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蒼白的歲月里,人們努力填充內心的空洞。有時候寂寞如同一股無形的力量,拿不穩道不明,強大地將人記憶喚回,拉向思緒的無底洞。人不甘寂寞,尋求同樣的寂寞。於是,年輕在尋求伴兒,在追隨着與別人的安全感道路上勉強構思自己的個性。在個性中又渴望着共性,怕脫離,只有在別人的腳步下才會覺得安全。於是個性與共性就這樣交替存在形成人的人格。
在人群中有人會感到一股堅不可摧的安全感,“跟着大家就對了。於是“喧囂后的寂寞”便如魔鬼般困擾着這類共性者。共性人群也有自己的見解,只是打開的個性閘門時常被一股力量強制關上,這股力量便叫寂寞。
個性者不怕寂寞,更甚喜歡寂寞,不苟同,堅守自己的陣地,哪怕身邊所有人都反對。而共性者則不敢有自己的行為。雖然他們也有自己的見解,但是不敢表達出來,怕與眾人不一樣而被視為異類,從而寂寞。寂寞於這類人來說,實是洪水猛獸。
寂寞,到底是什麼東西?不單是共性環境中的個性表現吧。如今的寂寞更多的是一種大眾情緒。覺得孤獨了,就說這種情緒是寂寞;百無聊賴了,也稱這種情緒是寂寞;一個人兒牽挂在心,這種苦澀甜蜜的情緒也叫寂寞。寂寞介於孤獨和落寞之間。
寂寞是一種抽象的但又真真切切存在的東西,它不分時空地出現,沒有一點先兆,寂寞到來時,會覺得做什麼都沒了動力,任由這股情緒蔓延。現代人認為寂寞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不讓自己寂寞。於是找伴,現在更多的是在Q上找。其實,只會讓人更寂寞。會發現,好友空間里寫滿了寂寞,簽名里寫滿了寂寞,頭像也是寂寞的,會有人開着Q一次次展開分組看看誰在線,看看所有人的個性簽名更新,看看空間里的動態。
寂寞成了一種不良大眾情緒,也成了這種情緒的催化劑。
寂寞並非孤獨,在人群中也會寂寞,寂寞是內心的孤獨。人本來就是群居動物,寂寞便是內心深處對脫離人群的不安與反抗,當然,“脫離人群”也有深層次的意義。既然不安,既然反抗,寂寞便成了一種在內心翻騰的情緒。
寂寞比落寞輕些,不會有嚴重的低沉的心情,不會嚴重悔恨過去,沉淪低落,討厭與人的相處。相反,寂寞時還渴望融入人群。寂寞介於孤獨和落寞之間,是一種很特殊的考驗。人不能脫離群眾生活,寂寞也被視為一種不是真正意義的病態,沒人說寂寞是一種病,但也沒人承認寂寞是一種健康的情緒。
寂寞怎麼辦呢?既然寂寞只是一種情緒,那也沒有所謂心靈治療的必要。有人會在發現寂寞后馬上融入人群,當然,更重要是內心融入。有人則不認為寂寞不好,也就接受這種情緒並適應它,畢竟寂寞不是一種長駐內心的情緒,只是會時不時侵襲罷了。
寂寞是一種複雜的味道,只有品嘗過的人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