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寫景散文>初秋海河夜

初秋海河夜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在天津市老城區大衚衕附近,在古文化街文化廣場邊,在一塊塊仿古木片鑲嵌而成的親水平台上,我們作了一次親近海河的觀光游。

  海河,我國華北地區最大的水系,中學的課本里,其印象總是與泛濫、災害相聯在一起,解放后經綜合治理之後,逐步變成了造福於城鄉的河流。直觀上,現時的海河幹流,河道窄,水流平緩,確實很難再尋覓到舊時洪澇災禍的蹤影。但是,當現代化工業化城市化一步步走來,人們又不得不面對水資源環境保護這一嚴峻的課題。

  初秋的海河在傍晚中處處散發著出奇的悶熱,人們隔三差五在垂釣,也有個別赤足者下到河邊去索摸河蜆什麼的;漸行漸近的夜幕依然沒有透出絲毫的涼意,與想像中的南北氣候差異有着許多距離。我們是晚上八點坐上海河觀光遊船。在向上游的溯行中,途經有獅子林橋、金剛橋等,然後在引灤紀念碑前折向子牙河口,再經三條石大街附近折返。往下游航行的旅程,便是集合了海河游的全部精華,金剛橋、獅子林橋、金湯橋、北安橋、廣場橋、大沽橋、解放橋、保定橋、赤峰橋、大光明橋,這些名目繁多造型各態的城市橋樑在遊船的頭頂上倏忽而過,於是有了玉皇閣、望海樓教堂、文化廣場、馬可波羅廣場、遠洋大廈、袁氏宅邸和馮國璋故居等等有名氣的景點。但可惜,夜幕中我們只能收穫蒙朦朧朧的印象和導遊小姐們喋喋不休的絮語,只有當那些五光十色的霓虹彩燈在搖曳,當搖曳的虹彩似瀑布般傾瀉在街市或者河面時,我們便從中感受到現代文明的步履帶給人類社會的某種榮耀。要說印象最深,還是解放橋側廣場上造型獨到的大鐘,它毫無掩飾的裸露與豪放,為繁華喧囂的大都市那一爿略顯陳舊的天津火車站,塗抹了幾撥既蒼桑又頗具創意的濃彩。

  將近九點,遊船靠岸,然後我們嘗試漫步於親水平台上。這一帶是古文化街,文物古玩城那邊的店鋪早已打烊,靠河邊的有部分正在擴建改造,燈光忽明忽暗,只好沖那燈火明亮之處尋去。及至跟前,原來這裡正在進行演出。這是一座開放式的小劇場,大約可容納百十來人甚至更多。小劇場正門靠海河邊大街,正門反向是舞台,舞台前面是半弧形的觀眾小場,場上擺滿有木桌茶座,四圍有階級座椅,再後面是小樓層和廂座。細看時,小樓層及廂座未見人影,而小場的木桌茶座上座無虛席,觀眾們神情傾注。相反,四圍階級座椅上的觀眾就較為隨便,既有落座的,也有站立的,或者說,大部分是隨意站立的。由於沒有固定的大門,沒有門票(其實也不用買票),於是我們便也加入了觀眾群。看了看了,卻見那舞台上的演員們既沒有臉譜化妝,也沒有服飾點綴,而一個個的水平都頗象專業演員一般。向旁人一打聽,回答說:這是文化義演。噢,原來如此,難怪四圍的人們是如此的隨意,半蹲的,站立的,踮着腳板的,有部分甚至脫掉上衣光着膀子的,乍看時雖似不雅,但那情態卻休閑瀟洒,隨隨便便。這裡,沒有票房,沒有門檻,沒有臉譜,沒有化妝,沒有服飾,在悠閑的河邊漫步中,在隨意的街市購物后,舞台與廣場,演員與觀眾,正把親和、隨俗融於一體。這就是北方獨有的街坊文化么?

  天津,舊時以“天子渡口”之意而得名,從古以來就有了許許多多引以自豪的歷史軌跡和文化底蘊:古漁陽的薊北黃崖關,津門之屏大沽炮台,義和團紀念館,袁世凱小站訓練新軍,唐紹儀的廣東會館,平津戰役紀念館,楊柳青的年畫,和平路勸業場,被稱為“萬國建築博覽會”的五大道歐陸風情建築,鼓樓步行街的民俗商品,周恩來鄧潁超紀念館,等等,對於這些頗有代表性的古迹名勝,我們未能一一去飽覽。因此,只好在海河邊,在夜色下,借觀光游作為鼠標,在現代都市的顯示屏里搜尋點點滴滴故城遺蹤,淡淡領略一下古文化的新韻,是為初秋海河游。

  〖作者: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