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經典散文>佛光普照瓊水歡

佛光普照瓊水歡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佛光普照瓊水歡

  (散文/肖力豐)

  瓊湖位於湘北小城沅江市區中心,將城區分為東西兩部分。一條馬路從湖心穿過,似一根臍帶聯結着一對雙胞胎。若從空中鳥瞰,其狀如葫蘆,湖水清冽似甘醇,碧波蕩漾如玉液,像一位酒仙用絲帶將這隻巨大的酒葫蘆掛在腰間。

  相傳,很久以前,八仙之一的呂洞賓赴瑤台參加王母娘娘的壽宴,酒足飯飽之餘偷偷灌了一葫蘆美酒準備回家享用,東歸時來到洞庭南岸的慶雲山下,不料酒性發作,倒在山腳下頭枕着酒葫蘆呼呼大睡,地上便壓出了一個葫蘆狀的大坑。有頑皮稚子將葫蘆塞子拔掉,瓊漿玉液注滿大坑,便形成了美麗的瓊湖!

  唐代貞觀年間,有高僧雲遊至此,見此處山水清幽,便遊說朝廷出資,由大將尉遲恭監造,在慶雲山下瓊湖邊修建景星寺,並在寺左建清華宮、寺右建半湖亭,香火一直延續到明代寺廟被廢為止。直到清末光緒年間由海印禪師募資將寺廟重新修繕一新、再續香火。海印禪師俗姓張,名俠,法號永光,自稱憨頭佗,益陽縣石筍鄉人,生於清咸豐十年(1860年),卒於民國十三年(1924年),葬於慶雲山南麓。解放前曾任湖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先後擔任益陽白鹿寺和沅江景星寺住持,著有《瓊棲詩稿》(已散佚)和《曼陀羅室遺稿》(後者由其弟所編、后更名為《碧湖集》)。海印一生慈悲為懷,關心民生疾苦,有詩為證:“落日洞庭南雁盡,亂山擊鼓北兵來。荒雞野哭林塘冷,世亂民窮已可哀。”

  “文革”十年浩劫,景星寺也和全國各地的寺廟一樣在劫難逃,於1970年冬被拆毀,我國佛教文化幾近消亡,頗似“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改革開放后,黨和國家拔亂反正,制定了支持和鼓勵宗教事業健康發展的宗教政策,佛教文化如鳳凰涅槃獲得新生!

  1995年人們又在瓊湖東北角、慶雲山北面的鐘家嘴重建景星寺,正殿為天王殿,供奉着大肚渾圓、滿臉堆笑的彌勒大佛,有聯贊曰:“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世間可笑之人。”若仔細品味,便覺此聯道出了人生最高境界。正殿左手邊是數間偏殿:有財神殿、三聖殿、玉皇殿、海印禪師殿等,尤以千手觀音殿最妙,其門聯道出了觀音菩薩為何生出千手千眼的原因:“坐五尺蓮台天下是非全收眼底,具千般手眼人間善惡盡入心中。”而玉皇殿門聯勸人為善做好事、最具教育意義:“做個好人心正身安魂夢穩,行些善事天知地鑒鬼神欽。”

  近幾年,當地政府為了治理污染、美化環境、打造宜居城市、造福一方百姓,籌集巨資啟動“五湖聯通工程”,將瓊湖公園打扮得更加嫵媚艷麗:修建環湖風光帶、廣栽花草樹木、安裝彩色霓虹燈。且修園門於道旁、造雙橋於湖上,西橋通往青少年宮,東橋通往景星寺,朝陽映照之下,如兩條金龍纏頸而斗、張口撕咬,抖落滿湖龍鱗、金光閃閃;月出東山之際,又如一對戀人在“月上柳梢頭”之時約會於黃昏之後,相擁而吻、情意纏綿!

  特別是當地政府還劃出數十畝土地與沅江籍高僧上大下願禪師(又稱釋大願大和尚)合作擴建景星寺:中央是巍峨壯觀的大雄寶殿坐落在大理石台階上、紅牆碧瓦、雕樑畫棟、蟠龍石柱聳立殿前,殿內供奉着釋迦牟尼等三尊大佛、金碧輝煌、莊嚴肅穆。門旁一聯將“景星”二字嵌入:“景仰菩提登殿留心知佛性,星輝覺岸入門定慧悟禪機。”殿前廣場上卧有一巨型香爐,左右兩側各有一偏殿,正殿左右是僧房、禪房、齋堂等,形成了一個眾星捧月似的仿古建築群。在湖邊還建有兩艘雙層水泥渡船,意在普渡眾生脫離苦海、到達幸福圓融之彼岸!

  寺廟建成后,於前年7月12日舉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禮。其時各路高僧蒞臨,八方信眾雲集,當地領導親臨致辭,首任方丈上大下願禪師主持開光儀式,帶領一眾僧尼在木魚、鍾罄及梵唄音樂的伴奏下口中念念有辭、時兒雙手合十、時而兩膝跪拜。殿外信眾則燒高香、許大願、祈福禱告。殿內殿外沉浸在一片虔誠禮佛的氣氛當中!

  我有幸躬逢盛事,此情此景令我浮想聯翩:為什麼佛教在其發源地天竺國(即今印度)已經消亡,而傳入我國后歷經兩千多年風雨磨難卻香火不斷、且更加旺盛呢?是不是因為佛教包涵着博大精深的人生哲理,能消除人們心中的煩惱苦悶,呵護着人們的心理健康,是人們心靈的港灣!如此說來,寺廟就是心理醫院,寺僧就是心理醫生,佛經就是醫治心病的處方良藥!不僅如此,它還是醫治物慾橫流、金錢至上、奢侈享樂、爭權奪利、追名逐利等社會病的治世良方!想到此處,我當即賦詞一首《卜算子·游景星寺》贊曰:“碧水映琉璃,青煙繞屋脊。菩提搖曳掃紅塵,僧侶參禪悟真諦。香滿景星寺。 世風日不古,救度乃佛意。善男信女拜如來,去惡揚善表心跡。從此蒼生濟。”

  “五湖聯通工程”和景星寺擴建工程為廣大市民提供了豐富的休閑健身娛樂場所和燒香拜佛的聖地。從此,人們的歡聲笑語、廣場舞的音樂聲響、景星寺的鼓樂鐘聲和着瓊湖的濤聲浪韻交織成一首華麗動人的交響樂章,久久地奏響在湘北小城美麗的瓊湖之濱!

  (註:五湖:指沅江境內的上、下瓊湖、廖葉湖、浩江湖、石磯湖)

  (作者:湖南省沅江市凌雲塔學校教師肖力豐)

  (創作於2014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