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以墨筆為花鋤,輕把慢耕耘,陌上點撒碎碎心,縱是淚落花鋤,淚也紛飛。
——————————題記
文字是一種符號,是一種記錄與詮釋的符號,我的文字便是我用來記錄生活中一切與我有關的點點滴滴的符號,文字本身沒有情感,也並非靈動,但將活生生的人生中所具備的一切喜怒哀樂注入到文字中,文字便可鮮活起來。
一個動蕩不安的年代根本談不上有什麼良好的條件去系統地,按部就班地從事一個人從小就應該進行的基礎知識的教育,更不用說能有多少文字功底,與他人的筆墨文風相比較,往往會覺得相形見絀,既無華麗之言,又無深刻之度,簡單直白便是我自以為是的寫作風格,其實也說不上什麼風格,連我自己都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或許是性格使然,或許與血型有關,亦或許和生活的經歷有關吧,歸根到底是因了什麼,誰知道呢?曾經有人在博客上看了我的文字,問我是不是喜歡傷感文學,當時不加思索地回答是,其實對於此類文學我並沒有太多的了解。反正就是喜歡那種悲悲凄凄的感覺。也許因此被人誤以為是屬於傷感文學之類的。
記得一次無意間和一個小女孩談論理想的話題,很是感慨第一次高考的志願,北京廣播學院和北京電影學院曾是我夢寐以求的,她竟調侃地說“我相信如果當演員,你一定是一個最優秀的悲劇演員,”呵呵,現在想來真的有點不自量力,可有誰不曾有過青蔥歲月的美好夢想,或者說是狂想。女孩不經意間說出的這句話令我為之震驚,如此年少之人竟能觀察地如此細微,又形容的如此貼切。也許正是這種自覺不自覺的,不經意間流露出的一種自憐﹑自惜的悲怨才使得文字給人以哀婉悲戚之感。
閑來無事,突然想在百度里搜索有關傷感文學,並想對此有更深的了解與認識,“哀人易感傷,觸物增悲心”。感傷文學寄情無限。正如《莊子·至樂》里所說,“人之生也,與憂俱生”。人之此生,維一個情字所系,有情,便會有喜怒哀樂,有情,便會有傷之不如意之情感。古今中外,傷感文學的不朽詩篇不計其數;從吟詠起來朗朗上口具有韻律之美的《詩經》到委婉曲折的《楚辭》,再到豪放與婉約之別的宋詞,以及家喻戶曉痴男怨女們所鍾愛的《紅樓夢》,甚至到後期的張愛鈴,現代的安妮寶貝等作家,都不乏傷感並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文字的傷感之情體現在作品中,進而被推到一個一個更高的境界,為世人所喜愛,為世人所感嘆。
我以為這種感傷,這種以文字詮釋的那種蒼涼的,靜穆的、悲憫的、悱惻的情節,並非是一種顧影自憐,無病呻吟,也非一種人們所謂的變態心理。傷感文學具有無窮的魅力,它凝重,典雅,多情,柔美,朦朧,它營造和渲染的意境、揮之不去的纏綿悱惻與凄婉,很容易喚起人對世間滄桑﹑人世浮沉的感喟。表達着人類最深切的精神感傷。
傷感是一種唯美,文字是一種釋懷,二者的結合正是心靈生存的最高境界。傷感文學更富於哲理;它能給人予啟迪,能讓人思索得更多,能激發人的創作激情以及靈感。筆者之所以還能感覺到痛苦,悲哀與無奈就說明他的靈魂還沒有完全麻木,良知還沒有完全泯滅,依然有着對生活的美好嚮往,嚮往藍天白雲,嚮往大海的遼闊,嚮往絢爛的陽光。讀着那些凄美的足以讓人落淚的文字,既感覺生存完全是一種悲哀,同時又會對美好充滿無限的憧憬。心不斷地在堅守與放棄中掙扎。
生之悲涼與無奈乃人生難以承受之重。歡樂易逝,感傷淵遠流長,我也僅僅想藉以我瘦弱而傷感的文字來詮釋一種瞬息萬變的心境,一種對流年往事瞬息而過的感傷,並渴望與期待這傷感的文字終能在這人間四月天里開出花來,開出美麗的花來,即便只是曇花一現的美麗,也依舊芳香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