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個網友叫臘梅,她是一個鄉村女教師,人長得很漂亮,特別能幹,教學搞得很好。最近聽她很傷感的對我說,她工作了31年的學校就要搬遷了,她的學校就要消失了,心愛的學生就要和其它學校的學生合班了,一切都要從新開始了。對於她的學校,臘梅常在我們面前講到,它是金堂縣海拔最高的學校,到學校的一路四季風光最美。我懷着一片好奇和對老師的一片崇敬的心情,在聖誕節后我約了網友橘子、水城和臘梅一道追尋一下這個即將消失的山村學校。
從金堂縣城出發,車過韓灘橋跨過北河二橋右轉,駛入到三星松枝學校的道路。道路還可以,全是水泥路,駛出不遠就開始爬山,沿着蜿蜒的盤山公路,慢慢的向四方山前進。在路上臘梅興奮的講起一路的美麗風景,她說到學校的路上,春天可以看花,夏天可以賞果,秋有滿上遍野的菊花開得一片金黃,冬天還可以觀雪景。她經常都要隨性賦詩,感嘆大自然之美。臘梅是80年進入四方小學當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一呆就是31年了,31一年來,她風裡來雨里去,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學生,而自己也稍有了倦容,頭上也長出了几絲白髮。臘梅看着窗外的美景,一幕幕往事浮現在腦海,一個個活潑可愛的面孔交織在眼前,百感交集,思緒萬千。經歷了半小時的時間,車到了海拔800米的高度,臘梅高興地告訴我們學校到了。
金堂三星松枝學校位於金堂縣三星鎮四方村,以前是四方鄉的中心小學,撤鄉並鎮后四方鄉變成了四方村,而四方中心學校服務四方鄉的全體居民。後來一位日本友人捐建了現在的這個學校,改名為三星松枝學校。門口還掛了一個維奧車棚學校的牌子,也是由於捐獻方的要求而掛的。遠看學校教學樓上的四個大字“發憤圖強”的憤字是個別字,顯得格外彆扭。教學樓是三層樓房,教師工作室,音樂教室和教職工休息室是磚瓦結構的平房,操場有兩個籃板,和一個乒乓台,設施比較簡陋。學校學生和教師的生活用水全由一口上了鎖的水井提供。井的傍邊有個牌子上寫道:“水是生命之源,請節約用水”。的確這裡水源非常緊張,每一滴水都很寶貴。教師辦公室更是簡陋,連窗戶的玻璃都沒有安裝。進入二年級的教室,裡面的課桌還整齊的擺放在那裡。正面的黑板已經察乾淨了,而後面的黑板還有彩色的黑板報,“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幾個大字分外耀眼,激勵着孩子們奮發向上。旁邊的獎狀有兩張都已掉角了。回望這間教室,朗朗的讀書聲還在耳邊迴響。走廊里慶祝“六一”主題黑板報還是那麼清晰。教學樓外的一組標語讓我久久駐足,“山裡娃,我能行,我最棒”九個大字,方顯山裡孩子為了改變貧困面貌而彰顯出來的不屈的奮鬥精神,體現了山裡娃充分的自信,我相信他們是最棒的。學校的教育功能還比較全面,還開辦有幼兒教育,還有音樂、體育課。安裝了一部電話,還上了網,把這個山村學校外面的精彩世界聯繫在一起。每個教室里都掛着,愛因斯坦等科學家的巨幅畫像,激勵着這些山裡娃,努力奮鬥去實現夢想。一排挺拔的柏樹長的那樣清秀,就像這裡的孩子們一樣,老師們澆灌了多少辛勤的汗水啊。走着走着,看着來了客人,留守這裡的李玉祥老師,熱情的接待了我,興奮地給我們解說。
據說這個學校開辦於解放后不久,歷經5、6十年的滄桑,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學生,送出去的很多優秀山裡娃都成了國家的棟樑,縣上的民政局局長晏萬長和勞動局局長李玉明都是這裡走出去的。他們成才以後,為家鄉做了不少的貢獻,這條水泥路,就是他們捐款捐物修建而成的,解決了山裡的出行問題。但是由於這裡條件的確太差,留不住老師,城裡的老師受不了這裡的苦,幹不了多久就走了,留下的都是像李玉祥老師和臘梅老師這樣能吃苦耐勞的,為了山裡娃的讀書學習,不顧個人得失,能克服重重困難的老師。一干就是30年,看到李老師頭上的白髮,我情不自禁的向臘梅和李玉祥老師敬了一個禮,沒有他們的默默奉獻,哪裡有山裡娃的燦爛明天啊。
隨着教育事業的發展,現在的這個學校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的需要了,金堂縣委政府決定搬遷這所學校,香港基督教和成都青年聯合會為了支持西部的發展決定在金堂縣城郊的三星鎮出資3000多萬修建一所全能的學校。取名金堂港青學校。山上的孩子都可以在學校住宿,免掉了孩子們以前每天回家要走十幾里山裡之苦。新學校的設施設備都是一流的。大大改善了辦學條件。
站在這個臘梅和李老師戰鬥了30年的地方我們和他們一一合影留念,這所學校即將消失了,合完影,看到臘梅老師還戀戀不捨地回望學校,李老師也有些語塞了。問起臘梅的感受,她說真有點捨不得啊,我的青春年華就奉獻在了這個大山裡,說著一個騎摩托車的人停下車來打招呼,鄒老師好,李老師好。他們臉上又露出了笑容,我問他是哪個?她說是我的學生,我都認不到了。看到臘梅老師有那麼多學生,有那麼多的滿天下的桃李,我們為之高興啊。臘梅說;我雖然奉獻了,但我有收穫,我很快樂!
站在山頂臘梅照了一張相,只有默默奉獻的人,才能站在這大山之顛,才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才是真正值得敬佩的人。
我向你們致敬!
賢者無憂
2010年12月26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