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份是小麥成熟收穫的季節,一望無際的關中平原,麥浪翻滾,處處金黃。六月份也是庄稼人最開心的日子,他們辛勤的勞作即將結出豐收碩果。六月份更是農民們最辛苦的時候,芒種節意謂此時的農村最為忙碌,既要抓緊時間收割,又要利用寶貴的墒情搶種。
??我的家鄉地處關中平原東北部邊沿,地形為平原與溝壑並存。每到夏收的時候,家鄉的男女老少都要投入到三夏大忙之中,就連中小學也因為農活繁忙要放一周到十天忙假。即使是現在,外出打工的人們也都要趕回來收割成熟的小麥。如果不及時收割,一刮大風,成熟的小麥就會被吹掉顆粒。萬一再碰到下連陰雨,麥子就可能發霉變質,農民辛辛苦苦一年到頭的汗水就會白流,就可能沒有啥吃。所以,鄉親們把收穫小麥叫搶收,即搶時間收穫。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農業機械化的程度很低,收麥主要靠人工用鐮刀收割。當時還沒有實行家庭承包責任制,生產隊的人都在一起勞動。
??在平坦的地塊,火紅的太陽與火熱的勞動場面相得益彰。雖然強烈的陽光刺的人睜不大眼睛,雖然尖利的麥芒將的人兩臂划的血跡斑斑,但大家的勞動熱情卻十分高漲,你追我趕,爭先恐後,聽不到人的喧嘩私語,只能聽見鐮刀收割麥稈的嚓嚓聲。由於長時間彎着腰幹活,一個個累的直不起腰。好的勞力每天要收割三畝多麥子。特別是當年過門的新媳婦,為了落個能幹的好名聲,頭也不抬,一聲不吭,總是第一個收到地頭。新媳婦鮮艷的衣服,在金色的麥田裡特別顯眼,是夏收的一道亮麗風景。大嫂是1974年結婚的,看到她在麥田麻利矯健的身影,聽到鄉親們的讚歎聲,我的心裡也美滋滋的。
??在溝壑地塊收穫麥子,那就更辛苦了,有的地方架子車根本進不了地,全靠人背肩挑。加之溝里不通風,熱的人簡直喘不出氣來。人背着小麥,身體幾乎與溝坡呈平行狀,要把約一百多斤的一大捆小麥背到麥場,可以說兩腿發軟打顫,等到了目的地人幾乎癱在地上想起不來。記得當時有一在外工作的本村人,坐在村頭澇池邊的樹陰下,身穿白的確良短袖,手拿摺疊扇子,看到農民汗流浹背的樣子,邊扇扇子邊說風涼話:“農民好辛苦啊!”有人當場朝他吐唾沫:“呸!你祖宗難道不是農民?”其鄙夷之情溢於言表。
??麥子收到場以後,接下來就是碾打。當時手扶拖拉機也不多見,主要靠老黃牛拉碌碡碾打。碾麥一般都在中午1點開始,要連續碾3個多小時。因為中午太陽火毒,麥稈幾乎被曬的要燃燒,麥粒也就容易被碾出來。烈日當頭,照的人兩眼發黑。人們手握韁繩,一圈又一圈地旋轉。有時為了提神,往往一邊吆喝着慢條斯理的老牛,一邊斷斷續續地吼着不答調的秦腔。起場的時候,人們趁着有風,趕緊揚場。隨着木掀的上下翻落,塵土飛揚,麥芒亂舞,一邊是顆粒飽滿的金黃色麥粒,另一邊則是麥殼雜物。再看看那些揚場的的老農,滿臉塵土,僅能看到兩隻滿含喜悅與幸福的眼睛。
??每當到芒種節氣的時候,我就不由地想起父老鄉親那汗流浹背的古銅色背影,就彷彿看到了家鄉親人那滿臉塵土但很滿足的淳樸表情,耳邊就會自然地響起“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千古名句。“一粟一粒,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惟念物力恆艱”的古訓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能記得。
??朋友們,與那些在火辣辣的太陽下辛勤勞作的農民相比,我們有什麼理由抱怨生活不公牢騷滿腹哪?與那些面朝黃土背朝天揮汗如雨的農民相比,我們還有什麼理由鋪張浪費驕奢淫逸哪?與那些默默無聞善良厚道的農民相比,我們又有什麼理由鄙視勞動看不起農民啊!每當想起夏收的歲月,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勞動的光榮與農民的偉大。
〖作者:西河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