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嶽麓山南門下車,拾階而上,你就會被如織的遊客,清脆的綠意所淹沒,我們的三小時游徐徐拉開了帷幕。我們沒有跟隨大眾的步伐走上蜿蜒而去的柏油路,我們更沒有坐上上山的旅遊車,我們選擇了小徑,選擇了捷徑。
沿着羊場小徑走上一段路,嘈雜聲霎時遁去,旅客頓時稀少。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荒涼的小徑,路上有殘枝敗葉,有裸露的管道,亦有凸出的根莖。約莫走上千餘步,小徑陡然向北折去,坡度猛然上升。眼前,鋪展開來的是一條筆直的土路,以70多度的姿勢,以百米長的身軀“豎亘”在我們的腳下,似是一種有意無意的挑釁,而他們兩人已然妥協在“他”的淫威下,在“他”的腰間處緩着氣、歇着腳。而對於我而言,“他”不啻於銀樣鑞槍頭,只需要深深呼吸,便可一氣呵成,攀登而上。走完土路,浮現在目前的是,寬闊的柏油路,還有大把的遊客以及呼嘯而去的旅遊客,相比之下顯得分外熱鬧。繼續走,一盞茶時分,一條小徑悄然鋪展在西邊方位,吸引着我們踏足而去。
走上小徑,許久后,終於人聲、人跡一概遠去。這條小徑很奇特,它幾乎沒有坡度,乃至讓人懷疑這是不是上山的路?走在這條小徑上,疲乏徐徐散去,步伐不由變得舒緩、從容。放眼望去,我們所能見到的只有參天樹木亭亭如蓋,只有陽光透過枝葉灑下的光斑,鍍在地面上。或者荒涼的小徑在眼前崎嶇而去,或者深山老林中透出的荒涼、幽靜之意氤氳不散,驅之不去。好像春天的氣息在這裡遽然斷絕,萬物復蘇之氣在這裡不復存在。我的心情隨着滿目的荒廢終於壞下去,有那麼一刻,感覺周身一派蕭索之意。有那麼一刻,彷彿還有樹林風裹挾着陰森寒意鋪天蓋地向我襲來。有那麼一瞬間,我後悔來這裡了。還好,老林中亦能若有若無的感受到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給人幾許舒暢之意。該怎麼去形容這裡的氣氛呢?沒有人影,沒有花草,只有排排的樟樹森然林立,只有腳下投射下的樹影鬼魅一般散發著陰氣。遠望,小徑不見盡頭。環視周圍,只有我們三人。而路之逼仄,景物之荒涼讓人心情格外壓抑。從南門走進時的那份激情倏忽不見,腳步漸漸沉重,漸漸放緩。還好,在此時,他們不住價的道:“過會兒去嶽麓書院,去愛晚亭!”
大約二十分鐘后,千丈巨龍般的小徑終於到了盡頭,又是一條向北筆直而去的坡路。可能習慣了走平緩的路,一時之間,無法適應這段度路。而當他們說:“廣電發射塔過後就是山頂時”,心裡才微微一振。而當得知無法登上塔頂時,心裡又一陣失落。而這時,眼前還有殘磚還有破瓦散落在眼前,讓人心裡一陣凄涼。還好,這時依稀能聽得到人音了,透過樹木的縫隙隱約可辨晃動的人影了。而我不知道的是,如畫的景色已在眼前了,已在緩緩地向我們鋪展開來了。
一步到底有多遠,一步之間能發生什麼?於我,就是那沉重的一步,踏開了一方新的天地,開啟了一扇通往仙境的通道。該怎麼去描繪此刻的心情呢,該怎麼去描摹這景象呢?光線從四面八方迸射而來,眼前豁然開朗,視線一片開闊,心情大為舒暢,前一秒的壓抑一掃而光。盛開的櫻花陡然間充斥了眼眸,如梭的人群川流不息,給這裡填上了靈動的一筆;鼎沸的遊客聲,沸騰的吆喝聲刺痛了耳膜,也驅散了盤旋在腦海里的陰翳。彷彿萬物之靈動,春天的氣息都攢聚在了這裡,更準確的說,被人豢養在了這裡。似乎,嶽麓山不朽的盛名就是靠這山頂積累起來的。而給人耳目一新的除此之外,莫過於老外們的身形了,他們三三兩兩愜意的觀賞者鑄周遭的美景,周圍的人群。向前走,是三岔路口,向西而去的是下山的路,對面的是上山的路,而向西北伸展而去的就是登上頂峰的唯一路徑,我們連忙走上了西北的路,路的左邊驀然出現兩條巨蟒,那是排着隊買各色門票的遊人。緊鄰的是,快餐店、冷飲店,儘管一瓶水五元但遊客依然趨之若鶩。對面是南泥灣景點,傲然矗立在一高處,睥睨着遊人。再前行幾步,就可看到一圍欄。從這裡俯瞰,天地一片開闊,遠處的建築在肉眼的俯視下已飄渺、虛幻,彷彿人力在大自然面前實在有限。而這裡遠遠不是制高點,制高點半遮半掩在百米之外。拖着有些疲憊的身軀,沿着漸漸有了坡度的柏油路繼續前行,路邊的櫻花似乎越發鮮艷欲滴了,一弔着的木牌上赫然寫着,規勸遊客不要摘花的字句。(而我也是在看到這醒目的字眼后,硬生生的扯下了一花瓣,揚長而去。)
遠眺,一亭子像山神般挺立在視線盡頭,這裡應該算是嶽麓山的最高點了吧。挺立在亭子下,仰望亭子,琉璃碧瓦,重檐翹角間自有一股風骨,沿着石階而上,站立在亭心向四周遠望視線一片開闊,彷彿萬物都臣服在腳下。俯瞰千米之外的樓群,就像事披上了一層薄紗的螻蟻,一片朦朧之象。周身是潮水般的遊人,或靠或坐或卧或依偎在此歇腳解乏,幾欲使人不能行走。一走廊以時而筆直時而“折斷”的身姿向西方延展而去,而走廊邊依然是歇腳的遊人,頗為的熱鬧。穿過三十來米的走廊,地勢陡然下降。
我們依然選擇走捷徑。
沿着小徑走向下山的路,腿腳已然有些僵硬了。而此刻,很多遊人的興緻越發洶湧開來。放眼望去,幾乎每個遊客俱步伐矯健,情緒高漲。我不明所以,混跡在人群中,閑庭信步。沒走多遠,就聽到有人在說黃興墓,聽到黃興,心裡微微一動。不一會兒,我們走到了一平台上,檯面平整潔凈。而檯面偏北處有一石碑沖霄而去,碑前放着簇簇菊花。檯面靠東處有一石碑,碑上扼要的勾勒了這位偉人的生平事迹。墓前,亦有極少鞠躬拜祭的人,他們一臉的莊重,滿臉的肅穆。由於時間緊迫,我們不得已加快步伐。而我的游心皆因下面的景點,達到了極點,乃至不由得發出一句不虛此行的感慨。
古木掩映下,一寺院若隱若現。我們是從背面繞到了麓山寺,而當“南無阿彌陀佛”幾個工整的字體映入眼帘時,我的心立刻清澈開來,所有的雜念霎時遁去。山門上有“古麓山寺”的橫額,門兩側是“漢魏最初名勝,湘湖第一道場”的對聯,字體剛毅蒼勁,自由一股氣勢。跨進大門,院中有一池水,水中有幾尾鯽魚游弋着,它們粗如大拇指長如中指,吸引着大批的遊客拍照留念。當樓閣牌匾上古樸的三個大字“彌勒殿”闖入瞳孔時,一種叫做虔誠的情感從我毛孔,從我血脈,從我筋骨,從我靈魂中不由奔瀉而出。我徐徐走上台階,仰望着鎏金的佛尊,默默祈禱,行“三跪”“三磕”禮,好像這裡沒有燃燈佛釋迦牟尼佛和藥師佛的,非常遺憾。
後面是觀音閣,閣前,蒼勁挺拔的羅漢松承載着千年的歷史屹立在此而不倒,彷彿它的存在就是為彰顯遠古的氣息一般。一度,我曾以為它就是菩提樹。進入閣中,有好幾尊菩薩,菩薩趺坐蓮花之上,右手結着說法印,左手端放在膝蓋處,一臉的慈祥,滿目的慈悲,她的眉宇間依稀透露着對眾生的愛意,憐憫。後面的千手觀音,觀音左右兩旁是普賢和地藏菩薩,我一一選擇正中蒲團虔誠跪拜,好像很多遊客很隨意的跪拜,左右兩個蒲團他們也會照跪不誤。而他們祈禱的時候,最多只是點點頭完事。閣中總共有六尊菩薩,我一一跪拜,而祈禱的內容無非就是三條:一拜為父母,二拜為老哥,三拜為自個。而能聊表心意,盡些香火錢的地方唯有一處,這與黃教寺院大為不同。
走出麓山寺,下一處就是隋舍利塔。傳言是隋代建造的,始建於仁壽二年。而我們所看到的是1979年再次修復的,其旁有很多參天大樹,樹齡高達百年者亦有之,如楓香、銀杏、古樟。
再往下走便是愛晚亭了,飛檐翹角,古樸典雅中透露着厚重的時代氣息。
最後就是嶽麓書院,25元的門票。而我的游心從這裡急轉直下,看着那些繁體字,看着那些千篇一律的大門前門、二門山門,時務軒、百泉軒,崇道祠、船山祠,慎齋祠、濂溪祠還有更多,我已疲憊不堪。而我朋友,他顯得特別活躍,處處拍照留念。整個嶽麓書院無非就是理學的發展、繁榮的一個見證罷了,還有儒學的印記而已,這些於我無異於一片浮雲,倒是,一串串的竹簡讓人精神一振,觸摸着那粗糙的質感,彷彿千年的歲月一一在眼前呈現。倒是,一清澈的古井讓人眼前一亮,投下一枚硬幣,聽着“破”的聲響,看着激起的漣漪,心裡難得的舒暢,而波紋平復之際,我們已然走出了書院,湖南大學匍匐在山腳下,它是為我們半日游畫上句號的最後一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