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實在不願苟同這種觀點。因為在這個紛繁複雜的現代社會,此話早已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它適用的範圍也在逐漸縮短。
在材料準備的過程中,我了解過很多人對這一問題的態度,幾近一半的調查對象對於這種文化是排斥的。在網上檢索了一下,當我輸入“三個朋友在一起總有人感覺被冷落”的詞條時,百度上各種吐槽,我想這已然是一個社會的問題了,不得不引起關注。
從調查中,我發現大家普遍有一種心理,覺得三個人在一起的時候,自己總是那個被冷落的人,以至於自己對這個群體產生了一種抵觸力,慢慢地疏遠了這個群體,進行自我封閉,自我麻醉,這種不能及時調節好的心理狀態對於排斥這種文化的人來說本身就會產生消極影響,更嚴重的結果是導致抑鬱症。
究其發生的原因,我認為這是與時俱進的結果。一方面,現代社會,物質資料極其豐富,在計劃生育的輔助之下家裡為了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家庭唯一的希望身上, 在寵溺的環境中造就了他們對親情、友情的霸佔。當多個朋友在一起的時候,我們總希望自己成為那個圈子的主角,但是當三個人在一起的時候,我們習慣把談話的對方限定於某一個人,而另一個人勢必會受到“冷落”,在這種心裡的作用下,被冷落的一方會產生嚴重的不公平待遇,慢慢地以消極態度處置。另一方面,在家庭中處於核心地位的孩子,並沒有經歷過真正的生活考驗,可能生理年齡早已成熟的他們心理年齡上僅僅是個孩子,這也就導致了他們不能理智的處理一些朋友之間的簡單糾紛。除此之外,在各種高科技成功的走進百姓生活之後,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不安全,這也加重了人們的心理負擔,變得更為敏感,尤其是在對待人際溝通方面的問題上。還有一點,生活中的各種壓力促使人們把知心的朋友看的尤為重要,當你十分在乎一件事物時,你總喜歡佔為己有,這也情有可原,這是人們對美的追求,是人性的一種正常表現。因此,現代社會的各種心理問題橫生,很多原因都是由於差的人際關係導致。
古人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也許在當時的文化環境中,這種觀點是極為實用的,因為那個時代讀書人本來就不多,讀書人能在一起談談學術上的問題,實在是一件不失高雅的事情,他們也能從彼此的學術觀點上汲取他人之所長,彌補自己之缺憾。我想這樣的文化圈子,或者友情圈子可能是十分羅曼蒂克的,更是高效的。
然而現代社會是一個不安全的社會,各種不安全因素不斷地挑戰着我們的安全感,在這個危機感縱橫於內心的時代,在家裡睡覺我也許會擔心被偷拍,學校的洗手間門口竟然也會貼出各種警示性的標語,也許一句無心之言也會招致被封殺的厄運,我想在不安全的大環境中,個人會把自己人際關係的需要,情感接納的需要很大一部分轉化到自己的圈子裡,對自我在交往圈裡的地位愈加重視,對於圈子裡朋友對自己的態度更加依賴。也許正如魯迅先生所說“中國人失掉自信里了”……
兩者比較之,我認為人際交往的圈子也應隨時代的發展在宏觀上會出現一個數字上的改變,偶數的圈子可能更容易被人接受,因為在彼此“捆綁銷售”的世界里,他們只能相依為命,人終究是群居性動物,古人言“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在這個浮躁,我想知己更為難求,在人們怕孤單的社會裡,我們害怕被孤立,被冷落,也許這種一對一的交友方式更加適合現代人的心理,更有助於提升個人的人際關係。
三人行的文化 標籤:文化苦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