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優美散文>小娃盼過年

小娃盼過年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小時候盼過年。過年時有炮放,能穿新衣裳,吃八大件子,正月里能看玩燈,有時還看戲。

  收完了一年的莊稼,就該忙活過年了。先是女人腌菜。霜降后,將蓮花白收了洗凈垛碎,把辣子切成絲,拌在一塊揉出水來,裝上幾大罈子,一個冬天就不愁沒菜了吃。手巧的女人還把辣子、蒜瓣蔥、蓮花白菜心一塊腌一小壇,脆脆的,有紅有白,過年當涼菜。男人忙着做甘蔗酒,整個冬天小山村都氤氳在酒香里。

  臘月里找個逢水的日子把煙塵打了,就開始砍柴殺年豬,熏臘肉。到臘月二十三,噼哩啪啦放一陣炮子,送灶,年味就開始濃了。熬板糖,打豆腐,到搖莊子炸爆花,年就辦齊了。到三十,貼對子,掛檐燈,炸貓耳朵,吃團年飯,給先人上亮。正月初一早上放炮子出行,到處是硝煙味。吃完餃子,就開始吃磨盤會。你家做八大件子,他家做十三花,我家做“三台席”,都拿出最好的招待。

  正月里能看玩燈。有玩獅子喝彩的,有放煙花的,有玩船唱船歌的。獅子頭是用竹篾紮好紙糊的,身子是用構皮扎的。出燈時先在梯子溝請道士點光,讓燈神掃去一年的穢氣。然後打牌燈的將牌燈往第一家門上一靠,玩燈就正式開始了。主家要往香火板子上放“利市”、煙和糖果盤子,獅子要上大桌子才能拿到。玩船時艄公先掃場子,然後就用一根棍子當舵搖着和男扮女裝的婆子唱船歌,喜歡唱船歌的人也在一旁接唱。唱一陣子繞幾圈場子。船上也要放四個盤子,艄公的船歌才唱得得勁,還會觸景生情編一些吉利話。船歌是清朝咸豐年間湖北襄陽一帶發生水旱災,那裡的人到鎮安賣唱帶來的。隨後發生了白蓮教起義,在鎮安活動了一年,這些“下河人”就把玩船的習慣帶到了我們這裡。

  整個一正月,白天吃磨盤會匠人補燈,晚上玩獅子玩船。不玩燈的晚上,一幫子人喝了酒圍坐在火爐旁唱山歌,唱《山伯訪友》、《藍玉蓮挑水》、《十里亭》,有時也唱《鬧五更》、《十愛姐》。

  有時正月里還看戲。在五福小學高坎子上搭了棚子,晚點上氣燈,聽青銅關邱凱琴的戲班子唱戲。敲一陣子鑼鼓,拉一陣子胡琴,就有大鬍子、大花臉、漂亮女人出來,唱《穆桂英挂帥》、《王大娘釘缸》、《張連賣布》。一唱就是七天,看戲的人里三層外三層。五福的演完了,到搖莊子去演。戲班子一走一溜串,後面跟一溜串小娃。他們邊走邊唱:“清早起來東方亮”,我們在後面跟:“挑個擔擔兒下四方。”就有人出來給我們發水果糖。我們最想看“穆桂英”,一個白白的小媳婦。

  在物質貧乏的年代,唱山歌是重要的精神生活。山歌活躍在放牛娃的口裡,砍柴人的號子里;活躍在田間地頭,冬天的火爐邊。民間藝人是玩船的艄公,紅白喜事打漁鼓筒子、打花鼓子的,是過憂事唱孝歌的,是五福小學戲棚子里的“穆桂英”。

  後來不玩燈了,有錢人包場子放電影。有人就不去看了。有錢人說唱船歌的人“沒見過么事”,大人鄙視看電影的“沒見過么事”。慢慢的,四個大碗由“肉零個兒”變成了湯,也沒人熬糖了,邱凱琴的戲班子也不來了。正月初幾很多人要坐包車去山西下煤窯,磨盤會就慢慢少了。後來電視普及了,過年也就沒啥意思了。

  磨盤會散了,八大件子變了,船歌不唱了,戲班子散了,鎮安味道就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