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優美散文>下鄉的歲月

下鄉的歲月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下鄉的歲月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里,國家實行“上山下鄉”的政策,我就是在那時隨着學生下鄉的“大潮”來到了封丘縣城東南魯崗公社一個貧瘠的小村莊——黃砦插隊落戶。那時我還不到16周歲。

  記得那時,我印象最最深的,是用電緊張。在那個年代,市裡用電都顯得非常緊張,居民家常常出現停電現象。為此,我父母還專門在家裡備了許多的蠟燭,以便急用。

  農村村民家裡用電更是非常困難,經常停電,多少天沒電習慣了,感覺也正常。村民們為了盼電,燈的開關常是開着的,等着哪一天,家裡的電燈突然亮了,說明村裡來了電。村民好開心,奔走相告的。可真正來電了,反而覺得不正常,不知所措,總有點不習慣的感覺。

  農村來電的時候往往在白天,老是斷斷續續的,電壓還不穩,燈一會兒明一會兒暗的,像即將燃燒完的蠟燭,奄奄一息。

  農村家庭一般都很仔細,花錢不愛大手大腳,更不會捨得大白天開着燈,怕浪費錢。可到不了晚上,電就又給停了。又是漫長的等待,苦熬在沒電的日子裡。

  到了種麥、種秋,澆地、灌漿的農忙季節,由於農村極度缺電,社員們引水澆地只能用手扶拖拉機或小型柴油機發電抽水。我們下鄉知青和社員們一道下地勞動,忙碌在田間、地頭。如種麥、收秋、挖河、修渠、拔草、鋤地、施肥等,生產環境艱苦的很。

  在我的印象里,我下鄉的村莊四周是沙丘,似乎與世隔絕。天黑了,這裡看不到明亮的電燈,從莊戶人家發出的隱隱約約、一閃一閃、微弱的光亮是正在燃燒的煤油燈。過去農村莊戶人家常用來照明的就是煤油燈了。還有一種大一些,高級一點的煤油燈,常常掛在牲口圈裡,給牲口喂飼料時用來照明用的,俗名又叫“馬燈”。雖不值個啥錢,但一般村民家庭還是嫌貴,用不起呀!

  一般常見的煤油燈底座是扁圓形狀的金屬殼,裡面盛的是煤油,上面裝的是線繩燈捻兒,點着火,再罩上擋風的玻璃罩,就可 用來照明了。煤油燈裝有旋鈕開關,可調整火焰,用來控制火苗的大小,適時調節光亮;還有一種高腳玻璃的煤油燈,中間是園鼓肚,可用來盛煤油,上面加裝有玻璃罩。經濟條件不太好的人家或找一個墨水瓶或瓷碗兒,盛上煤油或食用的棉籽油、菜籽油,油里放上線繩,點着火也可以用來照明。生產隊給我們知青的集體宿舍里配備了一盞煤油燈。大家有雅興的時候圍坐在一起談天說地,打撲克、下棋、寫信。人忙活了一天,身體也累了,到了晚上放鬆放鬆,自娛自樂,消遣一番。

  每個社員每晌兒幹了什麼農活兒都有記賬,生產隊有專人負責記工分的。待新糧下來后按出勤折算成錢兒,錢再兌換成口糧。由於勞動生產率較低,社員們辛辛苦苦忙到頭,家家幾乎沒有太多的結餘,只能勉強糊口。

  我在農村勞動接受鍛煉的那些年裡,知青和村民們一樣同屬集體勞動的形式。生產隊一般按莊戶人家編成若干個生產小組,集體出工勞動,掙工分。一天工作日滿分為10分。一個普通壯年男子干一天也只能掙到8.5分;一個女勞動力相對就更低一些。

  79年開始出現“返城”風。一些工廠企業在社會上公開招工,吸引了大批的下鄉知青回城,忙於複習放棄多年的功課參加應考,以期待尋找就業門路,好有個“鐵飯碗”;也有的乾脆放棄了招工考試的機會,自己找地方打工掙錢去了。那時,我也參加了招工考試,因我文化基礎太薄弱,沒能考上。79年底我抱着試試看的態度報名參軍,身體合格,通過了政審,順利地穿上了綠軍裝,踏進了部隊這所大學校,開始了我軍旅生涯......

  在“下鄉”的特殊年代里,時間雖然都已過去三十多年了,但是當年上山下鄉的歲歲月月至今在我的腦海里記憶猶新,難以忘懷。

  艱苦的農村生活鍛煉了我的毅力,磨練了我的意志,至今難忘當年下鄉的歲月。



下鄉的歲月 標籤:歲月神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