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冬天,一個不尋常的日子。“嘟——嘟——”電話鈴響,我提起話筒,聽到熟悉的縉雲話:“明賢外甥,我是你娘舅。告訴你一個不幸的消息。你的外公因病去世。”噩耗傳來,我的大腦頓時一片空白,惟有淚千行。不敢怠慢,當天趕回。
外公,一個多麼親切而又熟悉的稱呼。他伴隨我走過了35個春秋,在與外公朝夕相處的12年中,我多多少少了解到外公那不平凡的經歷。
外公愛喝酒,酒後吐真言,嘮叨起過去那段難忘的歲月,如嚼甘蔗般的津津有味。少年時,他在縉雲縣城小學讀書;青年時,他加入軍人行列。抗日戰爭時期,他參加了廬山抗日大戰,作為一名戰地軍需官。他冒着qiang林彈雨、出生入死地活躍在前線,與日軍展開了生死搏鬥。解放后,他回鄉務農,默默無聞地種田一輩子。由於他有文化,鄉親們紛紛請他代寫狀子,有了一技之長,一家人日子還算過得去。
1963年中秋佳節后的第二天,“哇哇”啼哭聲打破了鄉村寧靜的夜空,我來到了外公家,給這個苦難的家庭增添了一份歡樂。在十二年艱難困苦的生活中,受到外公無微不至的關懷愛憐。他不讓我干農活。我的讀書興趣來自於外公的諄諄教誨。他語重心長地對我說:“要學好文化,無知意味着愚昧,有文化的人將來一定會派上用場。”我銘記在心,並身體力行,手不釋卷,學習不止。外公家是書香門弟,藏書豐富。我如獲至寶,如饑似渴地學習。現在回想起來,那段日子打下的語文基礎,使我獲益非淺。外公還給我講了西班牙探險家哥倫布歷經千辛萬苦終於發現新大陸的傳奇故事,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里。我長大後走上醫學之路,與外公的影響不無關係。
外公善於結交朋友,是因為他嗜煙酒,天天不輟。因為酒是社交潤滑劑嘛!有一年,大病痊癒后,聽從醫生的忠告,扔掉了煙筒,戒煙。惟嗜酒痴心不改,什麼酒都喝,如老酒、白酒、藥酒等等。可惜我酒精過敏,不勝酒力,與酒無緣,失去了結交良朋的機會。
關山阻隔,外公與我一直保持通信聯絡。他寫信容易,寄信卻不便,去城來回需走十幾里路。即使這樣,他還是不厭其煩地把家鄉的發展情況一一告知我。我也把工作、生活近況傳達給他,一來一往,筆墨度春秋。收到外公的來信是我最為快樂的時光。現在已經成為一種永恆的紀念了。人生如秋露,來去匆匆。外公在那麼惡劣的環境下,仍活到85歲高齡。總結一下他的養生經:自我平衡能力強,精神上始終保持達觀、向上的追求。關心國家大事,村裡訂的黨報,他也去看看,脈搏始終與外界相通。外公的寶貴經驗將伴我享用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