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經典散文>包容——影片《歸來》有感

包容——影片《歸來》有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幾天前,與妻子去渾南大奧萊影城看了張藝謀編導的影片《歸來》。

  年齡大了,以往看電影多有善始不能善終的時候,看着看着自然就睡著了;而看着這長達110分鐘的《歸來》,我儘管沒有像妻子事前提醒的那樣,要準備一包面巾紙,卻也是眼淚在眼圈裡不停地打轉,就差沒掉下來,繃緊了神經緊緊尾隨着影片男主人公陸焉識的影子,從片頭跟到了結尾。因為這時的我已經隨着劇情的發展,漸漸地進入了角色,即便是落入俗套,也還是期盼着那大家共同期盼的圓滿結局的出現。然而,殘酷的現實終不能還陸焉識全家一個圓滿,終不能給那諸多心靈上的新老創傷一點撫慰,自然也無情地扼殺了包括本人在內的觀眾們的內心期盼。

  回到家中,我的心情仍是沉甸甸的,如同上面壓了塊重重的大石頭。

  影片《歸來》是2014年張藝謀根據著名旅美女作家、好萊塢專業編劇嚴歌苓的長篇小說《陸犯焉識》(2011年10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最後七八十頁(小說共400多頁)改編、導演拍攝而成的,由陳道明、鞏俐、張慧雯領銜主演。

  《歸來》的劇情並不複雜,講述的是文革期間,曾被打成右派、與妻子馮婉喻(鞏俐飾演)和女兒丹丹(張慧雯飾演)多年未見、音訊隔絕的勞改犯陸焉識(陳道明飾),因思念家人,在一次農場轉遷途中“畏罪潛逃”,並偷偷溜回上海,試圖與家人相見。女兒丹丹因與舞校同學爭當革命樣板戲——《紅色娘子軍》女主角吳清華一事,在專案組人員的誘導下,將陸焉識與母親即將會面一事報告給了組織,致使陸焉識在車站天橋被抓捕,馮婉喻也為此摔成重傷。文革結束后,陸焉識得到平反,於1979年回到家中。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這時的女兒已成為了紡織廠的一名普通女工;自己一直深愛的妻子,也因為腦部受傷,后被方某侮辱,得了心因性失憶,認不出陸焉識了。為幫助妻子恢復記憶,在醫治無效的情況下,陸焉識根據醫生的建議,在漫長的日子裡嘗試和模擬了修琴、彈琴、認照片、寫信、讀信、出站等方式和場景,力圖喚醒妻子對自己的記憶,但終是無濟於事,現實中的陸焉識再也沒有能夠回到妻子的記憶中。而陸焉識則是選擇了日復一日的守候,與記不起他的妻子一同終老。電影的最後一幕出現了這樣的畫面:已是白髮蒼蒼的陸焉識在女兒丹丹的陪同下,騎着老式人力車,拉着同樣是滿頭白髮的妻子和妻子那始終沒有熄滅的企盼,在大雪紛飛中再一次去了火車站……。

  這是一部讓人看着心酸,也着實發人深思的影片。影片中陸焉識的凄慘遭遇和由那遭遇帶來的情感和心靈上新的創傷,在那個瘋狂了的年代屢見不鮮;這固然不是一個人、一個家庭的命運悲劇,而是一個時代的災難,是萬千個不幸的陸焉識、馮婉喻悲劇的縮影。

  有影評說:《歸來》是傷痕文學。說的不錯,影片的確再次喚起了人們對那個年代、那場災難、那些瘋狂了的人們的回憶和痛恨,但能夠震撼人們心靈的卻不再是這些早已蓋棺定論的事物表象。在影片《歸來》中,我看到的不僅是陸焉識對愛的傾心詮釋,也看到了一種博大的人性包容,更看到了一種“兒不嫌母醜”的民族精神。

  為了幫助妻子恢復記憶,陸焉識歸來后沒有向組織上提出任何工作上和生活上的要求,毅然選擇了默默地承受。他首先以如山的父愛,包容、原諒和接納了曾與自己劃清界限、並向組織上告發自己行蹤,使自己再陷囹圄的女兒,為女兒消除了顧慮和心理障礙。當他發現女兒因當年的事情被媽媽拒之門外,並對媽媽不能接納自己產生抱怨時,一邊語重心長地批評女兒:“丹丹,媽媽是有病的人,你應該呆在媽媽身邊”,同時一次次為女兒創造着與媽媽接觸的機會。當他聽到女兒對自己當年的行為自責時,對女兒平淡地說道:“你沒有錯,媽媽也沒有錯,都是爸爸的錯,是爸爸使這個家庭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繼而他又利用妻子對她的渴望和信任心理,通過寫信的方式委婉地批評妻子不接納女兒的錯誤行為,最終化解了母女之間的心結,使丹丹回到了母親身邊。

  陸焉識就是這樣用愛心,用良心,用赤子之心包容和諒解了當時還年幼單純的女兒,也包容和諒解了給他造成終身創傷的那個時代、那個“母親”,用真情詮釋了“包容”的內涵。

  包容是什麼?包容就是不計較,事情過去就算了,不再予以追究;包容就是寬容,每個人都有錯誤,如果盯住不放,就會耿耿於懷;包容就是忘卻,只有學會忘卻,生活才有陽光,才有歡樂。在陸焉識的身上,包容還體現在是一種堅強,一種勇敢,一種智慧,而不是軟弱。法國大作家雨果說得好:“世界上最寬闊的東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這胸懷,正是陸焉識的胸懷,正是那個年代由無數個陸焉識組成的“陸焉識們”的胸懷。

  (秋實於2014年6月16日寫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