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藏回來一個多月,我時常會想起那一片藍天,那塊神奇的土地,還有那裡的風土人情。這個離天最近的地方,有單純的美麗,也有奇異的幻像,它讓我們難以捉摸,又難以忘懷,它是一個不可複製的世界。
西藏被稱為地球上的笫三極地,氣侯寒冷乾躁,空氣稀薄,氧氣含量還不到內地的一半。行走在西藏的大地上,褐色的群山連綿起伏,山頂白雪皚皚,雅魯藏布江、拉薩河在山間蜿蜒穿行,納木錯、羊卓雍等大小湖泊宛如一塊塊碧玉,鑲嵌在廣闊高原的懷抱,藍天,白雲,碧水,雪山,奇幻無比,上下輝映,組成了一幅壯美的畫卷。
西藏的陽光燦爛,溫暖動人。抬頭向天上望去,萬里長空如洗,碧藍的天幕純凈明亮,遙不可及的雲朵,彷彿觸手可及。冬季的陽光盡情地揮灑在人們身上,烘熱暖和,裸露的皮膚還有一點炙熱的感覺,仿若內地初夏陽光的味道,讓人感到一陣舒坦。
在這個雪域高厚,海拔越高風就越大,陣陣凜冽的寒風,吹得五色經幡獵獵作響。五色經幡是西藏的一種標誌,屋頂、山口、湖邊隨處可見,它由藍、白、紅、綠、黃五種顏色的布條組成,分別象徵藍天、白雲、火焰、綠水、黃土,經幡上面印有經文,在藏傳佛教信徒的眼中,經幡便是連接神與人的紐帶,它每飄動一下,就是誦經一次,向神傳達人們祈求平安吉祥的願望。
在西藏,信仰是一種虔誠,更是一種執着。一座山,一湖水,一個寺,就是信徒心中的神,就是他們嚮往的天堂和未來。不管是在繁華的拉薩街頭,還是在偏僻的山湖路邊,經常可以看到衣衫襤褸的朝聖者,一步一拜、長頭俯地的身影。從清晨到黃昏,眾多手持轉經筒的信徒,圍繞着布達拉宮和大昭寺,默念着六字真言,轉了一圈又一圈。兩寺的廣場上,那些磕長頭的善男信女,面容莊重,五體投地,不停地匍匐跪拜。寺內燃燒的酥油燈,晝夜不息,每一簇火苗都是一位信徒在訴說;而拈花微笑的佛像,也在不知疲倦地普渡眾生。
藏族人民生活的地域空間,自然條件非常惡劣,生存環境十分嚴酷,現世總是充滿了危險和苦難。因此,對於藏族而言,精神上的需求有時甚於物質需求。儘管不少藏民的生活水平不高,但他們似乎知足,沒有太多的奢望,總是沉浸在對宗教的信仰之中。每當看到藏族信徒朝聖時堅定執着的眼神,似乎就可以看見他們純粹的心靈。
布達拉宮是松贊干布為迎娶唐朝文成公主而建造的宮殿,後來成為歷代達賴喇嘛的居所,是藏族人民心中的聖地。它是一座由宮殿、佛堂和靈塔殿組成的十三層建築群,高高地聳立在紅山之上,氣勢雄偉,巍峨壯觀。它那紅白相間的宮牆,金碧輝煌的金頂,佛教藝術與建築藝術的奇妙融合,成為藏民族的偉大象徵。很多藏族信徒千里迢迢,以能到布達拉宮朝拜,為自已一生的夙願。
在這個迂迴曲折的重牆深院內,也上演過一幕幕波詭雲譎的歷史劇。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身處清靜莊嚴的布達拉宮,卻嚮往自由率性的俗世生活。“在那東山頂上,升起皎潔的月亮,年輕姑娘的面容,浮現在我的心上”。“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笫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他把愛情寫成優美動人的詩歌,卻在殘酷的權力鬥爭中遭受廢黜,不知所終。他僅僅活了二十四歲,卻因愛情的照耀而燦爛一生。
布達拉宮後面的公園,古木參天,花草遍地,一彎湖水環繞。在公園小徑上,我看見一位漂亮的漢族少婦,穿着合體的時尚衣袍,手中捻着一串佛珠,與同伴一邊慢慢散步,一邊微笑着低語聊天,她那清麗的臉上,似乎映照着聖潔的光輝。藏傳佛教不僅滲入藏族信徒的骨髓,也感染着在此生活的其他民族的人們,可見宗教潛移默化的力量!
西藏處處瀰漫著濃厚的宗教氛圍,但在幾個中心城市,也開始洋溢着濃郁的現代生活氣息。拉薩座落在兩山之中,呈長方形展開,街道四通八達,錯落有致。布達拉宮四周車流如織,八廓街商鋪林立,大街小巷遍布賓館、飯店,夜晚燈火通明,霓虹閃爍,音樂聲在夜空中繚繞。外地旅遊者的湧入,使這座城市慢慢變得熱鬧起來。
雖然有所變化,但自然寧靜依然是拉薩的基調。那些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面容是平和的,步調是緩慢的,內心也應是安祥的。你很難在這裡看到喧囂的人群,爭吵的場面。即便是在布達拉宮公園跳舞的藏人,也是在幽靜的舞曲中,平緩地扭動着身姿,低迴旋磚,跳着優美的舞蹈。
有人說,去西藏的主要有三類人:失業之人,失戀之人,失常之人。這當然是一句玩笑話,卻從另一個側面道出了拉薩這座城市的包容氣度。有些到西藏旅遊的人,喜歡這裡緩慢的生活節奏,單純的人際關係,良好的治安狀況,而選擇留了下來。這些人中,不乏大學生甚至大學老師,他們在這裡經營飯館,開設旅店,興辦茶樓,在創業的同時享受着悠閑的生活。有一位四川音樂學院的女老師,還與當地的藏族青年結婚生子,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西藏是一個能夠凈化心靈、給人感悟的地方。它是神秘的,有無數我們無法理解和窺透的現象;它是聖潔的,有原始的生態環境,有宗教信仰無比執着的人們,有尚未污染的江河;它也是美麗的,潔白的雪山,湛藍的湖泊,綠色的草甸,憨態可掬的氂牛,都讓我們感到新奇和美好。
神奇的西藏,人間的天堂,一個夢想與現實交匯,自然與生靈共濡的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