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展的誘惑
黃葉斌
金秋時節,濃郁的菊香把我的靈魂勾跑了。
這種菊香,不是來自於叢山峻岭的山野菊花,也不是鄉村農家的田園培植,而是在城市鬧市區的廣場上。
雙休日的清晨,在金燦燦陽光的照耀和牽引下,我尋覓着陽光的色彩是怎樣塗抹在一種花兒的肌膚里,聆聽着秋陽的語言是如何與一種花兒的心靈對話。於是,在“武漢第29屆菊花展”的現場——武昌首義路廣場,我與熙熙攘攘的人群一起,有了一次近距離的觀摩、觸摸和感受的機會。
徜徉於菊花的世界,似乎在菊花的海洋里漂泊——120萬盆菊花200餘個品種肆無忌憚地鋪撒於偌大的廣場,遊人的視覺為之俘獲與吸引,觀者的心靈為之搖曳與震蕩,賓客的精神為之舒暢與通達。以武漢各行政區或部門擺放的功能區菊展,還有北京和開封市等地參加展出的菊花,似仙女撒花般將秋陽的精華展示於都市的心臟,令人神往和陶醉。
一旦菊花的魂靈與地域文化的結合,就煥發出一種超越時空的人文魅力。你看,“黃鶴樓”、“起義門”、“槍刺清帽”等造型的菊花盆景,按照特定的內涵擺放布展,把遊覽者的思緒又一次拉回到曾經遙遠的鋒火歲月,勾起人們的記憶和遐想;而“龍騰江城”、“光谷科技”、“列車呼嘯”、“書墨飄香”、“大閘蟹”等具有現代生活元素符號的展示,在五彩繽紛的色彩觀照下,“歲寒三友”之一、“花中四君子”之一的菊花則是把人們的愉悅心情釋放得更加酣暢淋漓樂不思蜀。
看吧:一株株菊花興高采烈,高昂起驕傲的頭顱,似乎在呼喚着人們的注意力;一盆盆菊花相互簇擁着擁擠着嬉笑着,好像在歡度着一個盛大的節日;一畦畦的菊花列成各種圖案的方陣,在陽光下喜笑顏開地等候着人們的檢驗;一方方的菊花如瀑流般的奔瀉於幸福時光的河流里,把人們的笑意愜意快意書寫在臉上……我在一盆菊花前俯身蹲下,輕撫着它的容顏,回應着它的招喚,我不能辜負它的邀約啊。在爭奇鬥妍的綻放美麗的世界里,它的形狀似禮花四射,如蓓蕾初放,金針般的骨朵既獨自傲立又相互環繞,從而形成了一種特立獨行的花卉氣場。它的氣質優雅而瀟洒,似新娘般的高貴而嬌艷,白色婚紗中黯淡出淺淺的粉紅色韻味,可能是秋陽秋風秋霜的惠澤吧。在一簇山野菊花的周圍,幾隻蜜蜂嗡嗡地環繞着親吻着眷念着,若即若離地久久不願離去,好像尋找到了自己的極樂世界。我不禁在心底里暗暗感嘆,這裡真是別開洞天的一方花卉的勝景,是惠風麗日的一片風光的縮影。
廣場上,遊人如織,艷陽高照。摩肩接踵的人流中大多數是中老年人,還有手推兒童搖籃車漫步的青年夫婦。他們紛紛在花卉前拍照攝影或錄像,將美好的瞬間定格於一個個難忘的時空背景上。在一條由菊花盆景集中展示的櫥窗走廊里,獲得各種大獎的菊花,以它的無聲的肢體語言向我們講述着菊花的特性、品質、風度與魅力。歷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為它的芳魂所傾倒,並對菊花厚愛和讚美有加,許多被人吟頌的經典詩篇已然成為菊花精神的代言人和靈魂歸宿地。不管是“採菊東籬下”的隱士品格,還是“滿城盡帶黃金甲”的鬥士精神;不管是“人比黃花瘦”的詞人哀嘆,還是“戰地黃花分外香”的偉人氣魄,都是一種菊花君子風範的寫照與寄託。此時,我似乎明白了,在城市水泥森林的棲息地,為何中國人的眼睛、耳朵和心靈一直處於一種十分饑渴的狀態了。城市化的進程,好像把人們的視野囚禁於一種相對封閉狹窄的天地,日益枯燥乏味的斗室生活已經使人們缺乏一種來自自然神靈的生氣和神韻。於是,就有了一種人造的自然景觀的補償,就有了大量的模仿和營造自然氣場的擁躉,就有了臨時開闢和構建的人文景觀與自然景物的結合。這可能是一種創新和創造的嘗試,也是一種嫁接和遷移自然物語的有效方法吧。
不知不覺兩個小時過去了。走出菊花展台,在首義廣場的出口,我又一次看見一組高大而肅穆的武昌起義戰士的雕塑,在菊花馨香的氤氳中似乎正在向我們走來,他們的臉上也好像露出了一種欣慰的微笑。而不遠處的一幅標語“喜迎十八大,爭創新業績”,正和菊展遙相呼應,在陽光下熠熠閃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