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優美散文>走過周庄

走過周庄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周庄,位於江蘇省崑山市最南端。早幾年就聽說過,只是一直未曾親近她。

  在我的想象里,周庄該是古樸的,靜謐的;該是清幽的,悠然的;該是清晨,水面上飄浮着若有若無的朦朧煙霧,早起的女人們三三兩兩,蹲於水邊,搓洗衣物;該是“小橋,流水,人家”的真實寫意。因為,我見到過的周庄圖片都是那麼美麗,恬靜,純樸和絕俗。

  而當四月六日我隨旅行團步入周庄時,強烈的感覺是人海如潮,喧鬧擁擠,其次是店鋪門市鱗次櫛比,旅遊商品琳琅滿目,處處充滿了濃厚的商業氣息。

  雖然和我的想象有些落差,但我依然興緻勃勃地跟隨導遊的步伐欣賞着,因為,我實現了由來已久的願望。

  周庄,始建於宋,后江南富商沈萬三遷居於此,人丁興旺,逐步形成鎮市,歷史上以水產、糧食、竹木產品交易繁盛而著名。

  古鎮四面環水,前街后河,河街相依,傍水建房,架橋津渡。

  一條潺潺的河水穿街而過,青青柳枝立水邊,幽幽翠影疊水中。許是開發過度,遊人過多,不見清清的河水,取而代之的是泛着渾濁的流水,甚至飄着些許生活垃圾。我們來的也許不是時候,可是什麼時候合適呢?

  兩岸是古樸的民居,粉牆黛瓦,飛檐翹角,精雕的門樓花窗,或磚或木,古香古色,無不洋溢着濃郁的江南水鄉氣息。這樣的明清建築,我情有獨鍾,它體現着強烈的時代脈搏和勞動者的智慧結晶。每一扇古舊的門窗里,都演繹着歲月的滄桑,歷史的巨變。其中最為有名的民居為張廳和沈廳。張廳為明代修建,船自家中過,水在窗下流,一派水鄉風情。沈廳是沈萬三後代所建,共有七進廳堂,百餘間房,走馬廊道通連每間房舍。大廳雅緻美觀,廚房大而實用,讓人想見當年水鄉富家生活。

  說到沈萬三,不得不說古鎮的美食萬三蹄膀。當周庄導遊接待我們時曾說:“出門旅遊,大家都知道,飯菜想吃好是不可能的,但我會管大家吃飽,且有一樣菜,我會保證大家吃過都說好,就是周庄最有名的菜肴"萬三蹄",俗稱紅燒蹄膀。”果然午餐時,大家吃到了萬三蹄,感覺還不錯。肉制酥爛脫骨,皮色醬紅透明,滋味香醇不膩。

  據說,此菜原為周庄人過年或婚宴中的主菜,相傳是沈萬三家招待貴賓的必備菜,“家有筵席,必有酥蹄”故稱萬三蹄。製作萬三蹄的鋪面很多,一個櫃檯接着一個櫃檯,當遊人經過熱氣騰騰,香氣撲鼻的萬三蹄時,每人都受誘惑,未見空手。我們團返回時,幾乎人手一兩隻,可想它每日的銷售量。

  古鎮若不是遊人雲集,你且可以悠載游載地徜徉在古老的石板橋上,追尋古人留下的蹤跡;你也可以駐足圓拱的石橋上,怡然自得地欣賞兩岸的風光及河中載着遊人的小船,還有船娘的吳儂軟語;倘若累了,還可以歇息在迴廊下的木製桌椅旁,飲一杯清茶,品一碟阿婆菜,靜靜觀賞水中舟,畫中人。

  而今,遊人如織,熙熙攘攘,容不得你駐足細看,更容不得你悠閑漫步,身後推着擁着你往前趕,導遊也拼了命似地往前擠,你想聽介紹,就不得不跟着擁擠的人群跑,一切匆匆而過,一切只能走馬觀花。

  有水的地方就有橋,水多的地方橋也多。眼前是水的世界,橋的故鄉。十四座造型優美的石拱橋,豐富了河面的景緻。每一座古橋都在無聲地訴說著悠長的古鎮歷史。

  周庄最有名的橋是雙橋,想在這兒拍照留念的遊人很多,許多人拿着相機只能望橋興嘆。夫曾在2001年隨同事一起來周庄遊玩過,那時候,他們還有下腳的地在橋上拍照,而今,我們站在橋上,且不說留影幾乎不可能,單說過橋都困難,恨不能擠掉河裡,實在要照,也是一個個人頭疊加的畫面。只好將就在橋邊的一家數碼照相館里,以電腦合成技術,留一張雙橋的背景照。我在水邊也拍了許多兩岸的景緻,包括橋,期待回家慢慢欣賞,回味,惟有獨具一格的雙橋,沒拍上,有些遺憾。

  周庄有着悠久歷史,900年的歷史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底韻,至今,古鎮還保留着許多名人雅士活動的遺迹。這些古今文人雅士,都為周庄留下了異樣的風采。最早著名的文人是公元三世紀的文學家張翰,因思念家鄉的美食佳肴,辭官返里即所謂“蒓鱸之思”,傳為佳話。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也曾在周庄寄寓過。到了近代,周庄以它清麗的環境聚居了當時一些賢人志士,其中著名的有柳亞子等等,留下許多詩篇,也留下許多故事。

  至之現代,89年台灣女作家三毛曾悄悄來過周庄,為周庄的古樸和純真的風光所陶醉。她曾漫步在古鎮長街曲巷,迷人的景緻激起三毛濃濃的鄉愁,那間忘情茶樓曾記錄下三毛來時的點點滴滴。離開周庄的時候,三毛流淚了。她說還想再來周庄,並許諾了朋友們的盛情邀請,可惜她過早地離開了人世,人們空空地期待着三毛筆下描繪的周庄。

  也好,在周庄美麗安靜的時候,三毛有幸目睹了她的容顏,若是今日看到周庄的古樸風貌被夜以繼日的商業氣息和環境污染所代替,她會心痛的。我在乎三毛,因為,她是我最為喜愛的一位女子,不僅僅因為她的文字寫得好,更是因為她的善良,率真,自由,浪漫的真性情,深深感染我。

  著名的“雙橋”(明代世德橋和永安橋),1994年旅美畫家陳逸飛以此景作畫,畫名提作《故鄉的回憶》,就是這幅畫,讓世人知道了這個美麗寧靜的江南水鄉——周庄,進而周庄走出中國,走向世界。這幅畫在美展出後為巨商哈默購得,訪華時贈與鄧小平,隱喻開拓中美友好。聯合國曾以此畫為首日封圖案。

  與此同時,當周庄商業旅遊業日益繁榮時,陳逸飛說過一句話:“是我害了周庄。”我想,那是因為他看到了繁華後面存在的隱患和破壞。但,周庄的百姓們卻感激陳逸飛,是他,讓周庄名揚天下,並因此吸引了大批海內外遊人,為當地旅遊業服務業帶來巨大商機,讓周庄的百姓走向富裕。或許保護和開發本身就是一對矛盾,怎樣做到適度才合理?

  周庄,曾有幸於2001年APEC會議貿易部長非正式會議的分會址設於此。來自澳大利亞,美國,日本,加拿大等21個成員國負責經貿事物的部長們,在周庄流連忘返,讚賞周庄古樸的景色和醇厚的鄉情。總書記也讚歎:“河水很清澈,很漂亮,像威尼斯一樣。”而今,短短數載,周庄卻已變了模樣。

  那清清的河水,幽幽的街巷已失去了往日的澄澈和寧靜,那河面上的古樸小船再也不會悠然飄蕩,隨波逐流,而是載着南來北往的客人,快速穿梭於大大小小的河道,實現着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在這過度繁榮的背後,周庄又失去了什麼?

  當我離開周庄的時候,眼前耳邊,依然是擁擠和喧鬧,總也想不清究竟是怎麼轉進去又如何轉出來的,說不清心情是眷戀是難言。我不知道,當我下一次再來周庄的時候,它會是什麼樣子,會變得越來越美麗,還是我終究無法喜歡和接受?我是有着古典懷舊情節的女子,我願周庄能適度合理地限制遊客,保護好它的古樸風貌和人文景觀,讓我們及後人持續地目睹它獨有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