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故鄉在何處,鳴條崗下是東滸。
從故鄉誕生,我想我註定,屬於那個熟悉的鄉村。總難從心頭,抹去那個呼喚了千萬次的名字。一如村北的那道鳴條崗,滿臉皺紋,依然在守望中迎送晨昏。柔情萬縷,難抒故鄉情懷。那裡有我童年快樂的故事,有我親朋扯不斷的情誼,有我祖先不老的生活影像……
【名字由來】
白沙河、青龍河、馬道河,一路蜿蜒而來,在此約會融合,漫灘成泊。而今縱然是河水淡去,但依然不改滄桑故道。循着河道的流向,踩着歲月的影子,尋找時光的記憶。遙想當年,我的先民們,臨水而居,衍化村莊,拓荒墾殖,春耘秋獲,繁衍子孫,延續宗脈……
家園,總該有個稱呼的符號,抑或共有的名字吧!因聚居湖泊之東,就叫“東滸”吧!有人質疑,緣何不謂之“東湖”?《詩經·爾雅》曰:“滸,岸上平地,距水稍遠者。”名之東滸,其意自明。據史記載,明·嘉靖年間,我的先民們,就將生存之地的名號叫響了。至於何時建村,有人說更早,也並非空穴來風,無稽之談,這方土地毗鄰當年的夏禹都城,想必定有人居住,抑或活動了。
王朝興替,歲月不居,一代代東滸人老去了,但村莊名字刻在了黃土地,刻在了子孫心裡,刻在了回家的方向。
【葦席歲月】
當年,村莊周圍的河灘地,滋生了鬱鬱蔥蔥的蘆葦叢,也在滋養着這方土地上人,滋養着曾經苦難的歲月。不知從何時起,我勤勞智慧的先祖們,就開始了葦席編織。在村裡,大家習慣稱之為“打席”。鄉親們靠着打席,養家糊口,東滸,也就成了遠近聞名的葦席村。
編織葦席,先後要經過選料、捋葦、破篾、擇篾、碾篾、編織、扦席等多道工序,是個體力加技術的活,免不了吃苦受罪。數九寒冬,推碌碡碾篾,最是苦差事。篾子不洒水碾不好,灑了水,即便是熱水,也很快結了冰。碾篾時,冰凌茬茬就會粘到碌碡上。碾篾的人就這麼用手推着冰冷的碌碡,那種滋味可想而知了。
誰家一天打了三個席,誰家兩天打了七個席,街頭巷尾諞着這樣的話題。那些能工巧匠們明爭暗賽,較着勁兒,誰也不服誰。踩角、席心、收邊,把柔軟靈活的篾子舞弄得翻轉飛花,就這樣,四邊齊整,席花緊密,尺寸足夠的葦席大功告成了。
那些賣席的鄉親,起早貪黑,肩挑背扛,人拉車推,走村串鄉,上集趕會,吆喝着:“賣席嘞!賣席嘞……"那一頁頁上好的葦席,走進千家萬戶,不知溫暖了多少莊戶漢子和婆娘的熱炕頭,躺過多少夏夜院子里乘涼數星星的孩子……只是現在年輕人對此並不感興趣,那些編席的老人們,也一個個離去了,只有閑置在路邊的大碌碡,默默訴說著當年的故事……
【言話緣起】
在祖輩居住的村莊里,我的鄉親,犁着那塊地,趟着那條河,編織叫賣着葦席,走過一個個晨昏交替的光陰。風吹歲月,人終老去,唯一不變的是那世代相襲的鄉音,尤其是那詼諧睿智的東滸言話了。
言話來自生活,來自對外的葦席買賣交易,在明朝中葉就已經盛行了。先輩們使用外人不懂的語言――“言話”,亦稱“隱語”,相互溝通行情,捕捉商機,確定成交與否。言話,經過積累、提煉、歸納、約定成俗,富含情趣哲理,千百年口口相傳。它是生動鮮活的文字符碼,帶着清新淳樸的田園風格,躍動着先祖們智慧的脈搏,傳遞着“崇義氣、贏商利、求人和”的行業謀略和道德操守。
也許我的先祖不懂得何為商道,但嫻熟地運用言話來服務民生、富家足業,也算是晉商之鼻祖了。承繼先祖的基因,而今的東滸人,講着自己的言話,演繹着自己的快樂,方便着別人的生活,在運城方圓,乃至更遠,只要有村莊的地方,總能聽到東滸人做買賣那特有的吆喝聲……
【古會記憶】
古會在每年正月十二和臘月二十五,是件熱鬧非凡的盛事。起源於何時,誰人倡導,無人得知。這樣的鄉村古會,不需要發請柬,不需要張貼廣告,早已烙印在百姓的心中。
古會,就像一幀發黃的老照片,沾滿故鄉的泥土味,記錄著這方土地的歡樂與幸福。在曾經落後貧窮的土地上,古會溫暖着油鹽醬醋的日子。割上幾斤豆腐,砍上一弔肉,買幾掛喜慶的鞭炮,選幾張“土地爺、財神爺”之類吉祥圖符,再給孩子挑件過年的新衣裳……鄉下人這一輩子,就這樣跟着古會走過來了!
茫茫人世間,我的鄉親們,就像腳下的黃土一樣樸實。那一張張年老或年輕的面容,在無情的風吹日晒中變得乾澀、粗糙、黝黑、皸裂,但他們卯足勁兒地追求着幸福生活。那一群群涌動的人流,那一聲聲悠長的吆喝,那一幕幕討價還價的場景,鮮活在我記憶的底版上,鮮活在那狹窄逼仄的街巷間……
【棗鄉味道】
提起棗兒,東滸人的心裡就甜得流蜜。“桃三李四杏五年,棗樹當年能換錢。”這裡已成了名符其實的十里棗鄉。不知是人的偏愛選擇了棗樹,還是棗樹情有獨鍾這片沃土,抑或上蒼不忍東滸人四處奔波,賜予他們這“樹下糧倉,樹上銀行”的棗樹。
君不見,院里院外,房前屋后,坡地平野,田邊地頭,犄角旮旯,目之所及,凡有空隙之處,皆有棗樹生長!尤其是棗樹成熟季節,一顆顆、一串串鮮紅寶石,壓得這枝彎彎那枝顫顫,誘得人眼睛伸出了小手,嘴角拱出了饞蟲。就連風中,都是撲鼻而來的甜甜味兒,引得外地的客商趨之若鶩,唯恐落後。田因棗秀,村因棗名,人因棗實。這紅彤彤的棗兒,紅火了豐盈的日子,甜美了生活的味道……
東滸,您好!
喊一聲故鄉的名字,如同依偎着慈祥可親的母親,又如遠望老父艱辛勞作的背影。懷鄉的那一縷情愫,總會情不自禁地,打開故鄉那扇虛掩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