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上班前,見老爸站在寫字檯前專註地看着什麼,禁不住好奇,湊近細瞧,嘿!原來又是寶貝《周易》研究心得。
近朱者赤。老爸研究周易10餘年,許是潛移默化的原因,自己也曾悄悄拿了卦辭、相書等等來看,常常是因無法深入而半途而廢,想是緣份不到吧!家裡到處都是經書,便取經文來看。一看,還真捨不得放下,確是耐讀。它包容了宇宙、人體及一切事物,並根據事物變化規律,進行邏輯推理,天文地理,人情世故,包羅萬象,無所不及。先前看過的一些古典文學,與其哲學內涵和觀點有許多共通之處。
且不談《周易》。快到上班時間了,抬腳想走,卻被叫住:這兒有篇文章給你看。一看,《尋妻》。心中納悶,急急看來。原來說的是前幾天因老房出借,父親說話辦事不周,惹得母親憶起了傷心事,獨自出去散心,父親焦急尋找母親的情形。匆匆讀那些文字,再一次感受父母相濡以沫的深情,止不住心頭哽咽,有溫熱的淚靜靜流淌。
兒時的記憶中,父親一直在村裡干最臟最累的活。父親師範畢業,好讀書,喜古文,人又儒雅,原本是教師,卻在那個年代被迫回家務農,分配干全村人最不願乾的活。年輕的父親空有一腔熱血和抱負,卻倍受折磨和奚落,並因此“株連九族”——我們一家遭受全村人的冷落和歧視。父親是長子,兄妹7個,回家務農前一直在外教學,他少得可憐的工資還要照顧弟妹。母親一人在家撫養我們兄妹4人,為此吃盡了苦,好好的身體生生的累垮了。父親回家后,能幫家裡掙工分,生活本應得到改善,卻因那個年代日子苦,父親乾重活,飯量大得足以把我們的糧食吞掉,以致掙的還不夠吃的。
許是貧賤夫妻百事哀吧。父母年輕時沒少發生磨擦,母親經常因父親的粗心而嘮叨,幾乎每次嘮叨都以父親不耐煩的高音嘎然而止,直到父親退休,才有所改觀。退休后的父親,極少在母親千萬遍的嘮叨中發火。常常是母親絮絮叨叨地訴說,父親則在一邊該看書的看書,該喝茶照樣喝茶,不溫不火,儼然一幅好脾氣的樣子。退休前,有時父親控制不住,我還會從旁提醒,現在常常是連我都到了極不耐煩的時候,拿眼去瞅父親,卻見他自得其樂,內心裡直是佩服。
在老家,每到冬季,為了取暖不得不燃起火爐,免不了有煙,母親每每嗆着了犯氣管炎,來石臼后,生活條件改善,單位冬季供暖,母親極少犯病。一年四季,父母一起上街買菜,早晚一起散步,一起走親串友,甚至在花開的季節打打羽毛球,引得過往人和飯後散步的人駐足觀望,生生得讓人羨慕不已。於是,就想,在這個盛產快餐愛情的年代里,還會有多少人珍惜真誠相向、相依為命的夫妻情份呢。他們這種經歷過風風雨雨的相儒以沫,相依相伴,才是彌足珍貴的。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所謂的“少年夫妻老來伴”、“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來就是這樣一種平平淡淡、久久長長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