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兩地書(64)
嫻兒:
你關於生病、關於想家、關於思親的這封信,差點把老爸的眼淚催出來----準確的說是由於辦公室有其他同亊在場,我把淚水硬憋回去了!
心中突然想到冰心的這詩句:"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嫻兒,無論你生活、生命的路上遇到任何艱難困苦,記住:除了自身的堅強勇敢外,父母永遠是你的荷葉,你的蔭蔽!永遠是你的後盾,你的港灣!
你電話說由於生病,沒有什麼可寫信的內容,在我的點撥啟發下,不是也寫出了這封感動人心的文字來了 古人有“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之語,嫻兒沒有這次病菌的折磨,就沒有這麼深刻的情感體驗和精神收穫了,對嗎
關於生病與寫文,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和精彩的文章,這其中以史鐵生的《病隙碎筆》,季羨林的《病榻雜憶》和柯岩的《癌症≠死亡》等等最典型。在此我要多費點筆墨給嫻兒介紹史鐵生這個人,一個幾十年來坐在輪椅上,經受着病痛折磨的,卻在我心中卻經常去仰視的精神巨人:
初識史鐵生是他寫的散文《我與地壇》,那時只是以為他就是失去了雙腿的作家,直到讀了他的散文集《病隙隨筆》才意識到:原來有缺憾的生命同樣可以如此的精彩和震撼人心。
2002年,史鐵生的散文作品《病隙隨筆》獲得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中分量最重的“年度傑出成就獎”。這是他徘徊在病床與輪椅之間花三四年時間寫成的,書中包括243則隨筆性的文章,記錄了他在病中的歷程與思索,對“成長”、“疾病”、“愛情”、“金錢”、“道義”等個體生命中必須面對的問題作了一一解答。在頒獎詞中,主持人稱:“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病隙隨筆》是2002年中國文壇最為重要的收穫,當多數作家在消費主義時代里放棄面對人的基本狀況時,史鐵生卻居住在自己的內心,仍舊苦苦追索人之為人的價值和光輝……這種勇氣和執着,深深地喚起了我們對自身所處境遇的驚醒和關懷。”
對史鐵生而言,《病隙碎筆》已不是單純數量上的又一本散文隨筆集,而是一部充滿了生命體驗的人生筆記。因為他深深明白,生命讓自己寫作的時間只會越來越少,故而不論病痛如何折磨自己,他都要儘力擠出時間一次次地喚醒因病痛而日漸麻木的心靈,然後對所在的世界和所處的時代進行審視,對生命狀態和人生意義進行思考。可以說,凡是個體生命必須正視的問題和必須開解的難題,史鐵生都沒有迴避與躲閃,而是調動了生命的全部激情與智慧給予解答,從而讓人們產生了心靈的強烈共鳴。
在他看來,命運是一出“人間戲劇”各種角色中的一個,我們不可以隨意調換角色,但可以改變角色的命運,可以讓這原本是悲劇的角色充滿了色彩,讓原本註定是灰色和脆弱的客觀世界在馳騁飛揚的主觀世界里更加地奪目和堅不可摧。----無論命運多麼地不濟與坎坷,都可以依舊平靜地對待生活中的每一天,即使病痛纏身,卻仍對生活抱着十分的希望。----這就是史鐵生的文字關照我們生命的精髓所在!
比如“生病”,他是這樣領悟出一種很現實的人生觀:
“生病也是生活體驗之一種,甚或算得一項別開生面的遊歷。這遊歷當然是有風險,但去大河上漂流就安全嗎?不同的是,漂流可以事先做些準備,生病通常猝不及防;漂流是自覺的勇猛,生病是被迫的抵抗;漂流,成敗都有一份光榮,生病卻始終不便誇耀。不過,但凡遊歷總有酬報:異地他鄉增長見識,名山大川陶冶性情,激流險阻錘鍊意志,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發燒了,才知道不發燒的日子多麼清爽。咳嗽了,才體會不咳嗽的嗓子多麼安詳。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搞丟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瘡,一連數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麼晴朗。後來又患"尿毒症",經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懷戀起往日時光。終於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
如果說世界上還有一種職業叫生病的話,那麼史鐵生就是這一職業最好的代表者。就如他在《病隙隨筆》中調侃的一樣,他的職業就是生病,48年來大約有一半時間用來生病。“此病未去彼病又來,成群結隊好象都相中我這身體的一處樂園。”但他從來不畏懼這些病痛,相反他把生病當成了一種生活體驗,只有生病了我們才能一步步懂得滿足。“所以每次不爭氣地沾染上各種小病時,我總會想起世界上還有那樣一個豁達樂觀到把生病當作體驗的人,在繁忙和重壓下的現實生活之外,生病未嘗不是一種讓我們沉靜下來思考一下生命、審視一下靈魂深處那些最純凈質樸因子的好方式"。
“華語文學傳媒大獎”評委會秘書長、著名文學評論家謝有順說:“《病隙隨筆》這本書已經超越了文學界,在思想界、哲學界的影響力也很大,史鐵生的文字,使得文學跟生命本體、存在本身完全結合在一起了。”周國平也曾說:“鐵生是中國當代唯一可以稱作偉大的作家,他代表了也大大提升了中國當代文學的高度。倘若沒有鐵生,中國當代文學將是另一種面貌,會有重大缺陷。在這個靈魂缺席的時代,我們有鐵生,我們真幸運"
讀史鐵生,我會經常發現我們原來活的如此的世俗。我們懼怕死亡,我們更懼怕失去我們現有的權利、金錢和一切象徵著榮耀的東西。我們有健全的雙腿,但不過是登在山顛眺望人世,而坐在輪椅上的史鐵生卻讓思緒飛揚,行在空中俯視人世,他追問的不是塵世個體對個體人的追問,而是人對人整體生存價值的追問。雖然命運對他很不公正,可他卻依然帶着勝利者的笑容向世界宣稱:我是強者。----他的生命真是太健康了。健康的生命,第一元氣充沛,富有活力,單純,開朗,第二善於同感,富有同情心,平等,善良。史鐵生就是這樣,身體的疾患沒有給他的生命帶來一絲悲苦和陰鬱,這樣的一個生命,豈不正因為身體的疾患而更證明了它的超級健康?
因此,2001年,史鐵生與美國田徑名將劉易斯的見面令世人關注,(史鐵生十三年前曾託人把他的三卷文集帶到美國送給美國田徑名將劉易斯,並表達了想要見到他的願望。這位久經沙場的黑人運動員為有一個大洋彼岸的知音而大為感動,劉易斯表示,一定要和這位中國作家見面,當面向他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多年來,為了促成他們二人的會面,身邊許多朋友一直在暗地裡穿針引線,直到2001年,劉易斯來北京參加體育產業研討會,才有了讓他們二位見面的機會。)據報道:"史鐵生和劉易斯碰面時,非常激動,他自己搖着輪椅迎了上去,劉易斯也迎了上來,並俯下身去和史鐵生握手。他說:‘能見到你非常好,我很高興。’史鐵生也說:‘1997年我去美國,特意到洛杉磯的體育場去看過,沒有見到你,沒想到能在北京見到你。’"----這是一次等待了13年的相聚,當它到來的時候,真是讓我感動不已!
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史鐵生生前那麼想見劉易斯,後來再次翻看史鐵生在1988年寫的散文《我的夢想》時,突然頓悟。史鐵生說:“我希望既有一個健美的軀體又有一個了悟人生意義的靈魂,我希望二者兼得。但前者可以祈望上帝的恩賜,後者卻必須在千難萬苦中靠自己去獲取。”
嫻兒,史鐵生無論是他的人還是他的作品,都是中國當代思想史,精神史,文學史上獨特的高峰,他說他的業餘是寫作,但他奉獻給世人的是一個作家一個哲人----是這個時代不可多得的思想精髓和只爭向上的精神,他是中國的《老人與海》,是中國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他的《我與地壇》、《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務虛筆記》、《病隙碎筆》件件是精品,你得抽時間好好讀讀。
關於病與文章,柯岩的故事嫻兒也應知曉,----她是著名詩人賀敬之的妻子。賀敬之曾說:“是一場大病將柯岩送到我身邊。”
據介紹:1951年初,賀敬之到河北省大名縣鄉下採風,沒多久他感到身體不適,縣裡大夫診斷為肺結核,賀敬之被火速送回北京,住進當時專治結核病的北京紅十字醫院。為防止傳染,醫院一般不允許外人探視,沒想到柯岩很快來到了他的病床前。擔心柯岩被傳染,賀敬之要求她別再來,但柯岩卻笑着說:“越害怕才越會被傳染呢。”這句話令病中的賀敬之內心瞬間被震動。1953年10月,這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柯岩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種疾病,有十多年尿血史,腰椎骨嚴重錯位,她只能躺着看書,坐在床上用個畫夾子墊着寫作。獲七個大獎、被稱作當代中國“教育詩”的《尋找回來的世界。》,就是這樣寫出來的。柯岩被譽為“20世紀全能式的作家”。當年,中學語文教材中一首深情的詩歌《周總理,你在哪裡》,讓無數人熱淚盈眶,讓無數人蕩氣迴腸,叩響了神州億萬人民的心扉,也讓人們記住了“柯岩”這個名字。
啊哈,利用生病這一話題,我與嫻兒分享了以上文字,希望對嫻兒有所啟示。其實,生病與文學,就如愛情與文學一樣,是文學創作和文學作品中永恆的主題,相信嫻兒會用心去歸納和感悟的。最後祝嫻兒身體健康,少生病,多寫文!
愛你的爸爸
2012年4月7日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