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至今文人是社會發展與文明的引領者,他們主導着一個民族的思想和文化。在古往今來的文人之中,不盡相同,他們或憂國憂民,或附庸風雅,或自負清高。但是總體來說文人分為三類。
第一類,愛文字而有求知的心境。他們不會寫文,但是喜歡文字,讀不懂文,但是不恥下問。對文字只是個人的喜愛,或者閑暇之餘抒發個人情感,沒有太多的奢望,而是順其自然,用平常心和簡單的文字慰藉自己在現實壓力下的心靈。會謙虛的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缺點。所以第一類文人是有求知慾的文人。
第二類。愛文寫文,有較強的寫作能力與基礎,會在文學的道路上小有成就。這一點毋庸置疑。從慢慢的摸索寫文到有一些仰慕的讀者,他們也經歷了些許漫長的過程。但是他們的心態往往會隨着時間和過程的轉變而發生變化,好的作者會積累一些生活的感悟,也會循序漸進不斷的提高自己,而一些過於估高自己的文人則會產生自負和清高的心理,漸漸的把好評與讚賞當成自己的成就,從而迷失自己。所以第二類文人應注重的是個人的修養和把握自己的心態來當成關鍵。
第三類,資深的學者,有學識,有很高的文人責任心,他們寫文不僅僅是為了抒發個人情感,而是有憂國憂民的意識。從小處見宏觀,不會盲目的隨波逐流,處事明明白白,不會再寫文章上含含糊糊,模稜兩可。他們手下的文字會有一定的價值。而不會用濫竽充數的文字來敷衍所有讀者。第三類文人就屬於真文人。
文人與文化有着息息相關的聯繫,如果一個文人即無文的素養也無自身的修養,那就還沒有成為文人,總之以文行樂也好,用文寫意也罷,作為文人總該有一顆憂國憂民的思想,也要體現其自身價值的拳拳之心才行。那才是真正的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