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讀信寫信
(1955年冬,11歲半)
因為寄宿在校,不知道哥哥什麼時候離開了家,也不知道他去了哪兒,去做什麼事情。因為我很久沒有見到哥哥了。
爸爸仍舊下鄉做裁縫,很少回家。我猜想,哥哥會不會又跟着爸爸下鄉去了。
大弟弟已經念小學二年級了,小弟弟就每天跟着他到學校里玩。那時還沒有幼兒園,農村裡的小孩子讀書,往往哥哥姐姐要帶上弟弟妹妹一起陪讀,好讓大人安心地到農業社“出工”。媽媽除了給兩個弟弟做好三餐的飯食,其他時間都花在農業社裡做農活,好像再也沒有什麼顧慮。
一個星期六,我回到了家裡。天氣比較冷,吃過晚飯了,我們一家子還聚在廚房裡關起門來取暖。忽然媽媽想起,前兩天收到一件東西,好像是叫什麼信,是別人從三河鄉政府那裡拿回來的,還沒有看。於是,媽媽到房間里取出那東西來讓我看。
我雖然是六年級的學生了,但是還從來沒有見過信。這算是頭一回了。
我接過那東西一看,是長方形的,分正面和背面。正面豎行寫着三行字,第一行寫“寄永定縣第九區三河鄉”,第二行寫“俞如成親收”,第三行寫“連城縣7962工程第×(具體記不清了)中隊俞緘”;背面貼着一張印有花紋的紙(那時還不懂叫“郵票”)。原來這就是一封信。我告訴媽媽:“這是一封信,是給爸爸收的。” 用手摸一摸,覺得裡邊還有東西。
我沿着信封的一端撕開,朝里一看,果然還有紙條在裡面。我取出那紙條,是三折之後再對摺的,一端較長,一端較短。我把紙條展開,是 “十行紙”。(那時通用的書信用紙,印有紅線條,把紙張豎行分成10行,簡稱“十行紙”。)上邊自右至左豎行寫着文字。記得開頭是這樣寫的:“父親大人膝下敬稟者……”以下原文不記得了。大概是說,哥哥現在是在連城一個什麼地方開飛機場,那裡的條件非常艱苦,冬天很冷,會下雪。因為天冷,他過去曾經患過凍瘡的後腳跟,現在又凍壞了,不能挑擔走路,經常不能上工,但是叫爸爸媽媽不要顧慮,他會照顧好自己的,等等。交代家裡要回信,地址是福建省連城縣7962過程第×中隊。最後寫了“男干熙某年某月某日上”。(哥哥名“干熙”,字“乃強”)。看完之後,我終於明白,哥哥現在是當民工去了,在連城開飛機場,那裡很冷,他的腳後跟又患凍瘡了。我把信中的意思告訴媽媽。媽媽聽了,很是着急,連忙叫我回一封信給哥哥。
我還沒有寫過信呢,怎麼回信呀?我被難住了。媽媽說:“虧你還讀了高小,還不會寫信?你就告訴你哥哥,說收到他的信了,知道他很辛苦,叫他好好照顧自己,保重好身體就是了。”
沒辦法,我只得從本子上弄來一張紙,用我那支小小的自來水筆寫起來。我不會豎行寫,就改用橫行寫。我還不懂書信的格式,一開始就直接對哥哥說:“哥哥,你的信我們已經收到了,知道你開飛機場,腳上又有傷,很辛苦。媽媽要你好好照顧自己,保重好身體。”後來想想,好像還有些話要對哥哥說,於是又接着寫:“爸爸還在鄉下,很少回家。這學期,我住在學校里讀書,一星期才回家一次。農業社的稻子已經收完,我們分到了好多穀子。現在,社裡正在挖(積水)塘。弟弟天天都去讀書。媽媽天天去社裡做水(即“幹活”)。我把寫了的文字念給媽媽聽,媽媽說:“很好。再添上一句‘現在一家大小平安,你在外邊不要顧慮,安心工作。’”於是,我又照媽媽說的意思添了上去。最後寫上“阿昌寫”,也寫上當時的月日。
然後,我又找了一張白紙,解開,學着哥哥的信封,折成長信封模樣,一頭用飯粒粘牢。我又像哥哥那樣,把信折成三折,再對摺,一端較長,一端較短,從信封開口的一頭裝進去,又用飯粒把信封口封牢。最後在信封正面,參考哥哥的樣子,分成三行橫着寫上“寄福建省連城縣7962工程第×中隊”、“俞干熙親收”、“永定縣第九區三河鄉俞緘”。媽媽囑咐我,明天去讀書時,要記得寄出去。
星期天下午,我們寄宿生必須提前到校。我經過峰市街郵電所時,想起媽媽的囑咐,就到郵電所去寄信。我問郵電所的同志怎麼寄信,他收了我八分錢,拿了一小張印有花紋的紙(即郵票),貼在信封上,叫我把信投到郵箱里去。
這封信寄出之後,沒有再收到哥哥的來信。春節前,哥哥因為不能適應那裡惡劣的環境,領導叫他提前退場了。我也沒有問哥哥有沒有收到我給他的回信。不過,現在想來,雖然那封信內容平淡,只是說些大實話,也沒有按照格式寫,說話還顛三倒四,但是肯定是能收到的。因為通信地址是按照哥哥交代的來填寫的,應該沒有錯。
201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