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下了雨,然後天一直沒放晴。氣溫從昨晚降了許多。白天,也清涼得很。
今天中午值完班剛坐凳子上,就聽見有小孩子喊:“下雨了!外面下雨了!”抬眼看到前面房頂上亮亮的了。然後雨滴滴答答,滴滴答答,斷斷續續地下開了。下班回來,有稀疏的雨點從天空疾落。回到家把所有的窗戶都打開,讓乾淨清爽的空氣湧入,把數日來令人胸悶的空氣攆出去。窗外的聲音混在入窗的空氣里,歷歷入耳。聽着那隻蛐蛐的鳴聲不再是短促的節奏,而是拉長了許多,也低了許多,像詠嘆調。狗叫聲不那麼狂熱,儘管還高昂,已經有些溫和的感覺。房檐上滴下水敲打石板,聽那“啪啪”的聲音多半是水滴碎成更多的小水珠了。樹上也會滴下水,但是落在遮蓋的油布上發出的卻是有些沉濁的“噗噗”聲。有火車經過的響聲,在這樣的夜晚,也不那麼轟響聒噪,比不上聽蟲鳴鳥唱悅耳,也倒不止於破壞這很田園的夜。
這個夜晚似乎就缺月亮了。要是白天下一場綿密的雨,徹底洗凈身邊的塵埃,然後晚上秋月當空,應該是很完美的。秋聲,秋月,秋氣,會更清。但是,看看月亮躲在了厚厚的雲帷後面,看看預報,明天也不會露面,後天也不。整個下周基本就是在雨中了。夏天沒多少雨水,想不到秋天陰雨連綿了。
沒有月亮,這樣享受清涼也愜意非常了。不過,若能兩三人同享,偶然閑話幾句,就像蘇軾有張懷民同游承天寺,無疑是一件美事。不過我既沒有蘇軾的慘淡經歷,也缺他那些志趣相投的良友。連自己賞個雪、攝個影都被看成是“可浪漫了呢”,要是這樣的夜要某個人去沐着夜雨聽秋聲,不知會不會被看成是“有病啊”。這等閒情逸緻,這隻好自己獨自表達了。
此時,我忽想起剛才在博客里看到的一首詩:“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這首宋朝理學家邵雍的《清夜吟》,以前也曾經誦讀過,但是早已忘卻了。今天重逢,喜歡之情猶勝從前。特別是此刻,秋夜涼如水,略砭肌膚,一種清清淡淡的愉悅溢滿心。“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是的。清的意味比較寡淡,無法給予人強烈刺激。現在的人,大多感覺麻木,需要強烈迅猛的刺激才能喚醒沉睡的感官。而,“閑人”太少,多數人正為自己的仕途經濟汲汲、戚戚。今晚,有人,但是一定鮮有人,能願意靜靜地沉醉在清秋夜。
這也可以理解。每個人的喜好不同嘛。就像我因為喜歡那些梅豆角的青氣,就一塊站在人家院外的牆上豆角架前深嗅,別人看着我埋頭豆架聞那扁扁的梅豆角,覺得不可思議而大笑不止一樣。生活里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秋冬清寒。喜歡秋的人,很多都是因它的瓜果飄香、五彩斑斕喜愛,喜歡他的清涼的也不少,但是如果到了清寒的程度那就會大大減少一部分人了。要是夜裡清寒,甚至落了清霜,有興緻閒遊賞玩的,蓋少之又少吧。
蟲聲清脆,不絕於耳。疲乏之餘聽着王俊雄的《清涼曲》,用幾行無章無序的文字表達表達一個心意清淡的人對清涼摯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