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如梭,頭伏的餃子剛剛吃過,又到二伏了。“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卷雞蛋”,這是祖祖輩輩所留下的傳統習俗。頭伏餃子二伏面,今天是吃麵條的日子,朋友您吃麵條了嗎?如果沒吃的話,別急,等着,我為您送上一碗您愛吃的面!
麵條,是一種非常古老的食物。麵條俗稱“面”、“水面”、“麵條子”;古稱“湯餅”、“奢面”、“素餅”、“煮餅”、“水引餅”、“不託”等;東漢的“煮餅”、魏晉的“湯餅”都是麵條最初的叫法。在古老的中國,有着悠久的歷史。麵條考古發現與史料證明,麵條起源於中國,已有四千多年的製作食用歷史。麵條既屬經濟飽肚的主食,還是登大雅之堂的上佳美食。伏日吃面,這一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魏氏春秋》上說,何晏在“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們才知何晏肌膚潔白不是塗粉掩飾,而是自然白。這裡的“湯餅”就是熱湯麵。麵條是一種製作簡單,食用方便,營養豐富,即可主食又可快餐的健康保健食品,早已為世界人民所接受與喜愛。
今天早晨去早市,只見早市的許多麵條攤床前有很多的人,在吃“二伏面”。看到這麼多人在排隊吃面,讓我想到去年的二伏,我在我市有名的“朝鮮族大冷麵”看到的顧客排隊的情景。由此我想到:今天白天,這家飯店的人也少不了。超市的麵條的專櫃和攤區也會成為最有人氣的區域,挂面、方便麵、蝴蝶面等麵食受到年輕人的青睞。晚飯時,老北京炸醬麵館、四川擔擔麵館的人也一定會絡繹不絕。於我而言,自己動手打鹵煮麵,是我這個家庭主婦的“二伏麵條經”。
早晨,我做的是打鹵手擀麵,當我把剛出鍋的麵條盛在碗里的時候,看着麵條渾身冒着熱氣,看似騰雲駕霧、仙氣十足的樣子,這食中的仙子還是留戀在人間的我,散落在我的飯碗中,隨和地融入各種湯料醬料,就搭配成了一頓可口又飽腹的餐食——二伏面。吃麵條,營養很全面。麵條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足夠的能量,而且在煮的過程中會吸收大量的水份。夏天溫度很高,大量出汗,這樣一來會損失不少蛋白質氨基酸,還會損失大量的B族維生素和鉀、鈉等礦物質。麵條原料的硬質小麥含有B族維生素,它們對腦細胞有刺激作用。
麵條,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大眾食品,它的起源就在中國。隋、唐、五代時期,麵條的品種更多。宋、元時期,“挂面”出現了,及至明清,麵條的花色更為繁多。到2013年6月由中國商務部、中國飯店協會等舉辦的第二屆中國飯店文化節暨首屆中國麵條文化節上評選出了“中國十大麵條”。蘭州拉麵、河南燴面、北京炸醬麵、山西刀削麵、杭州片兒川、崑山奧灶面、鎮江鍋蓋面、四川擔擔麵、武漢熱乾麵、吉林延吉冷麵。除了榜上有名的“中國十大麵條”外,還有還有炒麵、炒方便麵、川味炸醬麵、川香涼麵、什錦炒麵、酸湯麵、西紅柿雞蛋面、鮮蝦番茄雞蛋面、香辣牛肉麵、肉絲麵、雞蛋面、銀絲面,拔魚剔尖河澇面,外加小品中的“蘇格蘭打滷麵……”
麵條在人們喜慶宴席上始終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民間的食俗更是如此。農曆正月初七,是中國傳統習俗中的“人日”,即“人類的生日”。我們這裡有“人日”吃麵條的習俗,並把這習俗發展到正月十七、正月二十七。吃麵條的用意是“栓腿”,正月初七是栓小孩腿,十七栓成人腿,二十七栓老人腿,仍然是祈求平安健康的一種願望。二月二,龍抬頭,人們吃龍鬚面,也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企盼和憧憬。民以食為天,人活在世上,就不能不食人間煙火。“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卷雞蛋”,也是對“民以食為天”的最佳詮釋吧!
唐代王轂有詩寫道:“祝融南來鞭火龍,火旗焰焰燒天紅。日輪當午凝不去,萬國如在洪爐中。”熱在三伏,炎炎夏日,二伏時節,人們喜歡吃些清淡涼爽的食品。在此,我給親愛的朋友們奉上一碗二伏的涼麵,送給您一個爽爽的夏日!祝您涼爽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