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優美散文>拾荒者

拾荒者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每年中國‘舌尖’上浪費掉的糧食夠兩億人吃一年”,“按國際標準,中國貧困人口1.5億”。當這兩組數字同時出現在我的視野時,我的腦海中總會浮現出這樣的一個群體——拾荒者。

  在貧困人口中,有多少人走到了拾荒者的行列了呢?恐怕沒有統計。

  即使有統計又怎樣呢?數字是沒有感情色彩的,一個個單個的“1”怎能將他們鮮活的生命歷程展現出來呢。

  對於居住民來說,拾荒者都是匆匆過客、四海為家,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無所謂的。

  但就是這個無所謂的群體中,有一個人卻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他姓甚名誰,家住何方,無從知曉,但他卻成了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一道極為醒目的景緻。說他是景緻,是因為他活生生的展現在我們的面前,衝擊着我們的靈魂。

  從我家到一個大型超市之間有一條綠化帶。這片綠化帶設計得很別緻,就如一個小型花園式的。植被種類多樣,葉子色彩繽紛,樹高錯落有致,花兒朵朵,香飄四溢。綠化帶中間鋪設了一條彎彎曲曲的甬路。甬路基本上由青紅相間的磚砌成,沿着甬路每隔50來米就搭建一個平台,平台離地30厘米左右,面積十幾平米,是留出來供人們駐足小憩的。甬路和平台之間用緩坡連接,讓你在此流連忘返時絕不感到單調乏味,特別是從超市出來的購物者,大包小包的東西,提不動了可以歇會,順便可以享受家鄉的美。可見,設計者的用心是多麼的人性化哦。

  可就在這個鮮花爛漫、綠色成蔭的地方,他卻突兀的裸露在那裡,就像華麗的服裝上蹭上了一塊不協調的顏色,無論你想怎樣掩飾都遮擋不住。

  在我的印象中,這個人在這片林地上大概生活了兩年時間了,去超市的時候經常見到他。開始看見他時,有些恐懼。50多歲的男人,身體還算強壯,不去打工來拾荒,當寄生蟲,真是心生厭惡。同時還怕他以拾荒為名而偷盜、搶劫,所以,每每見他坐在那裡,就會繞道走。時間長些了,沒聽說他有過傷人的行為,就敢於從他身邊經過了,但只要有可能還是繞着點。但凡事就怕習慣,天長日久,他已經成為那地的“常住人口”,路過的人就見怪不怪了。他在路人的眼中就如同空氣、如同風兒。

  寒來暑往,他就在那蟄居着。天當被、地當炕,剩菜剩飯當乾糧;日奔走、夜繁忙,垃圾掙錢把家養。

  夏天他會躺在樹蔭下休息。遇到雨天,他就搬到平台上來,鋪蓋濕了他會將它們晾曬在樹枝上。冬天他就躲進別人駐足小憩的平台底下,為了禦寒,他將塑料袋裡裝滿垃圾添堵在平台的四周縫隙處;冷得難忍的時候,他也會點燃篝火取暖。說實話,真不知他怎麼將那麼大的身軀從不足30厘米高的縫隙中鑽進去的。為了禦寒,他得動多少腦筋呀。

  白天他奔走於繁華的鬧市,夜晚他細心地進行分類,把撿來的、在他眼裡是寶貝的東西規整規整。能用的東西,像大點的漆桶呀、酒壺呀、衣物呀等等留在身邊,以維持自己的生活。作為廢品賣的,他也分類有佳,飲料瓶裝進編織袋;包裝泡沫碼成堆,紙張捆起來,垃圾湊夠了才挑着去賣。他挑着東西走路挺有意思的。兩個鼓鼓囊囊的大包,系在一根木棍的兩頭,棍子被壓得一顫一顫的,像要折了,令你有點提心弔膽,但他卻毫不在意,一邊自豪的走着,一邊哼着小曲,就像故意的顯擺自己的本事一樣。

  儘管是個拾荒者,但他看上去並不顯得蓬頭垢面。衣服雖然破舊,但他總是盡量弄得整潔。不論從哪,他都會想方設法搞到水放在桶里、壺裡儲存着,遇到陽光明媚的天氣就會洗洗涮涮,你從他那片棲身之地經過的時候,常會看到晾曬在樹枝上的五顏六色的衣服。總之,他儼然把這裡當成了家,精心地料理着。

  當一個人能把荒野當成家,並精心打理的時候,你還厭惡他、鄙視他、歧視他嗎?面對無數的營營苟苟之人,無數的爾虞我詐、貪污受賄之事,你對他的行為不產生敬畏嗎?

  不論他是個只為自己活着的鰥夫,還是要養家糊口的擔當者,他應該都是一個熱愛生活或者熱愛生命的人吧。他不僅在生活,並且盡量地讓自己有尊嚴的生活。他的行為讓我覺得,拾荒是他無奈的選擇,但絕不是低賤的選擇。

  在我們這個人多得令人窒息的社會,有多少單位願意雇傭一個50多歲、沒有什麼技能的人呢 儘管他還有勞動能力,儘管他作為人還想活着,甚或為了親人必須得活着。

  作為人,作為同在藍天下共享陽光和空氣的人,他活着為此付出的艱辛是那經常出入於高級餐館,甩開嘴巴饕餮的人能夠想象得到的嗎?

  拾荒者,他不是一個人,他們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他們奔走於中華大地的各個角落。他們不偷、不搶、不坑蒙拐騙,更不貪污受賄,他們依靠自己的辛勞和汗水、甚至是淚水和血水,來養活着自己或者依靠他為生的家人。他們把富有者隨手丟棄的、視為廢物的垃圾當成寶貝給撿拾回來,用句時髦的話說就是把“放錯了位置的資源”給放對地方,讓它們重新服務於我們這個社會。

  我們是發展中國家,我們的人均GDP是不高,但我們創造的財富真的養活不起這13億多兒女嗎?如果我們能相對公平些,會出現一邊是兩億人的食物的浪費,而另一邊卻是1.5億人口忍飢挨餓的情景嗎

  和諧的社會要靠合理的分配以及富於愛心的社會氛圍來保障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