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今年七十二,仍執着地守着她的小雜貨鋪。傍晚打烊后清點着鄒巴巴的零鈔,滿足而自豪。兒子多次提議別再讓外婆開店了,鄰居會說兒女們不孝。我也多次勸母親,咱家生活也算小康了,沒必要那麼辛苦,更何況我若將鋪面出租,租金遠遠高過母親的經營收入。母親沉默不語,我讀出她眼裡太多的不舍,也就由她了。
母親沒上過學,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心算卻特快特准,這要得益於她幾十年的操練。計劃經濟剛轉為市場經濟,母親就開始趕鄉場擺攤賣小百貨,那時,交通極為不便,還記得我念初三的暑假,陪母親到省城進過一次貨,途中七個多小時,我暈車嘔吐不止,回到家已覺精疲力盡,倒頭便睡到第二天黃昏,起床后,母親已趕場回來,我奇怪她為啥不休息,她說不累。姐姐說“就要開學了,媽得給你掙學費得給弟弟買衣服書本呀。”我明白了,那時,母親的事業是兒女們的學費與溫飽。
參加工作后將第一個月的工資交給母親,她說“媽給你攢着,將來給你制嫁妝。”那時,母親的事業,是兒女幸福的明天。
結婚後,每次給母親買衣服和日用品,總會被她埋怨亂花錢,於是只好把價格說成二分之一以下,還要保證下不為例,才有望動員她接受。母親生日時我們姊妹幾個在酒樓為她定包房,她拒絕到場,說在家吃比較有氣氛,有那錢,留給你們孩子上學吧。那時,母親的事業是兒女們身上卸下的擔子。
如今,姊妹六人均已成家立業,且都過着小康日子,兄弟姊妹們主動給母親一些錢,總被母親拒收,她說:“趕上好時候了,房屋撤遷,政府補助了一百多萬,我和你爸這輩子都花不完,給孫子們設獎學金吧。誰學習好就獎勵誰。”此時,母親的事業是孫子們的前程。
有天下班回家,母親叨叨:“人老眼花,又收到一百元假鈔,這已經是今年收到的第八張了。現在的人,真不誠信!哎。”兒子在旁問“外婆,您並不缺錢花,別這麼辛苦了,行不行?再說,您也得給我媽我姨我舅他們留點面子,免得人家說他們不孝順,這個年齡,還讓您自食其力。您說是嗎?”母親一言不發,進自己的房間去了。第二天一早,母親對我說:“我還是把門面騰出來,你多租點錢吧。你媽這輩子沒別的愛好,就喜歡賣點小百貨,算點小帳。這回退休了,還不知該干點啥好哩。”眼圈竟紅紅的。丈夫連忙圓場:“忙慣了的人是閑不住的,做做小生意也是休息,媽幹了幾十年,對這行有感情,這門面也租不了幾個錢,就當給媽娛樂消遣吧。”
感激夫君,他讀懂了老人的情感。此時,母親的事業是干她擅長而又喜歡乾的事,與快樂有關、與金錢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