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抒情散文>古城牆之韻

古城牆之韻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杜書文

  人說古城西安是藏龍卧虎之地,我絲毫也不懷疑。徜徉在古城西安城牆周圍的環城公園,確有一種由衷的自豪與驕傲。你看,穿行於城牆公園的人們,無論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普通市民還是退休幹部,都濃濃地蘊蓄着一種深沉、內斂、雍容、大氣、儒雅的氣質,他們真不愧是十三王朝的後裔。他們中不少人,看似平淡無奇,質樸無華。但你卻不能小瞧他們。說不定他們中就有幾位資深的老教授、哲學家、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畫家、書法家等了不起的大人物。這不僅從他們雍容大度的氣質上可以看出,也可從他們不凡的談吐中,領略到那種深厚的文化人的風韻。感到這座古老歷史文化名城的歷史久遠與博大精深。一位史學界的資深老教授,動情地向他遠道而來的友人,介紹着古城牆的歷史淵源和它的滄桑之變;那穿着極其普通的鶴髮童顏的老人、退休幹部,左手提着小水桶,右手揮動一支巨筆,在公園的洋灰地面上揮毫潑墨,他們時而工筆穩健,時而龍蛇大草,揮灑自如地書寫着古典詩詞、名言警句和楹聯碑題。而旁觀者中,也不乏諸多墨寶行家駐足點評,令圍觀者無不點頭稱許;一些家長似乎深諳“蒙以養正”的古訓,帶着年幼的孩子,教他們在地上認真地練習着書法,神情是那麼認真專註;在城牆下的一塊草坪上,一群裝束精幹的紅妝女士,手執龍泉寶劍,英姿颯爽,伴着杜甫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的古曲,在揮劍起舞。真有“……來如雷霆聲震怒,罷如江海凝青光……”的氣概。還有一些中老年佛門信徒,在樹下或靜靜地坐禪默誦,或談經論道,期望來日修鍊往生成仙。一些小學生聚集在樹下,在老師的引領下在誦讀程朱理學、諸子百家。再聽那飛檐翹角的八角亭下慷慨激昂、響遏行雲的秦聲豫調,更是把人們帶入了古老傳統戲曲文化的氛圍之中。這一切不僅傳承着歷史,傳承着古文化,也為古城塗抹下一層厚重的文化色彩。他們就像身邊的古城牆那樣博大厚重。如果把西安城牆看作是一個歷史文化塊壘,那麼鑲嵌在城牆上的每一塊磚都是一本厚重的史書。這本書歷經千載,不蝕不腐,光彩照人,輝映千秋。它記錄和包容着古都千年來的發展史、文明史、道德史、文化史、戰爭史、滄桑史、苦難史。記錄著西安文化在全中國和全世界的深度影響和歷史根脈……。縱觀歷史,有多少歷史文化名人從這裡誕生、成長,走上歷史的頂級殿堂;多少經、史、詩、詞巨著,汗牛充棟,輝映古今;多少英雄豪傑,文韜武略,在這裡叱吒風雲、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其功績彪炳千古,永載史冊;又有多少科學精英從這裡崛起、走向全國乃至世界。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巨人。他們的思想、精神、文化、道德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在世代傳揚。如果把古城牆比作中華民族的脊樑,那麼古都厚重的文化底蘊便是中華民族崛起的精神之魂。有了這種精神之魂,才能讓中華歷史的巨輪從遠古走到今天,邁向未來。

  我有幾位海內外的朋友來到西安,除了必看的幾個名勝古迹外,總對古城牆有着特殊的情感,他們並不特別注重它的形體、布局上的完整高大與宏偉,更看重的是它豐富的內涵和博大深厚的魂魄,那種文化深處所蘊藏的大氣、傲氣、豪氣、正氣、壯氣和熱氣。“這是從秦皇漢武大一統的中國建都時奠定的大氣;這是從隋唐盛世雄視環宇,海納百川的氣象中遺留的傲氣;這是從張載關學中得到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豪氣;這是從策應辛亥革命起義,敢於‘北伐擔當’溢出的正氣;這是全城同仇敵愾,抗擊劉振華圍城彰顯的壯氣;這是張楊‘西安事變’捉蔣兵諫閃射的勇氣;這是千萬知青從西安北上延安參加革命、從古城西出陽關,墾荒建設邊疆所洋溢的蒸蒸熱氣……”(摘自《西安晚報》2009年11月27日陝西師範大學教授陳學超語)。正是這樣的“氣”,歷代的兵亂沒有動搖它;侵犯者的鐵蹄、炮火、和轟炸沒有摧毀它;雷電的霹靂沒有擊倒它;政治的禍亂風暴沒有浩劫它;無論歷史的劫難多麼深重,前進的道路多麼曲折艱難,它總是昂然挺立於天下,向世人宣示着他的歷史價值。這就是我們西安的古城牆之韻、西安的城市精神、偉大中華民族的魂魄。

  西安市西門外鐵塔寺路潘家村小區57號院南樓4單元3層東戶

  電話:郵編:71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