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要了一個辣椒炒肉,因為這個是從小就喜歡的一道菜。
很多年了,一直喜歡這道菜,百吃不厭,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在外面。
可是這幾年,卻很少吃到媽媽的這道菜,每次回去,老媽總是想着買點大魚大肉,好好燒起來,給兒子吃。
一些平時自己捨不得買的菜,也會因為我回來了,而跑上餐桌。
老媽又個習慣,只要是我們喜歡吃的菜,那怕有家裡有很多,只要我們不回去,就會一直放在那裡,哪怕壞掉,也自己不煮來吃。
有時候,看到很好的東西放壞掉,我也會去說,但是老人家依然我行我素,近乎執拗的認為好的東西一定要自己不能吃,要等孩子回來。
媽媽們都有個通病,只要你說了哪樣菜好吃,她們就頻繁地煮那道菜,直到你厭煩地埋怨了為止。其實她這輩子,就是在拚命把你覺得好的,給你,都給你,愛得不知所措了而已。
看到這句話,我就一下記住了,因為作為老人,她永遠都想給孩子最好。
記得看過余秋雨先生的一本書,其中有一段寫到: 一切遠行者的出發點總是與媽媽告別……而他們的終點則是衰老…
每次出門前,媽媽就開始嘮叨,換洗的衣服帶好沒,出門要注意別著涼,哪裡哪裡要下大雨,別去,哪裡哪裡看新聞很亂,也不能去。
年輕的時候總覺得這些嘮叨很煩,又不是小孩子了,又不是傻子,怎麼可能不知道呢。
但是這幾年,卻發現出門前,要不聽老媽說幾句,總覺得不對勁,呵呵 。
母親的嘮叨伴隨兒女的一舉一動,絲絲縷縷,綿綿不絕,於是,在兒女的笑聲淚影中便融入了母愛的纏綿。
母親就是個平凡的農村婦女,不懂的什麼陽春白雪,卻踏踏實實的做着一個偉大的母親,母親的愛,亦在延伸,給了我,也延伸給了我的孩子。
身在遠方遊行的遊子們,有空長回家看看,不需要華貴的禮物,只需一顆真誠的心。
記得很多年就會的一首詩,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母愛是一泓清泉,讓你的情感即便蒙上歲月的風塵仍然清澈澄凈;母愛是一株樹,在季節的輪迴中固執地堅守家園,撐一樹濃陰默默付出;
愛是一條小小的絲帶,母親用皺紋輕輕系著。
長牽挂,長問問,因為她們都老了
2013年7月26
義烏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