的梁頭上。
李老二狗的爹為了顯擺家裡“有”,隔三差五讓家人躲在家裡吃,其實還是一樣的高粱糊糊窩頭。吃飽后,用肉皮擦一下嘴,打着飽嗝,踱着四方步走在衚衕里。自然老少爺們要問一句:“吃的啥飯。”“買了點肉,做的熱麵湯,”李二狗的爹自豪的說著,摸了一下滿嘴油的下巴。滿嘴的油在太陽的照耀下閃閃發亮。
李二狗的爹愛熱鬧。那時候,河南、安徽一帶,經常來一些討飯的藝人,賣力氣耍把式得到鄉里鄉親的“贊助”,以此混口吃的。他們玩雜技、耍猴,敲着鑼、打着鼓,很是熱鬧。這一天,李二狗一家三口香甜的呼嚕呼嚕喝着紅高粱糊糊。李二狗聽到街里傳來一陣敲鑼聲。他快速地把一碗糊糊灌進肚裡,到街里一看是來了幾個耍猴兒的。李二狗回到家裡,告訴他爹,說街里來了一班子耍猴兒的。李二狗的爹放下碗就往大街跑。這時,迎面走來了老鄰居石頭,和他打招呼:“ 叔,今天吃的啥飯呀。”李二狗的爹邊說邊摸着嘴巴:“吃的……”。一看手上的糊糊,那句“吃的熱麵條”沒說出口。都怪耍猴的,出門忘了用肉皮擦一下嘴了。當然這笑話,還是李二狗結婚後傳出來的。
李二狗的爹不知求了多少人,最終還是李二狗能說會道的兩姨哥,為他解決了這老大難的婚事。
能說會道的表哥,從四十裡外的劉家鋪子為李二狗迎來了一媳婦。曾記得,李二狗的妻子張翠花嫁進李家那天,哭了好幾天。說是,李二狗的表哥騙了她。
原來,能白話的表哥,為了給表弟尋摸上一媳婦。話不多說,就成了。那家人也挺信任李二狗的表哥。後來,李二狗的媳婦給村裡人說起她的婚事。
記得,表哥到她家說親。張翠花的爹娘問李二狗家過得咋樣。當時,兩姨哥說了這麼一句話:“這麼說吧,他家的日子,你們可以去打聽的。那日子過得,‘反穿着皮襖,懷裡抱着韭菜’。”
話沒說完,翠花的爹說了話:“有你這句話,混日子不就是為了有口吃的,能吃飽穿暖就行。有你在,我就啥也不說了。回頭你領着小夥子來,我看看人就行了。”翠花爹一家人,心裡那個美。大冬天有皮襖,還能吃到新鮮韭菜。那日子混得多好呀。
李二狗的模樣個頭不用說,在村裡算得上好小伙兒。在能白話的表哥引薦下。見面那天,李二狗的表哥給他借了一身好衣裳,打扮的人模人樣。翠花爹娘一見就中意,翠花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李二狗看着悠着倆大辮兒的翠花更是目不轉睛。這門婚事就算成了。
家裡的“熱面肉湯”,把翠花迎進了李二狗家。後來,二狗娘道出了天機。原來呀,他家就一件皮襖,大夏天的熱呀,沒辦法把破皮襖反過來穿。懷裡抱着韭菜,六月里的韭菜臭死狗,最便宜了。當然,也許是鄰居糟踐人,作為一個笑話謠傳吧。那時翠花已走進了他們家,成了她家人。好在,李二狗能吃苦耐勞,那時候,家家混的都差不多,都一樣的緊巴,都湊合著混。
為了子孫過好日子,繼續努力。以後的日子,李二狗和張翠花養育了三個兒子一閨女。
山子自從做了倒插門,女方父母對他和親兒一樣。一家人靠山而居,他們養育了倆兒子。山子心靈手巧,又會一門木匠手藝。對待丈人丈母娘很是孝敬,一家人其樂融融。
人有旦夕禍福。在一次下大雨的夜晚,居住在山坡上的一家人,被山上的洪水沖走了,一家人沒了音訊,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兩個兒子去他們姨姨家玩,才幸免於難。兩個孩子回到了老家,李二狗兩口子擔當起了養育兩個孩子的重任。
本來日子過得緊巴,又添了兩張嘴。好在李二狗兩口子心地善良,把倆侄子和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他兩口子住的是土坯表磚房。記得有一年夏天接連下了好幾天大雨,房屋因年久失修,屋裡漏的稀里嘩啦的。“屋外大下屋裡小下,屋外停了屋裡滴答 ”,才開始,他們兩口子收集鍋碗瓢盆接水,後來雨越下越大。實在沒有傢伙式了乾脆不管了,把被窩用塑料布一遮。李二狗兩口子喜歡唱戲,李二狗拉着二胡,唱起了《朝陽溝》。我家住在他家隔壁,我爺爺聽着兩口子這麼樂呵。下雨天沒事,過來瞧瞧。一看,好嗎,這老兩口還真會找地方,就窗檯沒漏雨。二人坐在窗台上,夫唱婦隨,唱的有板有眼的。
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了,農家人日子開始有起色了。打工族逐漸從農村走出去,農村人進城闖天下。聰明的李二狗就讓孩子們出去闖天下。出去打工,農村人進城站腳,掙錢很不容易。
李二狗為了讓孩子們娶上媳婦,想了一辦法。他借親戚的錢三個月定期給孩子們寄一次錢。然後,讓孩子們再從打工地把錢寄回來。錢寄回來后,再還給親戚。每次,投遞員在衚衕口總是要喊上一聲:“李丁宇(李二狗的大名)拿章來。”鄰居們就知道李二狗家的孩子們又寄錢來了。越是這樣,張翠花就總是拿着匯款單,讓鄰居們看看。鄰居們總是說:“看人家這幾個孩子多有出息,又捎錢來了。”
孩子們一個個逐漸長大了。說媒的踏破了他們的家門檻。 在李二狗的謀劃下,他的兩個侄子和他的倆兒子都結婚了,閨女也出嫁了。等輪到老三的時候,家裡已是窟窿一大堆了。孩子大了,怎麼也得張羅着給孩子娶個媳婦呀。那年,鄰村的巧花嬸相中了老三,嬸子和媒人一塊來到二狗家。在彩禮上,女方要三大件,自行車、電視、縫紉機。李二狗說:“他娘,咱動大折呀,還是動小折呀。”老三未來丈母娘一聽,這家的確混得不錯,女兒受不了罪。其實呀,那是李二狗兩口子的暗語,拿大折就是借1000元以上,小折就是借1000元以下。“孩子一輩子事呢,咱就這一個老疙瘩了,拿怎麼也得拿大折呀,”老太太配合的恰當,和唱戲一樣。
媒人當著兩家訂好了親事。準備為老三結婚了,錢還沒着落。這天晚上,李二狗來找在信用社工作的我爺爺。第二天,我爺爺給他貸了1000元錢。那年臘月,老三把媳婦迎進了家。李二狗終於為6個孩子都安下了家。
好夢圓了幸福日子。一晃,時間過去了30年了。今天的一家人已今非昔比。兄弟五個一個比一個混得好。兄弟四個相繼在市裡、縣裡買了樓房,各自忙着各自的事。當然,老三已是今非昔比了。他在外打工,學會了一門做醋醬油的手藝。為了能孝敬兩位老人,守在老人身邊,回家開了一家醋醬油作坊。
我也在農信社上了班。這天,我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老三。他順路拉我回家。在車上,他和我拉起了話匣子。“二高子,現在你也是信用社人了。這些年,信用社給俺家幫了不少忙。多虧了信用社,才有了我的今天。這不,我把信用社的貸款還清了,存款也有6位數了,還買了新車”,他邊開車邊說,“過幾天,你孫子領結婚證。我正給他們裝修房子里。”
居好吃好夢。改革開放的春風,給家鄉父老帶來了幸福。家家有承包地,戶戶有口糧田。一日三餐講花樣更盼營養。白面饃、豬肉、雞蛋,已成為老少爺們的家常便飯。除了吃喝外,還能為國家上繳公糧。家鄉的小矮屋已蓋成了大瓦房。
種地不用交稅,國家還給補貼。家電下鄉,電視、空調、冰箱等家用電器走入農家。農機補貼、糧食補貼等國家補貼,通過農信社直接撥付到農家。這是家鄉父老做夢都不敢想的幸福生活。
美麗家園,魅力無限。農家人住樓房已不足為奇。村裡娛樂、醫療衛生設施齊全,一家一戶的獨門小院,靜卧冬青白楊翠柳叢中,別有城鎮化的韻味。寬敞明亮的樓房,房間里擺設可謂琳琅滿目,傢具、電器一應俱全。
七十多歲的李二狗老兩口身板硬朗,他們搭着伴兒過着幸福的日子。每當提到他家的幸福日子,李二狗高興地合不攏嘴,“現在的好日子,擱在那些年,我做夢也不敢想呀。你們年輕人可趕上好時候了。有文化的干大事,沒文化的就是拎着鐵鍬去蓋房,到外打工也能過上好日子。多好呀”。
知足常樂,生在福中能知福,幸福的日子幸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