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賢山上的牽牛花
錢朝鑄
和縣“陋室”旁的聚賢山雖貌不驚人,卻因唐朝著名詩人劉禹錫的一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的千古絕句而蜚聲中外,如今更因它滿山野生着一朵朵藍色的牽牛花而吸引着遊人。
立秋後的一次晨練,我在踏上登臨聚賢山望江亭的山路時,突然看到綠樹叢中竟開滿了一朵朵藍色的小喇叭花,非常鮮艷。這些小喇叭有的開在碧綠的芳草間,有的綻放在低矮的灌木叢中,有的匍匐在墨綠色的冬青樹上,有的攀援到深褐色皮膚龜裂的松樹上,有的竟俏皮地躲在篩灑下點點曙光的篁圃竹林里,有的簇擁在甬道邊的太湖石縫隙中,有的依偎在開着水紅色荷花一樣的木槿樹旁,有的纏繞在綠葉遮天的芭蕉樹下,有的竟爬到了高舉着一樹火焰的紫薇樹上……若從山下仰視,這些彷彿在一夜間開出的藍色精靈,如同一顆顆閃亮的星星鑲嵌在奼紫嫣紅的天幕上,它們天真地眨巴着或深或淺或濃或淡的藍色的眼,似乎要告訴我們它們行程的艱辛和快樂,無不給人以心靈相通的震撼和童話般的聯想……
我一邊愉悅地哼着小曲兒,一邊忍不住從掛着露珠的草叢中摘下一朵牽牛花。側視它,的確像我們兒時吹過的塑料小喇叭;俯視它,活像一把剛撐開的藍色小陽傘;將它倒立於手掌中,竟像一座頭頂綠色五爪帽、身披白綢袍、鑲着青瓷邊的古鐘。花心裡有一個約半寸來長的白粉蕊,放在鼻子上嗅了嗅,霎時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從中慢慢析出,令我為之一振。它的花瓣裂開了好幾椏,柔嫩的花面猶如繡花姑娘剛繃開的藍色錦緞,摸上去潤潤的滑滑的,容易使人生髮出一種憐愛來。它的葉子有大有小,既像楓樹葉子又像棉花葉子,但沒有它們肥厚。它那毛茸茸的藤莖有粗有細,一葉一節地拖得很長很長,葉與葉相視着,莖與莖糾纏着,就像一群頑皮的小猴子,或互相撕扯着走出家門,或精誠團結地攀向高空。
牽牛花名稱的來歷有兩個說法。一是根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有一農夫因服用牽牛花種子而治好痼疾,感激之餘便牽着自家的水牛來到田間蔓生牽牛花的地方謝恩;二是因牽牛花的花朵內呈星型花紋,花期又與牛郎織女星相會的日期相同,故而稱之。
俗話說:“秋賞菊,冬扶梅,春種海棠,夏養牽牛。”可見在夏天的眾多花草中,牽牛花可算得上一個寵兒了。它的俗名叫“勤娘子”,說明是一種很勤勞的花。每年七夕節前後的雞叫頭遍時,那些繞籬縈架的牽牛花就已開放出一朵朵喇叭似的小花來。有人也許不贊成它,說它挺不起腰桿只會攀附,可我卻認為它雖沒牡丹那樣富麗,也沒菊花那樣高雅,更沒蘭花那樣芬芳,但它有着極強的生命力,不擇環境而生,不怕荊棘而活,能與萬物和諧共生,能美化人類裝點江山。它的這種不怕被秋風吹落的不屈不撓的精神,的確能催人勤奮勞作、努力向上。
我國當代散文家葉聖陶先生曾在他的《牽牛花》中有過十分精美的描述,其字裡行間無不流露出對牽牛花勤奮自強勇於攀登精神的由衷讚美;我國現代著名花鳥畫家王天一曾有一首讚美牽牛花的七言詩:“步履荊棘趕鬥牛,迎來旭日照神州,生平不做蟾宮夢,願吹軍號到金秋。”道出了畫家堅持不懈刻苦創作終成正果的艱辛和歡樂;我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對牽牛花更情有獨鍾,他因習藝而愛牽牛花的艷麗色彩,在其宅院中共種下數百種牽牛花。由於長期觀察並逐漸悟出它那秀冠柔條、風姿綽約的神韻,才使他在《貴妃醉酒》中將那飄逸的“卧魚”身段演繹得那麼完美、生動和傳神。受梅先生的影響,我國現代大畫家齊白石也愛屋及烏,常到梅宅觀賞寫生牽牛花,他曾記道:“梅家植牽牛花百種,花有極大者,巨觀也,從此始畫此花。”並賦詩云:“百本牽牛碗大,三年無夢到梅家。”牽牛花還打動了捷克的著名詩人、1984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塞弗爾特,他曾以一首《牽牛花》唱出了對牽牛花的一片真情:“路邊壕溝旁∕爬滿了長長的青藤∕小花杯里盛着一滴甘露∕獻給你潤潤嘴唇∕路人的腳步頓時變得輕快∕彷彿嘗到一杯名貴的美酒瓊液∕過路的孩子說什麼?他感到了:∕是媽媽在呼吸,散發出沁入的香氣。”
如今聚賢山上的牽牛花真會纏,它們竟纏進了我的生活,纏繞到我的夢中了!
聚賢山上的牽牛花 標籤:笑貓日記之塔頂上的貓 地球上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