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烏蘭巴托之行九
到二連的第二天,跟朋友開車去看國門。
國門就在二連城區的正北邊,延續了二連給人的清爽感覺。
遠遠看去,象徵國門的圓弧建築跨越在寬直的路上,由於四周是廣闊的草原,所以顯得非常有氣勢。不過在空曠的草原上,人的渺小卻一覽無餘。
沒有想象中的車水馬龍,沒有想象中的人潮湧動,只有偶爾過關的吉普車、零散的運貨卡車和零散的人,總之是清凈的出人意料。
兩個武警在路上檢驗證件。
路邊停車場上幾個人看見我們走近,馬上湊過來問:“想參觀國門嗎?”得到否定答覆后就又冷漠地捲縮在不弱的風裡。
與深圳和香港間兩個城市關口的擁堵和24小時來來往往的人車流相比,二連——這個肩負着蒙古國經濟命脈的著名關口,看起來更具有象徵意味。不過細想之下,蒙古國人口就兩百多萬,而且分佈在大約1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兩個國家之間又欠缺製造人流物流的產業互補,關口這樣冷清,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不經意間過來了一輛蒙古車輛,然後有一個特徵明顯的蒙古姑娘在眼前晃動,粗壯、結實、健康。
同伴建議我過去跟她照一張相,於是過去,於是照相,一來二去就熱絡聊了起來。我不懂蒙語,她說漢語磕巴,所以只好說英語。無奈兩個人的英語看來都蹩腳,談不上流利,只好在磕磕絆絆的交談中猜摸對方的意思,好在障礙影響不了交流。
Baigal,蒙古國立大學法律專業畢業,在二連和扎門烏德之間謀生計,應該很容易猜到她的職業性質,過去叫捐客,現在叫中介,就是給雙方來往人員提供方便服務。
Baigal看起來健談而主動,笑的時候聲音爽朗明亮,我們迅速打成一片,互相留下了聯繫方式。
Baigal說她馬上返蒙古的城市,不過回來會跟我們聯繫。
同伴急不可耐表白:“回二連我請你吃飯!”
隨後兩天果然不斷與同伴聯繫,當然是在電話上猜測對方的意思而已。三天之後,Baigal來到了我們住的賓館,但不是一個人,而是四個,她,她哥哥、弟弟,還有弟弟的同學。
同伴履行承諾,開車尋找飯店吃飯。
好不容易找了一家看起來裝修不錯,但沒有人吃飯的涮羊肉店。豪爽而厚道的朋友,準備好好表現一番自己的誠意,使勁點着牛、羊肉和其他美食。
Baigal的弟弟在烏蘭巴托做醫療設備生意,酒足飯飽之後,約定在烏蘭巴托再聯繫見面。道別後,朋友有些鬱悶,原來以為只有Baigal一人赴筵,結果一下來了四個,想說的話也沒有機會……
“這飯真難吃!”朋友憋不住抱怨說。
我想一方面那家飯店沒有人去吃飯已經說明了問題,另一方面,人多難以溝通也是一個原因吧,“沒有深入交流的機會嘛!”
到二連已經第四天,護照簽證還沒有辦下來,真的有些急人。
來之前曾經聽朋友講到蒙古的簽證很好辦,結果提前幾天將護照從深圳寄到二連,但四天之後自己已經到了二連,護照卻依然沒有音信,直到第三天,當地的朋友才拿到護照,然後告之現在簽證比較難辦,要三、四天才能通過,而且要一千兩百塊錢,這與之前的七百多塊錢有很大出入。
朋友帶我到領事館去找另外的朋友,人家也說,這幾天確實不好辦,好象因為前一段時間有中國的公司辦了幾十個過去,結果出了問題,於是蒙古國收緊了審查程序。
不過人家答應幫助辦理,出人意料的是,只要五百塊錢,心裡一陣竊喜,輕輕鬆鬆省下了七百元,還是貨比三家實惠呀!
又等了兩天,自己的簽證依然沒有辦好,朋友等不急,決定先行到烏蘭巴托,留下了孤零零的自己在賓館傻等。
無聊中只好靠寫東西打發日子。
又過了兩天,在心煩意亂中終於盼來了護照,欣喜中急匆匆準備出發,但就在這個節骨眼,辦理簽證的蒙古大姐卻來電告知護照簽證有錯誤,“領事館將簽證種類由E打成了B,需要更改”。
眼看要錯過一星期只有三班的火車,心裡不免有些憤懣,“這領事館辦事也太不專業了”,但大姐提醒我,不辦也過不了關呀!於是只好又一起奔赴領事館,敲開了領事館看起來一直緊閉的門,然後等待。
謝天謝地,謝謝幫忙的大姐,等待的時間並不算長。
拿到簽證后,迅速趕赴火車售票點,買到了去對面扎門烏德的火車票,外蒙旅程就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