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流星劃過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
一個人死了,卻讓後人記住,而且千年百年地朗誦着他的華章,僅僅是因為他留給文學的一份珍貴的遺產。他在人世間僅僅活了27年,可是,當歷史越過千年歲月的時候,他卻依舊活在每一個讀書人的心裡。
他一生留給後人的最有影響的作品不是詩歌,不是辭賦,而是那篇大氣磅礴的《滕王閣序》。
那是在1300多年前的一場盛大的宴會上,在群星燦爛,俊才雲集的場合下,他的充滿激情的朗誦震撼了所有人的心弦,讓所有在座的那些才子們汗顏不已,圓睜了吃驚的眼睛。在掌聲一輪又一輪的喧嘩里,王勃的聲音使所有的喉嚨都失卻了聲響。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那簡潔的句子,那鏗鏘的音節,那豐富的情感,那詩歌一樣的語言使我在多少年後還是依稀地在回憶中重溫中學時的記憶。也因為一篇文章,他的形象便一下子鐫刻在一顆少年的心裡。那秀麗如畫的風景,那蕩氣迴腸的歌聲,那懷才不遇的悲涼心境,那蓬勃進取的人生態度,使我在走進中年的時候依舊有一股豪情撞擊在心頭,夾着歲月給予我的滄桑。他用近乎很唯美的筆觸描述着他的所見所聞,那些山川風景,人文景觀,宴會盛情,志士情懷……全在一支矯健的筆端緩緩吐出,吐出的全是心中的感慨。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落霞孤鶩、秋水長天、漁舟唱晚、萍水相逢……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他用精美的語言,飛揚的文采和極具個性的藝術才情,用那些富有靈動的文字為我們營造的一片令人心馳神往的文學天空。這片天空里的那一抹雲彩歷經千年的風雨依舊不能褪去它們固有的色澤,依舊在歷史的天空里飄逸。千年而下,有哪一個學子讀了,不高昂起神聖的頭顱,不感受到文字間的淡淡的失意,不煥發起內心勃勃的豪情。“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那種面對炎涼的世態給予心靈上的深沉的嘆息,那種在仕途的打拚中流露出的辛酸,那種空有才華的無助的吶喊,即使今天讀來,誰不心有酸酸,情有傷傷呢。
可是,王勃畢竟是王勃。你聽那聲音是多麼激昂:“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他用堅韌的意志,樂觀的心態和高貴的品質,唱響了生命中最強大最有力的音符,用自己的手指彈奏出一曲與命運抗掙的最強勁的富有骨力的交響曲。即使到了今天,哪一個讀書人讀了這樣的文字還會感嘆自己生活的失意呢?文字給與人的感染力真的是太強大太神奇了,而王勃給我們作出了最優秀的榜樣。他用自己短暫的生命為自己,也為後人樹立起一面精神的旗幟,塗抹了一幅獨具魅力的文學風景。
然而,於歷史留下遺憾的是,他的蓬勃的生命之花正當青年有為之時驟然凋零,短暫的生命像一顆流星劃過歷史的長空卻留下了永恆的光芒。他對中國文化的最偉大的貢獻是在歷史上給唐朝的詩歌帶來了一股勃勃的生氣,讓人感覺到他實在有一種英氣逼人的力量,也讓人在駢文的快要窒息的天空里看到了詩歌新的希望,也看到了文學正醞釀著新的曙光。
在唐詩蔚然成為盛大的園林之前,當陳子昂還沒有在幽州台上登高一呼的時候,年輕的王勃就為唐代的詩歌開創了華彩的篇章,他的卓越的貢獻成為唐代早春的詩歌土地上盛開的最燦爛的一支梅花。後來的杜甫稱之“不廢江河萬古流”,韓愈驚嘆“壯其文彩”,《四庫全書》美稱為“文章巨麗,為四傑之冠。”可見,王勃對於歷史的影響之深遠。
像一顆流星,王勃的生命在歷史的天空,一劃而過,卻把光芒留給了那些遙望星空的眼睛。
2008年3月寫於板浦。